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休养生息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江鸿飞之所以决定休养生息三年,主要是接受了陈公辅的建议。

  陈公辅于政和三年,于“三舍”选拔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其才情之卓越,堪比进士科之状元,一时风头无两。

  若非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权臣排挤,他本应早已身居高位,而非在宦海浮沉十余载,方至正七品右台谏之位。

  陈公辅步入官场,秉持气节,忠言直谏,不畏强权。

  在平江府教授任上,面对朱勔权势滔天,百官趋炎附势之景,他坚守原则,拒不与朱勔同流合污,甚至在其兄丧事之际,不仅自身避之不及,更严令门生不得前往吊唁。

  李邦彦复职之事,震惊朝野,众人敢怒不敢言,唯陈公辅挺身而出,连夜上疏,揭露其卖国求荣之恶行,终致其及其党羽被黜。

  历史上金人南侵之后,朝堂纷争不断,吴敏与李纲失和,而陈公辅却能秉持公正,不为私情所动,一心为国。

  其正直与忠诚,深得赵构赞赏,特赐三品朝服,并命尚书省绘其肖像以表彰。

  时移世易,陈公辅由宋入元,身为降臣,本应谨言慎行,以免招致非议,以求自保。

  但他却勇于直言,对朝政中的不公不义之事,绝不姑息。

  早在江鸿飞南下伐王庆之前,陈公辅就力陈休养生息之策,主张应体恤民力,实施休养生息之策,以安民心,固国本,以图长远。

  当时,王庆、南宋和方腊全都展示出来了其虚弱的一面,正是大元帝国完成大一统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就在这时,陈公辅公然上书,请江鸿飞停止战争,让中原地区乃至让整个大元帝国的民众休养生息三年。

  要知道,当时,江鸿飞可是要去伐陈公辅的故国。

  这很难让人不怀疑,陈公辅是在为保全赵宋王朝,才给江鸿飞上的奏折。

  事实上,当时,听到陈公辅的主张,很多人都以为陈公辅疯了,甚至还有人认为陈公辅是南宋小朝廷的奸细请江鸿飞诛杀陈公辅。

  可江鸿飞却知道陈公辅是一心为公,而不是为了只会跑的赵构和负隅顽抗的南宋小朝廷。

  当时,虽然江鸿飞一直用心经营自己得到的每一块地盘,又到处去抢掠,可到头来,所得的钱粮也就勉强够自己的地盘发展壮大用的。

  而那还只是江鸿飞得到中原地区以前的事。

  得到中原地区这块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地盘了之后,江鸿飞再经营起来就不禁有些费劲了。

  当时,大元帝国没钱没粮,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关键,江鸿飞要是打下王庆的地盘,还得多好几千万张嘴,要是将南宋小朝廷和方腊也给剿灭了,大元帝国的压力立时就得增加一倍不止。

  而且,江鸿飞当时就制定了黄河的治理计划、大运河计划、工业革命计划、大航海计划、大驿站系统计划。

  这些哪一样,花费都不小。

  另外,当时江鸿飞还一直在剿招中原地区、河北地区、河东地区、陕西地区的溃兵、寇匪、义军,安置这些人,也需要大量的钱粮。

  毫不夸张地说,江鸿飞当时剿王庆,真的很勉强。

  幸亏,江鸿飞派李俊、乐和等率军偷袭了高丽,后来又派阮氏三雄等攻占了日本,得到了高丽王朝数百年的积累和日本王朝上千年的积累,才获得了大一统所需的钱粮,进而消灭了王庆、南宋以及方腊,完成了大一统。

  后来,江鸿飞仔细看了陈公辅给自己上的奏折。

  陈公辅在奏折中,将当时大元帝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详详细细的罗列出来,警告江鸿飞,若是江鸿飞一意孤行,有可能让大元帝国好不容易才开创出来的大好局面土崩瓦解。

  当时,江鸿飞其实就被陈公辅给说动了。

  不过,之所以江鸿飞是君,陈公辅是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鸿飞懂得变通想办法,陈公辅只能看到眼前的困难。

