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眼睛都红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耶律重元不回上京,在辽皇看来是故作姿态给那几个损失了兵马的贵族看。

  并不觉着有什么问题。

  每个人的利益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在赵兴看来,辽皇的行为有些犯蠢,但是从辽皇的角度来看,耶律重元越不愿意回上京,越说明那几个损失兵马的贵族对耶律重元很不满。

  不然耶律重元也不会为了给他们一个交代,态度坚决的想对大宋出兵,报复大宋。

  “大相公觉着,辽国会乱吗?”赵兴问道。

  韩章闻言摇了摇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耶律重元若能成功,辽国必然大乱。但若是他失败了,辽国只会小乱一会,不会持续多久的。”

  官家对于辽国大乱还是小乱并不在意,说道:“大相公之前曾提议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连接边城,做为屏障。朕仔细思考后,此法甚秒。只是辽国那边不会坐视大宋修建长城,若是辽国内乱,就是一个好机会。

  耶律重元已经得到香水秘方,若是要动手,应该就在近期,此事得早做计较才是!”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北方天寒地冻,即便要准备,也得等来年开春之后了。”韩章说道。

  南方多山,但是从南方采集石头运往北方,所需人力物力太大了。

  北方还是有不少山的,开采石材只能从北方开采。

  只不过北方天寒地冻,此时不方便开采。

  开春后又是春耕,肯定不能大量征兆民夫,只能等春耕结束了。

  “朕是担心耶律重元等不到那个时候,若是长城未修建完成,辽国内乱就平息了下来,辽国必然会出兵的。”官家皱眉道。

  “父皇,儿臣倒是觉得不用担心。”

  赵兴微笑道:“耶律重元若是真成功,辽国内乱没有那么快能够平定。而西夏王野心不小,如今正在整顿内部,准备对高原吐蕃各部动兵,到时候辽国也不会坐视。

  有西夏牵制,辽国内乱即便平定,也未必会对大宋出兵。

  这次是难得的机会,只能赌一把了。若是不成也不影响,大不了囤积的石材,用来加高边境城池,总不会浪费的。”

  “殿下所言正是臣想说的,错过这次机会,以后也很难找到机会了。”韩章说道。

  官家沉吟道:“既然如此,那就赌一次吧。大相公先制定详细章程,等来年春耕后,便开始准备。”

  “是!”韩章应道。

  因为确定辽国那边不会兴兵犯边,官家便直接下旨,召英国公班师回朝。

  十二月中旬,距离过年还有不到半月,英国公率领大军回到了汴京。

  赵兴亲率礼部官员,外出十里迎接。

  虽说对外不能宣扬剿灭的是辽国骑兵,但是上层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次剿灭近万辽国骑兵,自身损失还不大,已经是难得的大胜了。

  太子亲迎,给了将士们极大的荣誉。

  赵兴亲自宣读圣旨,对有功将领进行了封赏。

  封赏倒也不多,英国公作为主将,也就赏了一个皇庄,还有些金银布匹。

  其余将领根据功劳,有的升一级得了些金银赏赐,有些干脆只有金银赏赐。

  宣读完圣旨,大军回西郊大营,而英国公等将领则随赵兴进宫。

  今日官家设宴,款待有功将士。

  对于普通士卒来说,这次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胜仗,多少能得些赏赐。

  而且这次出征,前后持续两个多月,在这期间他们也能得到全饷,家里勉强也能过个好年了,高兴有,却谈不上有多高兴。

  大宋禁军的普通士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等级不同俸禄也不同。

  以上等禁军为例,一个月的俸禄在千文的样子,也就是一两银子。除此外还有粮食,折算成钱,差不多每个月二两银子的收入。

  中等钱粮加一起是一千五百文左右。

  下等的就只有一千文左右。

  看着不少,但是大宋因为经济繁荣,有些通货膨胀。

  而且士卒的这点俸禄,还需要养一大家子人。

  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在大宋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宋虽然是募兵制,但是士兵来源十分复杂。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来源,一是刺配充军,就是有人犯法,罪不至死,就会在脸上刺字充军。

