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89章 东方版文艺复兴——百家争鸣计划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八三看书,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嗯,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奕打算要在湖南再办一次科举,给湖南士子们发官帽子。

  自然,丁善庆也就降了。

  毕竟他一个致仕的老头,没必要再为了大清而把自己全家搭进去不是?

  再说了,这湖南眼瞅着大清是保不住了。

  可他老丁头的儿孙们可还得当官呢。

  至于说这个官究竟是大唐的还是大清的,那就无所谓了。

  所以,在李奕面前,这位岳麓书院的现任山长态度摆的很是端正。

  “老朽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携书院诸教习学子,拜见王上!”

  丁善庆快步走到李奕面前,弯腰深深一揖,在他身后,岳麓书院的众教习学子也是有样学样。

  李奕闻言,伸手将丁善庆扶起,然后说道。

  “快快免礼!”

  “丁公之贤名,孤素有耳闻,如今一见,果真不凡,颇有名士之风。”

  “不知丁公可愿重新出仕,为我大唐所用?”

  见了丁善庆,李奕礼贤下士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开口招揽。

  丁善庆闻言,连忙摆手拒绝。

  “多谢王上美意,老朽如今年事已高,黄土埋半截儿了,在书院治学办学,造福家乡便好,就不再出仕了。”

  说话时,丁善庆心中不免感慨,人人都说李奕这位唐王礼贤下士,求贤如渴。

  如今一看,果不其然,连自己这个老头他都不准备放过。

  李奕闻言,哈哈一笑,也就没有强求,而是继续说道。

  “丁先生既不愿入仕无妨,可这岳麓书院上下如此多的俊才,丁先生还当为孤举荐一二。”

  岳麓书院的学生是不是俊才李奕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户地主士绅,自己如果能将岳麓书院的学生都给收下,那湖南也就定下一半了。

  至于说分田之事怎么办?

  当然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用官帽子来换取士绅支持分田,就是李奕现在的思路。

  在他看来,那些大地主或许会因为利益而坚决抵抗,但中小地主却不至于和大唐不共戴天。

  大多数的中小地主家里也就几百亩地,大唐这边给了他们二百亩额度,二百亩以下是不需要分田的。

  要是通过科举做了大唐的官,还能再加二百亩的额度。

  这对很多中小地主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李奕要的也正是拉拢住这些中小地主。

  那些大地主李奕是无所谓的。

  失去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地主的支持之后,光靠大地主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丁善庆闻言,忙不迭的应声道。

  “王上所言甚是。”

  “岳麓书院上下皆愿为大唐出仕。”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很好。”

  “有劳丁山长带路,带着孤在岳麓书院里好好转转。”

  丁善庆应了一声,然后在前面带路。

  李奕跟着丁善庆进了岳麓书院,前后参观了书院的斋堂,圣庙,御书馆,文昌阁等建筑,频频点头。

  在书院中转了一圈,李奕对丁善庆说道。

  “当今之世界局势,我中华大地外有西洋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满清鞑子祸乱天下,可谓千年唯有之大变局也。”

  “以当今之世界局势,岳麓书院若继续只教授儒学,只怕是不行的,迟早将要落伍。”

  “孤以为,岳麓书院可以适当增加学院规模,加设算学,西学,科技等不同学科。”

  “孤可以拨一笔款子来,专用于书院的修缮与扩建,以及聘请教习,招募学生等。”

  丁善庆闻言,先是一愣神,旋即便反应了过来,开口说道。

  “王上英明。”

  虽然他对李奕的说法不敢苟同。

  但却也明白花钱的就是大爷这个朴素的道理。

  既然李奕放话要拨款资助岳麓书院的重建工作,那么他自然不会反对李奕的要求。

  既然李奕要加设学科,那就加呗!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继续在岳麓书院内巡视,慰问岳麓书院的学生,并亲自旁听了一堂课。

  对于知识,李奕向来是尊重的。

  在做完这些之后,李奕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回程的路上,李奕坐在马车内,伴随着车马粼粼,回想着自己今日在岳麓书院中的见闻。

