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十七章二王入京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大唐朝廷向蓬莱三岛上的王公下了最后通牒。

  诏令是在大朝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太平一字一句念出的。

  那是一个朝阳映照的清晨,并不如何炽热的阳光照进殿中,温暖而明亮。

  太平穿着鎏金的皇袍,大片大片赤色的凤凰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在她的衣裳上起舞。

  她带着繁复的冠冕,无数精美的发饰插在她宛如绸缎般垂落下的青丝间,如同沉睡千年的神女,从久远虚实之间苏醒过来。

  满目的威严。

  太平摩挲着御座的把手,其上的凹凸不平,带着磨砂般的手感。

  “诸卿都知道,朕为什么会临时召开这一次的大朝会,卫王和齐王拒绝了朝廷的要求,将诏令称为乱命。

  这件事让朕想了许久。

  就在昨晚,想到今日要召见诸卿,朕一宿都没能睡着。

  朕知道,诸卿中许多人,也都觉得朕这件事不对,朝廷不该和民争利,一座金矿,也算不了什么,这么做属于是强取豪夺。

  朕的宰相劝过朕。

  朕都知道。

  天子一生行事,是不需要向他人解释的,但朕崇拜太宗皇帝,所以想要以太宗皇帝作为榜样。

  朕想着和诸卿说些什么,想着和天下人说些什么。”

  太平这番话带着深深的无奈,就算是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但她还是要把话讲清楚。

  天子的话一出口,朝会上的群臣所有人都直视面前数分地,但所有人都直起了耳朵,想要听听天子说什么。

  御座上又是短暂的沉默,殿中落针可闻。

  太平的声音在殿中缓缓响起,“朕御极十数年来,所行皆为堂皇正道。

  有些生来悖逆之人,说朕是沽名钓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朕并不如何在意。

  朕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以天下为己任。

  天下之重,在于天子一人。

  天子之威,在于朝廷,在百官,在万军,在天下万民。

  朕即位以来。

  吐蕃挑衅,妄图在天子之外,另立天命,于是朕命洛王讨之,斩落他的头颅,夷灭他的部族,断绝他的族群,消灭吐蕃存在于世上的一切痕迹,在广袤雪域之上,建立州县,使天子之威宣扬于异域。

  西域之民有二主,朕不虞,遂令玄门服之,葱岭以东,尽归大唐,军旗所指,官吏所至,布及四方。

  卫国。

  大唐藩国,天子藩篱。

  当以天下为己任。

  金矿,不仅仅是一座矿。

  诸卿应当都知道,洛氏钱行发行飞钱纸币,户部应当是最清楚的,去岁仅仅五个月,国库岁入就增加了三百万贯。”

  洛氏钱行的收益,洛氏拿一部分,皇室私库拿一部分,户部的国库拿一部分,去年五个月的时间,纸币的利润高达一千万贯。

  户部尚书连忙走出来低头应是。

  提到钱行后,诸位宰相的表情都变化了几分,这笔意外之财,让朝廷有了更加宽松的裕度。

  “大唐若是一头猛虎,钱行就是双翼,其中干系之大,想必诸卿都知晓,而蓬莱的金矿会威胁钱行。

  对于蓬莱来说,金矿仅仅只有一些钱财罢了,能让那些贵人多一些挥霍的钱财,但对于大唐朝廷来说,却能够让天下更加的蓬勃兴盛。

  从汉朝时,铸造货币就是朝廷的专利。

  曾经的黄金和白银不是货币,所以没有人管金矿,而且在过去,从未出现过蓬莱这么庞大的金矿,但现在出现了,朕就不能坐视它威胁大唐安危。”

  有心人能感受到天子的声音有些不同了。

  下一刻,太平的声音陡然锐利起来,“朕虽然一向和善,但亦有霹雳手段,若是谁以为可以让朕退却的话,那就错了。

  朕是个女人,朕知道你们里面有许多人,都等着看朕的笑话。

  但你们别忘了。

  朕不是那些懦弱的皇帝。

  朕是先帝和天后选出来,还不曾登基的时候,就在六部里面管事的皇太女。

  朕御极十几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形势没见过,吐蕃和玄门哪個不比那区区卫王更强大。

