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415章 1983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1983年了啊!”

  “范小胖已经两岁了!”

  12月31日,陈奇离港,1号在上海待了一天,去上美影瞧了瞧,在1月2日回到京城,也算过了个特殊的跨年。而他坐在回家的车上,发出如此感叹。

  首都机场的裸女壁画依旧被遮挡,冬季的京城灰扑扑、白茫茫,也还是老样子。

  每次他回京、离京,总有一辆小汽车乘坐。

  他从没问过是哪里的车,猜想应该是小莫单位的,而且他从未见过别的司机,都是在机场等待一会,先行离开的小莫忽然开着车出现。

  从机场到乐春坊,约30公里,且得开一会。

  陈奇坐在后面,随口道:“你们春节都回家么?”

  “不一定,安排值班就不回。”

  “如果回家,记得看电视,大年三十有晚会,雪姐主持,刘德桦唱歌,还能看见阿虹坐在下面呢……”

  小莫和小杨笑了笑,知道他在故意讲笑话,这几人看都看腻了,还用特意在电视里看?

  而小杨问:“奇哥,你每次回来都适应么?”

  “不适应啊!”

  “啊?”

  “啊什么?不适应就是不适应,两地有差距要承认,但我们改开就为了搞活经济,让老百姓生活好起来嘛。都得有积累的过程,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怎么,你不适应了?”

  “呃……”

  这话小杨可不敢接,嘿嘿一乐,转移话题:“我家没电视,但邻居有一台,到时候我肯定看,也不知雪姐主持起来什么样?”

  “保准还是细声细气的,雪姐就大声不了。”小莫道。

  “你们在背后编排人,我可告诉她去。”

  “告诉就告诉,雪姐又不生我们气!”

  说着闲话,到了乐春坊,陈奇下了来,那俩人开车离开。

  乐春坊6号也没啥变化,大门半敞着,他推门进去,影壁下面的大水缸里已经结冰了,前院升起缕缕烟气,那都是烧炉子带来的。

  “陈老师回来啦!”

  戴涵涵照例第一个发现,大呼小叫,众人纷纷出来,一诉衷肠,鱼水情深。

  陈奇聊了一会,招呼梁晓生来后院。

  后院就显得冷清萧索,俩人赶紧把炉子点上,烧了一大壶水,梁晓生搓着手,嘴里哈着气,笑道:“回来不习惯吧,那边是不是很暖和?”

  “白天有20度吧,晚上也挺冷,大家都怎么样?”

  “好着呢,《世界奇谭》刚好创办一年,发了6期,最新一期已经突破40万份了。大家干劲都很足,今年的奖金和年货,我想多发点。”

  “你看着办,交给你我放心。”

  陈奇灌了一个热水袋,抱在怀里,问:“有同类型的杂志出现么?”

  “有,但没我们办得好。”

  “再坚持一下,等北影厂的楼盖好了,都去那边办公。”

  “那边不是住宅楼么?”梁晓生不解。

  “盖住宅楼的同时,顺便盖一下办公场所嘛,这是领导默许的。到时屋子里都有暖气,大家不用再哆哆嗦嗦的了。”

  俩人聊了会杂志。

  刚办一年,没啥可说的,稳步发展就行了,销量起码得提升到一百万以上,才能有些影响力。而且改开四大名著读者、知音、意林、青年文摘,要么没创办,要么还没变成公知文。

  公知文大批量出现要在90年代之后。

  那时苏联解体了,美国调转枪口对付中国,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崇洋媚外心理严重,社会环境一团糟,种种因素之下才造成了公知文生存的土壤。

  随后,梁晓生把写好的《黑炮事件》剧本拿给陈奇。

  “张俊钊看了么?”

  “那四个小哥们都看了,喜欢的不得了,恨不能马上就拍,但你又没回来,没个做主的人。”

  “过完年再说吧,我现在主要搞春晚。”

  梁晓生陪他坐了一会,又去前院了。

  陈奇用炉子把卧室烤热,看看时间,换上一套冬装。现在的冬天比后世冷多了,穿件大衣就想对付那是不可能的,必须穿棉袄。

  刹时间,叱咤香江的陈先生变成了京城土鳖。

  戴好帽子,系好围巾把脸挡上,骑着车子去了北影厂。

  老实讲,他享受香港的现代生活,但不代表喜欢香港那个地方,只想早早把港娱统一,为我所用。内地条件差,环境艰苦,但朋友都在这边,雪姐也在这边,每次离开久了都挺想念。

  到了北影厂,上了筒子楼,摸出备用钥匙开门,里面没人。

  “嗯?”

  “我不是说今天回来么,怎么没乖乖等我?连个纸条也没有。”

  陈奇找王好为、张金玲问问,都不知道,然后又去主楼找汪洋,汪洋也不在。

  “通讯落后就是麻烦,有个手机何至如此啊?”

  “人怎么还丢了呢?”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