  江鸿飞意识到民力已乏后,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钱跟物资不够,尤其是没有粮食。

  而且,饱经战火洗礼的民众实在是太累了,是得让他们好好休养生息一下了。

  所以陈公辅提醒得没有错,也很及时。

  但机会难得,江鸿飞还是决定出兵完成大一统,并从高丽王朝和日本王朝那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话又说回来,江鸿飞是靠着抢掠高丽王朝和日本王朝暂时压下了大元帝国的问题。

  可这不意味着,大元帝国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如今,江鸿飞已经完成了大一统。

  是时候解决这些问题了。

  所以,江鸿飞从南京回到元大都不久,就将陈公辅召到宫中,跟陈公辅推心置腹的谈了一次。

  江鸿飞与陈公辅深入剖析了大元帝国面临的种种困境。

  这回,江鸿飞主动提出,是时候让百姓休养生息了,同时将大元帝国目前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全部处理掉。

  陈公辅趁机坦露心迹,他言道:“身为谏臣,臣职在警醒君王,防范国难。陛下顺应时势,英明决策,不仅化解了危机,更引领大元步入一统之途。陛下的智慧与胆识,令臣等望尘莫及。”

  这番话,既是陈公辅对江鸿飞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职责的坚守。

  令人钦佩的是,江鸿飞即便已证明自己英明,仍能虚心纳谏,听取陈公辅那些或许刺耳却真挚的建议。

  此举不仅彰显了江鸿飞作为君王的胸襟,也让陈公辅深感自己未曾错看这位君主。

  尽管江鸿飞性格中不乏好色与贪婪之瑕,但在治国理政的大局上,他的才能、远见与决心,无疑展现出了一代明君的风范,足以担当结束乱世的重任。

  为表彰陈公辅的忠诚与智慧,江鸿飞任命陈公辅为新设的谏议大夫一职,此职位列正三品,比陈公辅之前的正七品御史足足高了八级,可谓一步登天。

  同时,江鸿飞还强化了御史台的权力,使其成为中央行政监察与司法的重要支柱,与刑部、大理寺共同构成三法司体系,确保司法公正与政令畅通。

  这一任命,不仅让朝野震惊,也让众多政治敏感者嗅到了变革的气息。

  它无疑是对陈公辅能力与忠诚的极高肯定,也预示着江鸿飞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坚定执行。

  一时间,关于江鸿飞不计前嫌、唯才是举的赞誉之声四起,同时,也有人开始揣测,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布局与长远考量。

  随着江鸿飞的一声令下,三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正式拉开序幕,大元帝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金使和夏使也听说了,江鸿飞准备休养生息三年。

  当然,在大元帝国的界面上,尤其是在大元帝国的国都,金使和夏使能知道,江鸿飞准备休养生息三年,肯定是江鸿飞想让他们知道的。

  实际上,江鸿飞即将与金使、夏使会面之际,朝堂之上,众臣纷纷献计。

  一派大臣力主接纳金、夏两国的和议条件,他们中包括王伦、柴进等重臣,他们认为这些条件不仅优厚,且对大元帝国的发展大有裨益,唯恐错失良机。

  而另一派,以李纲、陈遘为首,则持谨慎态度,他们并非全然反对和议,而是主张在谈判中应展现大元帝国的威严与智慧,不可轻易让步。

  江鸿飞深谙朝堂之道,他细心分辨着两派的声音,试图从中洞察出真正的国家利益所在。

  同时,江鸿飞深知,和议虽好,但亦需权衡利弊,既要维护国家尊严,又要确保长远发展。

  在赞成者看来,金、夏两国的条件实乃天赐良机,可借此缓解边疆压力,促进国内稳定。

  而反对者则担忧,若轻易应允,恐被视为软弱可欺,未来或将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他们主张,谈判桌上应灵活应变,既要展现诚意,亦要保留底线,以争取更多利益。