  若是朕的那个侄子以为能凭借一片海域就抗拒天军,他就错了。

  若是他以为凭借着超品宗王的身份,就让朕投鼠忌器的话,他就错了。

  若是他以为朕会忌惮另外几位宗王而放过他的话,他就错了。

  朕今日和你们在这里说这些,将朕的心剖出来,是要让你们知道,朕没错。

  朕为了天下,敢做任何事。

  此次出征的主帅,依旧是洛王,朕就在这里下达诏令。

  若是卫王仅仅对朝廷不满,朕自然会补偿他。

  但朝廷大军到达后,他真的敢抗拒天军,真有分裂大唐的想法,纵然是超品亲王,朕也不是不敢将之诛杀。”

  几乎所有人都震惊的望着御座上的天子,仰着头,看着那繁复贵重的衣裳,在阳光的映照下,光辉明亮。

  “陛下!”

  几乎瞬间就有一片大臣跪在了地上,“陛下怎么能如此呢?”

  太平从御座上站起,而后走在群臣之前,她俯视着所有人,面色冷肃,伸手指着说道:“你们以为朕不知道吗?

  在你们这些人中,多的是那些王子皇孙的姻亲,多的是和那些王子皇孙有联系的,在朝廷和那些王公之国间,勾连得利,都以为朕不知道吗?

  朕不在意那些,天下都是朕的,都是大唐的,都是朕的臣子。

  但若是你们谁敢襄助宗王分裂大唐,谁若是敢让朕知道心中怀着另立朝廷的心,朕手中的利剑,诛尔等三族,明白了吗?”

  凛冽寒气从太平口中透出,杀意凛凛宛如极北呼啸而来的风,吹过冰原和雪山,降落在殿中,加在群臣身上。

  有人已经忍不住抹汗了。

  太平继续冷声道:“先卫王、朕的嫡亲兄长一薨,卫王就跳出来了,齐王也跳出来了,想要和朕作对,朕看他们是早就对朝廷不满,朝廷外面,朝廷里面,还有多少这样的人,你们这些人里面,还有多少这样的人?

  朕劝伱们,都好好的收拾收拾自己家族里面的败类,都好好收拾收拾自己心里那不该有的心思,回去和你们的父兄,和你们那些受封王公的长辈说一说,讲一讲。

  这些年的分封,是不是让你们产生了什么错觉。

  朕告诉你们,大唐不是邦周,大唐天子也不是周天子,朕有东西南北一万五千里的广袤疆域,朕有八千万百姓,朕有百万大军。

  朕能赐下的,就能收回来。

  邦周时的诸侯,都用分封的土地作为姓氏,难道诸位也想要如此吗?”

  “陛下!”

  “万万不可啊!”

  “古法不可取啊!”

  太平这句话实在是太重了,直接就让殿中出身李氏宗族的人都破防了,如果他们就连李氏的这个身份都没有了,那他们的富贵还能保留多久呢?

  很快就会有新的和皇帝更亲近的人代替他们的身份。

  太平这番话当然也就是恐吓一下,她不可能这么干,那简直就是自断手脚。

  周朝的时候能这么干,是因为那个时候姓氏分的特别开,现在姓氏合流,改掉姓氏,那后果不是她所能承担的。

  “既然知道李氏身份贵重,就要珍惜。

  煌煌大唐之业,将会永远昌盛下去,就像是天上永恒不灭的太阳!”

  说罢,太平直接转身离开了殿中,天子没有说退朝,臣子们都没动,目光随着天子的身影离开,直到天子的身影拐过后殿,消失不见。

  洛千秋这才沉声道:“诸位臣工,还望不要忘记今日陛下谆谆教诲之言,万万不要踏足陛下逆鳞。

  这天下只有一个大唐,只有一个人能代表李氏,那就是天子,其他人都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我大唐不是汉朝,汉室宗亲皆有继承权。

  既然受封宗王,分封外藩,就不要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卫王和齐王悖逆,试图挑衅天子威严,这是不可以饶恕的罪行,想要求情的,不用白费力气;想要和二王一党的,就在这里站出来;不愿意站在一起的,既然陛下走了,诸位也退朝吧。”

  哗啦啦。

  殿中到处都是挥袖时碰撞的声音。

  “臣等告退。”

