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二十六章 桔子生南国(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四部虎胆县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二十六章桔子生南国(下)

  第二十六章桔子生南国(下)

  第六感觉告诉胡三海。ZUILU.这个女子不寻常。果然。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证实了他的判断。当时。有几个禁军的小伙子正在街上蹴。按照有关学者的考证。蹴乃是足球的前身。既然是踢球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臭脚。一个小伙一脚踢了。朝着大槐树方向飞去。却见树下的那个女孩不慌不忙抬起腿迎着踢了一脚。那冲向数丈高的空中后准确的落在了那个禁军小伙身边。

  这一脚水平极高。后世小说中的那个高俅在端王府便是使了个鸳鸯拐将来踢了回去。赢得宋徽宗的高度重视。高俅当时脚上穿的是靴子。而这个女子穿的是木头的托鞋。看见影视剧中穿着木头拖鞋的日本女子呱哒呱哒的迈着小碎步时。就能想到穿着木拖鞋踢出好的难度。

  胡三海尾随着这个女子进了胜业坊的一个小巷子。盯梢盯到家门口。说来还真巧。这个宅子。正是线人报告的犯罪嫌疑人的住所。这让胡三海心里极为兴奋。先前的失望一扫而空。虽然还没有证据能证明这就是空空儿的老窝。但是胡三海已认定这个地方必和盗贼们有关。

  因为还不知道“空空儿犯罪集团”的虚实。所以胡三海不准备轻举妄动。他先要查探一番。于是这个假货郎一整天在外面晃悠。通过院门的缝隙。他还窥探了几下。那个女子的住处是够很简陋的。睡的是土炕。屋内好像有个病恹恹卧床地老头。听邻居说是女子地父亲。已经在本地居住了几十年。而且。除了父女两人。并没有其他人在这个宅中居住。

  这还真是奇怪。正像线人描述的那样。无论怎么看。这父女两个都不像神通广大的神偷大盗。不过。胡三海并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他想到了丁晋分析过的话:反其道而行。越是看来不可疑的人。也许越有可能是那些盗贼。

  胡三海观察了一整天。除了老头出来买东西的时候。和他闲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外。毫无收获。但他并不气馁。第二天。他又来到了胜业坊。还是装扮成沿街叫卖的货郎。不过这次是有备而来。几名身穿公务制服的属下远远跟着。见机行事。

  整个上午。还是没有收获。这一家地父女两人。表现得很正常。病恹恹的老头躺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太阳。小姑娘勤快地捶洗着衣物。间或有几个邻居来串门或借东西。谈笑热情。毫无异常。

  胡三海渐渐烦躁起来。他甚至生出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抓人的念头。但是现在的证据明显不足。抓人不是不行。可容易被对方狡辩脱逃。抓赃物才是正理。

  勉力压下焦躁情绪。胡三海又想起丁晋常说的一句话:做事要用技巧。苦思半响。还真给他憋出个歪主意。于是吩咐属下一番。让他们依计行事。

  差人们得了命令。耀武扬威地吆喝着、拿着铁链枷锁踹门而入。伴随着一阵鸡飞狗跳地喧嚣。父女惊慌。邻居失措。差人的理由是有人密告这户窝藏贼人。他们是来抓拿盗贼的。说完。不管老头和小姑娘的哀求阻拦。翻箱倒柜。到处搜索。直弄得到处狼藉不堪。也没有找到贼人的一根毛。更别说是赃物贼款了。

  这早在胡三海的预料之中。不过他的目的主要也并不在此。找到赃物。那是最好。找不到也没关系。他让属下这样做地意图。就是打草惊蛇。看看对方的反应。

  没有找到任何嫌疑。但差人们依然不善罢甘休。继续进行着破坏和欺凌活动。胡三海就是要试试对方的忍耐功夫。如果敢有所反抗行为。立马抓人。抓到大牢后再慢慢拾掇;可是让他和众差人失望地是。父女两人面对公差们的暴行。依然是那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的胆小样子。反而是围观的邻居。渐渐鼓噪。愤愤不平。

  胡三海见这样来硬的还不行。只好依计而行。装出一副懵然的样子走进院子。对公差道:“贤弟。这是咋回事呢。俺在街上就听到里面吵吵嚷嚷。老远就听到你的大嗓门。你们又欺负老实人呢?”

  “胡哥?你怎么会在这里?”公差甲也装出一副很意外的样子。疑惑道:“咋了?兄长你认识这户人家?”

