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王李昇在被朝廷封王后,由于年老体衰,迷上了服食“仙丹”,以求生长不老。找了一堆骗子在府里,装模作样地给他造假药。李昇最后因为这些“仙药”吃得太多,重金属中毒,终于是不治而亡,享年56岁。
李昇在临死时,也是回光返照,终于算是明白了这“仙药”的害处,非常后悔,把儿子李璟叫到身边说道:“我为了长寿,胡乱服用金石之物,反倒落了个早死的下场,你千万不要学我。”
李昇死了,这事得上报朝廷,而从朝廷反馈回来的消息是有可能会被降一等承袭为国公。这个消息传来,原来李昇的一些臣下不干了,想鼓动着李璟造反。
李璟这个人,算得上是个另类,但这绝不是因为他文学素养要比一般人高。在另一时空历史上是在华夏文学史上很有名气的南唐中主,也就是那个在文学史上比他更有名气的南唐后主李煜之爹。
李璟是李昇的长子,为人谦和温顺,文采斐然,人品非常出众,但就是对国家大事和权力争斗不太关心。还有一点更好玩,他还劝自家老爹李昇将其二弟李景迁立为继承人,兄弟负责干活,老兄我负责吃喝玩乐享福。
这一点上要比自家兄弟都打出狗脑子来的闽地王家兄弟和把自家兄弟差不多都杀光的南汉后主刘晟强了百倍。另外就是吴越钱家,钱家兄弟合起伙来反而是将鼓动他们兄弟相残的几个家伙给除掉了。
只是由于李景迁在十九岁时就暴病而死,想把他推上位也是不成了。李昇虽然还有两个儿子,但年纪幼小,李璟是只能硬着头皮准备接班。
江宁王府宰相冯延己、重臣查文徽还有枢密使陈觉都来劝告李璟。
冯延己道:“圣人教导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深为爱惜。然而朝廷却在推行剃发易服,你看看那些北人,脑袋都剃的跟和尚似的,穿着服饰也不类中华,简直就是蛮夷之辈,这成何体统。”
陈觉也说道:“朝廷取消王号,这是要夺大王手里的军权和地方管理之权,这种事万不可轻易答应!”
不料李璟却答道:“我本就无心管理军政,如此由朝廷派人来接手,岂不正合我意。”
一从臣下纷给相劝,反而是李璟态度坚决,坚持表示接受朝廷的安排。
最终众人无奈,冯延己在离开时不由哭诉道:“完了,这煌煌华夏,最终将沦为蛮夷之地,老夫不若出家为僧去也!”
他也不想想,这当和尚也是要剃光头的。
共和十七年公元943年朝廷撤吴王、江宁王、吴越王号,改封为吴国公、宁国公和越国公,迁杨氏、李氏和钱氏往洛阳居住,在朝为官,另外三个封国内一切军、政事务移交收归朝廷任命官员接收。
至此,自中唐以来为患国内的所有藩镇算是彻底消除。
另一时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有关,可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因素。
自清中期口外草原开始私人 胡乱开垦,再到末期为了增加税收所采取的大面积毫无节制的统一管理的滥垦开发,造成草原大面积的衰减退化。这沙退人进,一直延续到了九十年代,国家才开始了大规模的退耕绿化动运。
另外就是行政区划的设置极不合理,河西的领导只管自家种地,谁还去管别省的生态环境?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另一根源。
从河套到河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
这草原上的土层仅只有十数厘米厚,之下便是沙层,生态极为脆弱。原本的草原被开垦成耕的后,没几年的功夫口外特有的大风就把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地上的土层吹走,最终后原本肥沃的庄稼,便开始严重的沙化。
另一时空时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口外的草原好像永远也开垦不完一样。一块的废了,就搁荒,还可以再另垦一块,反正这若大的口外草原总有垦不尽、开不完的荒的。口外的大风加上口外特有的的表环境,风从已经失去保护的沙的边吹走边缘的泥土保护层,慢慢的沙的地面积越来越大,直到已经彻底荒漠化之后,这时人们才注意到,那本的肥沃的草原已经消失大半,大量的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甚至于有些原本的草原已经开始变成沙漠。
在这个时代,李岌不想再重复前人的错误。
黄河因为每年春天春季大量的冰坝存在,而造成河水泛滥漫延所形成的大片盐碱沼泽地带,实际上在一个夏天都在为西北草原上补充着极为需要的水蒸汽。这种大自然在自我调节的恩赐,却被当作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都在“治理”,不惜用飞机和大炮来轰开这些冰坝。
李岌却不允许治理和开垦从贺兰山到狼山之间黄河两岸所形成的大片沼泽荒地。
他不想在这个世界再制造出乌兰和布沙漠和库布齐沙漠这两个现在还不存在的沙漠地带出来。
许多人虽然不理解,但却在遵命行事。
后世的阿拉善一带虽然是荒原戈壁,却不是沙漠。
沙漠和戈壁是两个概念,戈壁上虽然植被稀少,却依然是有着供荒地植物生长的环境,可是沙漠,却是生命禁区。
这个时代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区域还很小,李岌准备趁着它们还比较容易治理的时候,就将它们给治理固化下来。
这需要建两道从黄河往沙漠中的输水工程,一道是从贺兰山北段,一道是从狼山南段。
不过,这种工程实在是太过浩大,目前也只是在规划之中。
华夏人的生育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平均每户能够生育五胎以上。在以前的时候,老百姓所生的孩子汉中,十个里面会有将近一半会在还成年之前就不幸夭折。在随着生活日渐富裕,再加上卫生保健知识和官方医疗机构的建全,新生儿童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
随着北地草原上的人口数量在增加,朝廷方面也在李岌的要求下,开始讨论起了继续向北方草原进行开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