  说句心里话,岳麓书院的教学水平是不错的,教习们讲课讲的深入浅出。

  即便是自己这个半桶水,也能听明白教习讲授的内容。

  但问题是,李奕虽然能听懂,但却对岳麓书院教学的内容不敢苟同。

  程朱理学所带来的思想禁锢,实在是太可怕了……

  自两宋程朱理学盛行以来,整个中华文化都愈发趋于保守,失去了进取之心,甚至是发生了两亡天下的大祸。

  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下,李奕想要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光靠工业革命和分田解放生产力肯定是不行的。

  除去这些之外,李奕认为此时的中国其实更需要的是思想上的解放。

  而在思想解放这方面,李奕并不想照搬西方。

  因为,在这个时代,老子踏马是天朝上国的思想钢印依旧深入人心。

  李奕想要学习西方的科技,经济,军事等先进方面还好说。

  胡服骑射,不外如是。

  中国人从来不吝于向异族学习他们的先进之处。

  但李奕如果想照搬西方文化,用西方文化来取代中国文化,对中国进行思想解放,那必然会引发全社会层面的反扑。

  太平天国是怎么灭亡的?

  还不就是因为他们搞歪门邪道,然后引起了全社会层面的反扑吗?

  大家信祖宗信的好好的,你拿着刀枪就要逼着大家信劳什子西洋上帝,那不是扯犊子吗?

  谁能接受?

  接受不了怎么办?

  那就只好麻烦太平天国去死了。

  这个时空的中国人还没经历过历史上的百年沉沦,虽然鸦片战争在英夷手上吃了点小亏,但李奕在广州之战中,已经把这个场子给找回来了。

  现如今,几乎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认为,洋人也就是在经世之学上有所成就而已,文化思想方面则是不值一提。

  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除非让中国再来一次历史上的百年沉沦,否则,全盘照搬西化绝对行不通。

  没人能接受!

  而这,对李奕来说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他穿越了,还让中国来一次百年沉沦,那他岂不是白穿越了吗?

  所以,李奕必须得想办法整出来点新花样才行。

  忽然,李奕脸上的表情一动,有了想法。

  既然西方有文艺复兴来解放思想,那自己不妨也来一个东方版的文艺复兴——百家争鸣计划!

  法治思想可以参考法家,发展科技可以参考墨家,外交有纵横家,农业发展有农家,商业方面也有陶朱公的流派可以参考,民贵君轻的思想可以参考孟子,仁爱可以参考孔子,就连神神叨叨的都有黄老道家和佛家……

  很好,回头自己就命人去故纸堆里翻翻去。

  实在不行,自己找人编书也是可以的嘛。

  李奕算是发现了,老祖宗还真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但凡自己想做些什么,几乎都能在中国过往的历史中找到范例。

  嗯,这就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所带来的好处了。

  西方国家这方面肯定是远远比不上中国的。

  除此之外,李奕还准备要对儒家进行改革,程朱理学里的某些糟粕,李奕准备给他删减掉,然后再把里面添加点他李奕自己的东西进去。

  至于说怎么操作?

  其实很简单,他改一下科举的内容就好了。

  这年头大家学程朱理学,并不是真的都对理学思想奉为圭臬。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科举要考理学。

  为了考科举当官,士子们不管喜不喜欢程朱理学,都得去学。

  但是,现在科举考试的出题的权力却是在李奕手上。

  士子们为了当官,当然是李奕出什么题,他们就学什么了。

  如果学理学不能做官,那程朱理学的地位其实很快就会降下去。

  在长沙之战时,曾国藩落水“昏迷”,但很快被人救起,然后带出了战场。

  等离开战场之后,曾国藩很快从昏迷中醒来。

  他带着自己的弟弟曾国葆,以及胡林翼等人一路北上,很快便到了湘阴。

  但由于长沙清军出城是遇伏,几乎全军覆没,曾国藩手上没兵,十分敏锐的意识到湘阴不可守。

  是故,他再次弃城北上,前往岳州。

  在抵达岳州后,曾国藩一边向湖北和江西等省份求援,请求他们派兵来协助守卫岳州,一边则是召集岳州乡绅,开始筹备岳州战事。

  曾国藩准备要在岳州打一次岳州保卫战,争取将唐军挡在长江以南,以免唐军杀入湖北。

  但是,他这边还没来得及完成战前准备,便有一队快马渡江,从北方而来,直入岳州。

  “曾大人,皇上有旨,请您准备接旨吧!”