  二则是发配充军,乍一听和刺配充军一样,其实并不同。

  刺配是犯法经过审判的,而发配的则是一些地痞无赖。

  这些人游手好闲,扰乱治安,就会被发配去参军。

  最后一个来源,也是士卒的主要来源,那就是流民。

  两宋一共爆发了四百多次起义,这还是史书记载的,肯定有所疏漏。

  而两宋总共也才持续三百多年,平均每年爆发的起义都不止一次。

  这些起义被平定后,总不能把人都杀了,安置就成了麻烦。

  于是便把叛军和因为反叛导致无家可归的流民中的青壮充入军中。

  如此一来,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也造不了反。

  这一部分占据了大头。

  可是这样的士卒家里几乎都没有田地,只能靠他们的俸禄养活。

  一开始勉强倒也能够维持。

  但是随着进队越来越多,朝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于是朝廷就想了一个办法,士卒平常都是领半饷,只有戍边或者打仗之时才能领全饷。

  大宋军队战力越来越弱,虽然有上层腐朽的原因,但是和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士卒连家人都养活不起,上了战场谁会去拼命?

  什么报效国家,大字都不识的士卒哪里有这个觉悟?

  普通士卒的想法很简单,当兵就是为了吃皇粮。

  皇粮吃不饱肚子,谁管皇帝是谁,天下是谁的。

  这些年军中逃兵数量都日益增多。

  好在他们这次打了胜仗,多少还是有点赏赐的。

  不过当士卒回到军营后,得知了这次的赏赐,一片哗然。

  这次有功劳的士卒,竟然赏赐了田地。

  根据杀敌数量,功劳大小,能得到三五亩田地。

  当然了,只有功劳足够的才有。

  这次英国公带去的五万兵马,得到田地赏赐的只有不到五千人。

  其余人只得了一点银钱赏赐。

  即便如此,也让其余将士眼红了。

  一亩田地再怎么样也值个好几两,好一点的能值十几两甚至几十两。

  汉人对于田地总有种别样的情感,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有田地的百姓几乎都不会往外卖。

  那些地主乡绅卖田都是成片卖的,不会一两亩或者几亩的单卖。

  他们即便有钱,也很难买的到田地。

  这个消息一出,那些没有得到田地赏赐的士卒十分懊恼。

  恨自己当时为何不多杀两个敌人,说不定他们就能得到田地的赏赐了。

  别说他们,西郊大营其余士卒得知消息后,眼睛都红了。

  这个时候若是调兵上战场,这些士卒怕是会抢着去,上了战场也会悍不畏死。

  不要觉得离谱,对于苦哈哈来说,怕的不是死,是穷。

  每年都有一些逃兵,其中好些都被抓回来当众处死,目的就是为了震慑。

  即便如此,每年依旧还有很多逃兵。

  为什么有人冒死都要逃?

  还不是因为当兵连家人都养活不了,有人宁愿冒死逃出去另谋出路。

  大多数士卒虽然没有逃离的胆子,但是他们在军中也是混日子,上了战场谁会去拼命?

  毕竟他们若是死在战场上,朝廷给的抚恤也不多,一家老小也很难活下去。

  但如今立功赏赐田地,谁还在乎自己那条贱命?

  等对战死将士的抚恤出来后,许多士卒甚至吵着要请战了。

  阵亡将士,一律补偿其家人十亩良田,以做抚恤!

  且这十亩田地免税十年!

  十亩田地多吗?

  真不算多,一年收成也就一千多斤粮食。

  肉食匮乏,成年男子一天吃个几斤粮食都很正常。

  算下来只够一个成年男子吃饱的。

  但是这年头普通百姓人家谁能天天吃饱啊。

  十亩田地在生吃俭用的情况下,足够一家三五口人生活下去了。

  等十年后,子嗣也长大成人了,也能想别的办法赚钱补贴些家用了。

  十亩田地不多,却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了。

  官家因为心情好,席间多喝了几杯。

  宴席结束,有些微醉,回了寝宫准备睡一会。

  这时刘公公把西郊大营的情况禀报给了官家。

  官家听完后,也是咂舌不已。

  这次给有功的士卒赏赐田地,是赵兴提出来的。

  清量田亩进展虽然不是特别理想,却也清查出了不少隐匿的田地。

  这些田地自然要归朝廷所有。

  以前不赏赐,是因为根本没田。

  否则也不会因为无法安置那些流民,把青壮充入军中。

  大宋和平这么多年,却养着一百多万的军队,压的朝廷都快喘不过气来了,难道官家不想裁军吗?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每个士卒背后代表着一个家庭,裁了以后,这些士卒家里没有田地,一家人靠什么生存?

  要是裁军二十万,连带背后的家人,最少有一百多万人。

  这么多人没了生活来源,得引起多大的乱子?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