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238章 只要一天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用机要通道?和前面的原因一样,机要通道条件太好了,不合适。

  不过用来保障调度配合的,倒真是两条机要电话线路,打通了就不断的那种,在这个年代,真能说上一声:豪气!

  随着两边的指令来往,密切配合,两条试验通信线路被叫通,被叫通之后,两条线沿途的所有话务局,都在保障这条线路的畅通,用邮通委领导的话来说,除非反动派反攻了,否则这两条线不能断。

  反动派能反攻么,明显不能。

  试验进行得很顺利,毕竟两边都是各自单位的精英,同时,沿途话务局的线路保障人员也是。

  基本上没有出什么问题,都不用高振东太多干预,整个试验进行得很顺利。

  对于远程消息,对电报无比熟悉的防工委和邮通委两位领导感觉是很新奇,很有潜力,很有前途,但是现在和电话、电报相去不远,在各类数据接收并自动处理的系统普及开之前,给人的震撼有,但是并不非常深。

  不过邮通委领导还是对消息通信的快捷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操作人员的手指翻飞下,一分钟之内,100多字的消息就被编辑并发送到了目的地。

  这个效率,抛开通道建立时间不说,只算编写和发送并展示的速度,基本上是电报的5倍以上。

  毕竟消息通信大大简化了电报编报、发报、抄报、译报的过程,所见即所得,编辑完立马发送,接收方那边立等可取。

  而且,计算机是不会累的,但是人会。

  电报的整个过程和消息通信的工作量,以及对人力的需求,明显是后者要简单多了。

  邮通委领导笑道:“唯一遗憾的就是这個消息还要人手工从屏幕上抄下来,否则还能快一点。”

  高振东马上就放了个饵:“能够直接把计算机上的文字内容自动印到纸上的打印机,原始设计我已经完成,并且和运算所一起,组织了相关人手,交由运算所在做具体实现,应该几个月内就有好消息了。”

  防工委和邮通委领导听见高振东的话,面面相觑,振东同志这动作一串串的,让人目不暇给啊。

  “真的?”虽然知道高振东肯定不可能在这个场合胡吹,但是防工委的领导还是问了一句,主要是高振东的动作太快了,仿佛是从DJS59开始,就都预谋好的一样。

  高振东点了点头:“现在最困难的打印头,已经在我厂高级技工的协助下,配合运算所完成了原型,基本能工作了。”

  防工委领导对高振东的回答很满意,满意的不是打印机的进度,而是高振东明显在以点带面,用自己的能力,带动着相关所有的力量一起前进。

  独木不成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而听了高振东的话,邮通委领导对于用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替代部分电报的想法,就更强烈了,这东西好啊,至少人们想达到发电报的效果,就不会这么困难的了。

  虽然很贵,可是十几万这个价格,对于一些重要节点之间来说,也不至于承受不起,而高振东刚才说的这个叫“打印机”的东西,算是补齐了数据展示的最后一块板。

  虽然对于信息、数据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可是他却知道,信息的通畅,对于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哪怕是搞计划,那肯定也是数据越全面,计划越科学。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等高振东正在搞的单板机问世,那才是真的补齐了最后一块板,而且不只是电报的,还有其他很多东西。

  防工委领导拍了拍高振东的肩膀:“振东同志,辛苦了。”

  高振东下意识一挺胸膛:“为人民服务!”

  这让防工委领导想起了高振东的根脚,哈哈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试验进行到了文件传输。

  如果说消息通信给两位领导带来的感觉是新奇的话,那文件传输带来的就是颠覆。

  当看到一个一万字的汉字文件,耗时3分钟17秒就被传送完成,并且很快得到了运算所那边误码率0的确认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了高振东在上次会议说的“太过方便了,容易被利用”是到底代表了什么。

  毕竟会议上看到的参数都是文字,并不直观,身临其境,才能有真切的感受。

  一万字啊,要换成发电报,得发多少时间。

  按照高振东带着运算所搞出来的汉字编码方案,汉字一个字占两个字节,一万字也就是20k字节的样子,说实话,在高振东看来,这点数据要发三分钟,实在是没眼看。

  毕竟调制解调器1200bps的速度,一秒钟也就传0.1k字节,20k要200来秒,200秒,放在高振东前世,5G敞开了跑的话,一部电影都够了,而且还是高清高码率的那种。

  但是对现场第一次感受网络通信的魔力的人来说,这简直就跟开天辟地一般,太快了!!

