设置
书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 卿之所言……甚是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八月,己巳朔(初一),朝会。

  对于天花这种核弹级别的事情,在事情没有确定和完全结束之前,自然一切都是隐秘。而在没想到完全之策之前,李世民也没打算公开。不过,当李世民看到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这心里还是抑制不住的高兴的。

  此时,李世民坐于正殿之上听取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的汇报。

  之前,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被李世民派往各名山大川求雨,其实也是有视察民情,安抚民心的意思。虽然雨没求来,还求来了断树狂风,但能混到这个位置,汇报工作的春秋笔法自然都是会一些的。

  “陛下,臣等于关内外视察走访,京畿之外可谓雨顺风调,诸州县地方正理平治,百姓们安居乐业、犬吠不惊,实乃一片清平繁荣景象……更有百万因隋末战乱离乡难民也已逐渐返乡,如今我大唐天下太平,万民归心,已有盛世之相啊。”

  这事倒是真的,现在大唐确实有万民归心的意思。

  而朝堂之上,也从不缺少善于察言观色之人,立时有几个朝臣出言附和。

  “是极,我大唐四海诚服,万民归心,盛世繁荣指日可待已……”

  “陛下英明神武,乃不世千古明君,盛世下,我等与有荣焉……”

  “哈哈,是极是极……”

  朝堂之上一阵欢笑,李世民也很高兴。虽然京畿之地大旱,但其他地区却是一片丰收祥和的景象。

  李世民轻咳一声,正想谦虚一番然后聊聊突厥的事,可就在这时候却听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陛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塞源亦能流长乎?”

  不用说,此人正是似乎就是看不惯李世民,喜欢没事找事的魏征。说李世民身为皇帝,不知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有些骄傲自满,并且告诫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然肯定走不长远。

  虽然魏征劝谏态度还算温和,说的也算在理,但李世民心里却有些憋屈。自己也没自满自溢,这不正要谦虚呢么,你这不明就里上来就放炮冤枉人,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啊?

  “卿之所言……甚是,不过……”

  李世民这话还没说下去,门口却急匆匆跑进来一个太监。

  “启禀陛下,太史局急报,天狗即将食日,还请陛下移步救护。”

  “天狗、食日……”

  李世民心里一阵突突,而朝中的文武百官立时炸了毛,纷纷跑向门口观望。

  此时的太阳其实已经被月亮遮住了一角,但是仅凭借肉眼可是看不到的。

  但朝中文臣却不管那么多,立时间话锋急转,也不管你是谁了,上来对着李世民就是一顿喷。

  “陛下!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啊陛下。”

  (先秦《诗·小雅·十月之交》天上日食忽发生,这是凶险的征兆,天下众黎民,将降临大难)

  “陛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今月晦,日有食之,谪见于天,灾孰大焉!”

  “陛下,日有食之,乃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亦是天子德行不休,不施仁政,臣凑请陛下焚香、沐浴、斋戒三日,素服,避正殿,下罪己诏,并开坛祭天,以求上天保佑。”

  众臣跪拜:“恳请陛下素服,避正殿,下罪己诏,开坛祭天,以求上天保佑。”

  “又是天狗食日!”

  李世民沉着脸,看着前一分钟还在夸赞自己英明神武、歌颂天下太平,后一秒就贬低自己德行有亏、不施仁政的大臣们,心里很是不忿!

  自打自己一上台,这日食便年年有,而自己也年年祭天乞雨,整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现在万民归心,国泰民安。自己怎么就是德行有失?怎么就是不施仁政了?自己还有哪里做的不好?就因为自己那得位不正?

  骄傲的李世民心里总有那么点憋屈,更有那么点不信邪……

  可忽然之间,脑海中突然闪过了当初自己跪地向李渊发的誓言画面……

  李渊:“汝血气之暴、其心也骄、还好大喜功……虽聪明神武、进取有余,却也比之不及你大哥……”

  李世民:“父亲,世民在此立誓,今后一定戒骄戒躁,勤政爱民,虚心纳谏,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虚心纳谏,功成不居……戒骄戒躁,虚心纳谏……”

  李世民脑海里回荡这这些几句,看了看眼前的魏征,再看看天上的日食……

  “众卿所言……甚是!朕悉思己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令至,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吾皇圣明!”

  李世民的内心虽然对这天狗食日与自己的德行仁政有了些质疑,但这救日仪式该举行的还得举行。毕竟这日食救护是为了表示君臣对天的诚敬,天子不肯救日食,乃是不君事其事也,也将被舆论视为不轨。所以,皇帝就算心里不相信,也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要虔诚以对。毕竟没有人愿意背上“不君”这一罪名。

  要说文臣们对这套仪式更加重视。因为日食救护的形式和理念是难得的可以对帝王警诫的时机,即使他们已经认识到日食是自然现象与帝王施政优劣无关,仍然会坚持天人合一、日食灾异之说。一来,这是儒家立于朝堂之本,二来,也是因人君位贵居尊,怕其志移心易,所以圣人假之灵神作为鉴戒,让天子对天产生畏惧感,不致于过分胡作非为。

  李世民素服斋戒,退避正殿,伐鼓用币,贬膳废乐,认真地反躬自省,直到日食结束之后,转头便将太史局一众大小官员叫来好一顿批斗,问其为何没有提前预测到日食出现。

  众人都不说话,毕竟没预测出来就是没预测出来,即便这次只是日偏食。

  只有年轻的李淳风开口,向李世民请求改制浑天仪。

  对此李世民也同意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