  胡三海憨厚地笑笑。好脾气地道:“兄弟。哥哥这几日在这里做营生。说来。这位老爷子还是俺地衣食父母。昨日还照顾了两单生意。呵呵。给俺个面子吧。这家人是本分人家。你们就别瞎折腾了。”

  “这?”公差甲看看公差乙、丙、丁。脸显难色。胡三海会意。立马凑前。一串铜钱递给“贤弟”。呵呵笑道:“兄弟们拿去喝碗水酒。”

  公差们见戏演得差不多了。于是丢下几句场面话。收拾收拾。耀武扬威地吆喝着离去。他们走后。畏畏缩缩地父女两人这才敢上前感谢了胡三海地援手之恩。小姑娘还拿出一些铜钱还给胡三海。胡三海也不推辞。顺手接过。按照他现在扮演的这个货郎脚色。要是表现得太大方、毫不把钱当回事。反而容易惹人怀疑。

  通过这次地事情。胡三海和这家父女搭上了关系。在他有意为之下。双方处的很融洽。还认了亲戚。老头姓赵。他的亡妻也姓胡。所以小姑娘干脆称呼胡三海为“舅舅”。以外甥女自称。熟了之后就发现了问题。女孩有时候会招待胡三海在家吃饭。摆上桌的都是山珍海味水陆佳肴。胡三海在京城活了半辈子。这种档次的饭菜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如此花费颇大的饭菜。怎么可能是这样一个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家庭能负担得起地呢?

  随着对方暴露地嫌疑越来越大。胡三海的心里却是饱受折磨。他是个性情之人。随着和赵家父女的接触日深。他也不知觉地对之产生了感情。暗暗希望对方不是“空空儿”。不忍心亲手抓捕他们。

  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有一天。女孩拿出两颗洞庭桔让胡三海尝鲜。当时洞庭桔刚刚成熟。长安城中能够吃到的只有几个上位者。女孩很随意的告诉胡三海。这桔子是才从宰相府里拿出来的。

  “桔子”两个字。犹如针一样扎入胡三海的心脏。似乎是在激烈地提醒着他早做决断。他又想到这些时日。丁晋也数次关心地问他案子进展如何。虽然他对赵氏父女的怀疑早已不是怀疑。而是铁定无误。但还是敷衍地对丁晋说。还没有多少线索。自己正在努力寻找。

  对朋友说出这样违心地话。让他很羞愧。反而是丁晋。担心他急躁郁闷。每次都出言安慰。告诉他不要太着急。京兆尹郑大人那边。自胡三海知道自己是必须要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了。是要情义还是为公务。只能选择其一。他决定对赵氏摊牌。

  一天。趁赵老头不在。胡三海带着酒饭来与小姑娘攀谈。他之所以选择其为摊牌对象。一是因为两人舅甥相称。相处得非常愉快。二是这个小姑娘的性子极为刚决。胡三海认为她即便知道真相后会痛恨自己。但绝对不会对自己说谎。

  喝到微有酒意。胡三海才慢条斯理地说:“小喜。舅舅有一桩心事想告诉你。不知该不该讲。讲了也不知你意下如何。”

  女孩就说:“舅舅太客气了。我每感激您的大恩。自恨无所报答。如果我力所能及。一定为您赴汤蹈火。”

  胡三海听了很高兴。暗道自己没有看错眼。就为了这乖巧的小姑娘。自己这回莽撞行事也是值了。于是便说:“舅舅虽然年纪还没有你爹爹大。但是已经糊涂了。很多事都记不太清楚。也不想再记起。只是有一桩友人托付的愿望。一直没有帮忙达成。很是遗憾。如果你能够帮忙。舅舅会很高兴。”

  女孩听了。清澈地目光盯着胡三海久久不语。半响。才道:“舅舅请说。”

  “光德坊的潘将军丢了玉念珠。不知你可知内情?”说:“您从哪听说我知道实情的?还是舅舅自己想的?”

  胡三海一咬牙。迟疑道:“你可知舅舅的身份。。舅是干什么的。其实我们早有疑惑。不过因为感念你的诚意。所以并不想追究。免得彼此尴尬。现在。舅舅也不要说破了吧。”

  胡三海听了这句话。心中不禁很是轻松。似乎是放下了一件沉重地负担。又想她既然这样坦白。估计潘将军的事情有着落。就又说:“好吧。过去的事就不说了。不过潘将军是个好人。他府上还有一位舅舅地朋友在当差。倘若你能偶然找到宝珠。我会很欣慰。人家也会拿出许多珍宝丝绸酬谢你。你们父女以后的生活就无忧了。”

  “是吗?”女孩轻描淡写地说着。似乎对潘江军所谓的重酬根本不放在心上。隔了半响。终于回道:“既然舅舅相问。我自然不敢隐瞒。您别对外人讲。这是我偶尔和我的朋友们闹着玩干的。末了还要送还回去。因为别的事忙。没有空闲。舅舅明天一早可在慈恩寺塔院等候。到时有人会把念珠寄放在那里。”

  胡三海甚喜。这下。既完成了朋友的托付。又不用和赵氏父女反目为仇。真正是两全其美。

  第二日。他便早早来到慈。从早上等到黄昏。直至寺院关门。都没有见赵氏父女的影子。赶紧又带人去往赵宅。小院子已是空无一人。胡三海在院中呆立良久。才恨恨地用拳头捶打脑袋。大骂自己是猪头。是笨蛋。这下可被人玩惨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