  当然,也有一些大臣,比如刘彦宗、萧庆,希望江鸿飞能一举灭掉金国,为他们辽人报仇。

  为了说服江鸿飞,刘彦宗、萧庆等人还找了不少理由,比如,女真人贪婪、狡诈、肯定不是真心议和,大元帝国应该趁着兵锋正锐,一举荡平金国云云。

  江鸿飞觉得,那些反对自己答应金使和夏使代表金、夏两国提出来的议和条件的大臣,说得更有道理。

  当然,刘彦宗、萧庆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辽人除外。

  后来,江鸿飞采纳了部分反对派的意见,并在见过金使和夏使,说出自己的条件了之后,就让他们去宰相王伦那里去商量细节。

  得了江鸿飞的指示了之后,王伦便带着金使和夏使去他府中。

  王伦面向金国的使者,沉稳地言道:“我虽持议和之见,然斡鲁补、阇母等人之恶行,实乃罄竹难书。若将此等罪人归还贵国,我朝原辽遗民必将心生不满,恐对我朝稳定不利。望贵国能体谅我朝难处。再者,金妃等女已为我朝皇帝陛下诞下皇子皇女,骨肉分离之苦,陛下实难承受,此事便请贵国勿再提及。况且,金妃等人在,我两家便是亲上加亲,对议和之事大有裨益。至于岁币之事,它非长久和平之根本,宋辽之鉴犹在眼前。若贵国真心欲与大元和议,当立即撤军,岁币之议,自当摒弃。”

  金使闻言,心中暗忖,王伦之言,恐难有转机,此事成败,还需看完颜吴乞买等决策者的态度。

  随后,王伦又将目光转向了夏使,缓缓说道:“我朝皇帝陛下,虽皇女众多,然其性情刚烈,断不肯以公主和亲之途换取和平。吾意,你我两国可另辟蹊径,贵国若愿,可将一二皇室女子嫁至我朝,以结秦晋之好。我闻贵国大粱太后与梁乙埋幼弟之私生女,乃一对孪生姐妹,姿色出众,与大粱太后年轻时颇为相似,甚至与小粱太后亦有几分神似。若能以此二女和亲,定能加深两国情谊,共谋长远发展。”

  西夏虽历史不长,仅百余载,却诞生了大小梁太后两位传奇女性。她们不仅是西夏政坛的重要人物,更是与赵宋王朝长期对峙的关键角色。

  大梁太后在位时,与兄梁乙埋联手,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梁氏家族子弟和亲信遍布朝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母党势力。他们对外发动战争,对内打压异己,使得西夏与赵宋之间的战火连绵不断。

  大梁太后去世后,小梁太后接掌大权,继续推行强硬政策,与梁乙埋之子梁乙逋共谋国事。

  然而,这对兄妹之间却因权力斗争而渐行渐远。

  最终小梁太后痛下杀手,铲除了梁氏家族,却也使得西夏陷入了更加动荡的境地。

  在李干顺亲政后,他着力整顿吏治,强化君主集权,结束了外戚贵族的专政时代。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等级制的官阶封号、减轻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等,使得西夏国势逐渐复苏。

  然而,西夏毕竟地域狭小,国力有限,难以与强大的大元帝国抗衡。

  因此,李干顺选择了和亲这一策略,希望能暂时稳住江鸿飞,为西夏争取发展的时间。

  可江鸿飞却不愿意嫁女儿,而是要求西夏嫁出公主,且必须是李干顺的长辈。

  夏使对此也颇感为难。

  王伦提及的那对孪生姐妹虽然美艳无双,但她们的身份却难以证实为李干顺的表姨。

  即便身份无误,作为与西夏有深仇大恨的女子,她们是否能真心为西夏斡旋也是一个未知数。

  夏使心想,只能将此事上报给李干顺定夺。

  在随后的会谈中,双方还就边界榷场设立等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谈结束后,金使和夏使均表示需回国向各自皇帝请示后再做定夺。

  随后,金使和夏使前来向江鸿飞辞行,江鸿飞很大方的按照固有的外交礼仪赏赐了金使和夏使,然后派使臣赵良嗣和马扩分别送金使和夏使离开大元,并同金使和夏使一块前往金、夏两国,商议议和一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