  一名穿着黄马褂的钦差手持一卷圣旨,站在曾国藩面前,面无表情的开口说道。

  曾国藩见此,深吸一口气,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但他还是乖乖跪下,额头触地,屁股撅的老高,开口说道。

  “微臣,曾国藩接旨!”

  传旨的黄马褂见此,双手将圣旨捧过头顶,然后展开念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颟顸无能,办事不利,于长沙不战而逃,弃城而走,以至于长沙陷于贼手,湖南泰半沦陷,罪不可赦。”

  “着令,立即罢其官职,革职查办,押送入京,等候朝廷发落,不得有误!”

  语罢,黄马褂接着说道。

  “曾大人,还愣在做什么?接旨吧!”

  曾国藩闻言,脸上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呆呆的跪在地上,没想到自己对大清如此忠心,可大清竟然如此对待自己!

  革职查办,还要押送入京,等候发落!

  曾国藩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述说自己委屈。

  但他最终却也只能按捺住自己心中的委屈,再次将脑袋重重的磕在地上,然后说道。

  “罪臣,罪臣领旨!”

  前来传旨的黄马褂见此,大手一挥说道。

  “来人啊,去了曾大人的官袍顶戴,押曾大人上囚车……”

  几名侍从闻言,当即上前去将曾国藩身上的官袍扒了下来,便准备将人往囚车上押。

  一旁的曾国葆见此,便要暴起发难,救下自己兄长。

  但却被曾国藩呵止住了。

  “住手,老五你想做什么?”

  “造反不成?”

  曾国葆闻言,一脸委屈的说道。

  “大哥,你明明没有做错什么……”

  曾国藩却是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我等做臣子乖乖受着就是,岂有违抗的道理?”

  “我相信皇上一定会给我一个公道的!”

  一旁的黄马褂闻言,开口说道。

  “还请曾大人随我等上路吧,皇上急着要在京城见您呢。”

  曾国藩闻言,点头说道。

  “有劳钦差了。”

  语罢,他便准备上囚车。

  一旁的蔡炳文见此,连忙上前来向传旨的黄马褂手中塞了一叠银票,然后开口说道。

  “这些算是路费,有劳钦差大人您路上照料一下曾大人。”

  “曾大人上了年纪,经不起折腾……”

  黄马褂捏了捏被塞到自己手中的银票,感受了一下银票的厚度,当即点头说道。

  “蔡大人放心,本官路上会照料曾大人的……”

  蔡炳文之所以给黄马褂塞红包,不光是出于和曾国藩的同僚之谊,更多的还是因为愧疚。

  嗯,这次曾国藩之所以被咸丰革职查办,和他也有一定的关系。

  蔡炳文这次随曾国藩前来湖南,除去被任命为长沙知府之外,清廷还给他交代了一个监督曾国藩,以免曾国藩凭借团练造反的任务。

  说白了,蔡炳文和塔齐布一样,都是清廷安插在曾国藩身边的针。

  长沙之战结束后,湖南省府长沙沦陷,蔡炳文这个知府难逃干系。

  为了帮自己脱罪,蔡炳文在离开长沙的第一时间,便动用了清廷交给他的暗线,向清廷密报长沙之战的全过程。

  蔡炳文特意在密折中重点强调了。是在曾国藩一意孤行下,大军才会不战而逃,弃长沙城而走,以至于长沙沦陷的。

  想要把黑锅甩给曾国藩,自己也好借此脱罪。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