  会议上bps、byte、kb这些单位不够直观,甚至有的人看得云里雾里,然而在这里,直观的试验告诉所有人:你的想象,跟不上技术的现实。

  在大家的惊讶之中,防工委的领导一下转过头,看着高振东:“这个东西,传输的数据能自动加密吗?”

  他想到了很多,这个东西,前景太广了。

  高振东笑着道:“能,我设计了一种加密方式,可以在发送前自动加密,接收端自动解密,只是现在我只完成了数学上的算法原理,还没有在程序中实现。”

  高振东想的,是经典对称加密标准DES,这是一种采用56位密钥的加密算法,77年在花旗国被确立。

  虽然56位的密钥在日后已经不安全,可是在这个时候,想要遍历破解,需要的运算量对现有计算机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

  想要破解,去翻垃圾桶找可能泄露的惯用密钥,都比遍历破解来得靠谱得多,这就是传说中的“社会工程学攻击”。

  想象的黑客:手指翻飞,在计算机上疯狂输出。

  现实的黑客:在垃圾桶里翻碎纸头。

  至于安全性更高的3DES和AES,高振东准备缓缓,运算量大了不少,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至于RSA,那就更远了。

  而且DES有个好处,那就是在计算机算力足够之后,很容易过渡到安全性更高的3DES。

  防工委领导追问了一句:“安全性怎么样?”

  高振东道:“如果密钥管理得好的话,相当安全。”

  防工委领导眼睛一亮:“好!你尽快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给你三个月!”

  高振东摇了摇头。

  “时间太短?那五个月,够不够?”

  高振东又摇了摇头,伸出一个指头。

  “一年?”

  “一天!”

  现场所有人都张大了嘴,一脸“你特么要不要特么的确定一下你特么在说特么什么”的表情。

  防工委的领导表情严肃:“一天?是不是有点仓促了?”

  意思就是振东啊,悠着点,这是要负责任的,赶紧改改口。

  知道自己这话说得有些耸人听闻了,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高振东连忙解释道:“就是一天,这个东西麻烦的是数学算法,我早就已经完成了,只剩编程而已。而这个东西其实是由计算机不停的做重复的事情,程序并不复杂,一天够了。”

  想了想,又补充道:“当然,最终投入使用所需要的走流程的时间,就不是我能掌握的了。”

  DES程序本身真是不复杂,高振东自己来写,就算只使用标准库,不用任何第三方库,也就几百行C语言代码的事情。

  其实很多软件的核心部分都不见得规模能有多大,规模大的,往往是一些没什么鸟用的功能,或者是为软件开发者服务的东西。

  高振东不由得想起前世的手机上,一个音乐软件,没有下载任何歌曲,却有3个多G,真不知道这3个G都是些什么鸟玩意。

  所以高振东不准备拖时间,拖时间的话反而打乱自己其他工作的节奏,快刀斩乱麻,早写早了事儿。

  而且不只是程序,算法说明、标准都一起写出来,做到扔出去别人就能用,不用自己再管的那种。

  至于怎么用,自有相关人员去操心,比如防工委的领导。

  高振东觉得现在自己就像某站的Up主,到处挖坑,前面的还没填,后面又挖上了,没办法,知识太多,时间紧迫啊。

  转念一想,自己比某些Up主还是强多了,至少自己不鸽啊,坑虽然多,可是只要挖了坑,就一定会填上,比如现在这个,我特么现挖现填。

  嗯,那没事儿了。

  看见他信心如此足,而且解释了自己信心的由头,防工委领导放了心。

  高振东放炮他见得多了,但是从来没见过他放空炮,刚才也只是出于关心和保护,才问的那一句。

  既然高振东都说得这么清楚了,那想必不会有问题。

  他想了想,对高振东道:“嗯,既然这样的话,我尽快找人联系你,和你落实细节和技术问题,然后你再写。”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