  虽然天子已经走了,但群臣还是拱手后,才步出殿外。

  朝廷的军队已经准备了许久,大批的战船从南方的各州向着胶东半岛汇聚而来。

  驻守在辽东的安东都护府同样派出海军来配合朝廷的攻势。

  不过辽国公没来。

  他率领着安东都护府的军队,驻守在辽州,防备着燕国,在这个针对蓬莱诸国的关键时刻,燕国的态度很关键。

  经常和燕国打交道的安东都护府,对于燕国就没有那么信任了,必须要进入全面警戒,毕竟安东都护府对燕国的实力还是比较了解的。

  有点强,安东都护府还真不一定是对手。

  不过燕国如果没有万全的准备,应当不会向东而来,毕竟辽东的城池可不是那么好攻破的,一旦被拖在辽东,等到朝廷腾出手来,倒霉的就是燕国了。

  洛千秋依旧是此次东征的主帅,对于蓬莱诸国,他的策略就是分化二王,策反王公,然后里应外合,顺势击破。

  蓬莱岛因为地形的缘故,还是比较分裂的,而且在岛上,不可能所有人都想着和朝廷作对,若是真的那么团结,金矿的事情就流露不出来了。

  就是因为有人感觉要出事,感受蓬莱岛越走越远,所以才向朝廷告密,说出了有金矿之事。

  蓬莱不好打。

  但比起吐蕃来,就不知道简单到哪里了。

  洛千秋望着面前波涛汹涌的大海,手按在船舷上,眺望着那座越来越近的岛屿。

  他见到了蓬莱岛上的战船,从海平面上驶出。

  那些船只几乎每一艘都如同高大的阁楼一般,一个个都是庞然大物。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蓬莱的造船技术发展的极快,是整个大唐造船技术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之一。

  但洛千秋所乘坐的来自江南洛氏造的战船,也不遑多让。

  洛千秋缓缓抽出利剑,高声道:“升起战旗,准备迎敌,捍卫大唐!”

  依旧是那座巍峨的大殿,冉冉升起的檀香,殿中雕刻的瑞兽以及神鬼,有怒目圆睁之相,有天女飘逸之相。

  太平端坐在御座之上,她穿着一身明黄镶嵌红线的衣裳,显出窈窕的身姿,但她脸上满是寒霜,殿中两侧坐着一些朝廷的重臣,殿中跪伏着两个人,皆是五花大绑,分别是齐王和卫王,看着有些狼狈,那曾经战场上挥剑的英姿不曾见,只剩下颓丧。

  “你二人可知罪吗?”

  太平的声音从上首幽幽传来,带着一丝漠然。

  “臣知罪,臣知罪。”

  齐王连忙叩首道,他和太平的关系就没有那么亲近了,他是李泰一脉,要是在这里硬顶的话,那下场肯定不好。

  卫王则冷哼一声,颇为不服气。

  对于卫王一系来说,心里一直都觉得这天子之位,就该是他们这一脉的,这种嫉妒和不甘,如同毒蛇一样,时时刻刻侵蚀着他们的内心。

  齐王一见卫王的态度,心里又慌,又是欣喜,心慌是因为担心天子会因为卫王而迁怒自己,欣喜则是因为卫王这么嚣张,那天子或许就不会太过于关注他了。

  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现在只要能保住性命,就算是卫王死一死,那也很是合理嘛。

  果然,太平几乎在瞬间被卫王激怒了。

  虽然卫王是她的亲侄子,但她和卫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对于太平来说,现在就是一个妄图造反分裂的逆贼,竟然还在这里这么嚣张。

  “你这悖逆之辈,在这里猖狂什么?”

  太平愤言道。

  卫王脖颈一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陛下你无故夺我王国基业,我卫国乃是先帝封赐的,我卫王的王爵乃是先帝所封的世袭罔替爵位,齐王也是如此,明明是陛下有错在先,现在还在这里指责臣下,这难道是圣君所该做的吗?”

  齐王闻言一惊,心中暗骂,立刻哀声道:“陛下,卫王的言论皆是他的一家之言,和臣没有关系。”

  卫王顿时斜睨了齐王一眼,眼中满是鄙夷,区区一个女人,就把你吓成这样,真是成不了大事,都是太宗的嫡系子孙,有什么可怕的,难道她还敢杀超品宗王不成?

  人在极度无语的时候会突然失笑出声,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也会笑出声。

  太平就是如此。

  随着卫王的声音在殿中回荡,殿中一下子安静的落针可闻,几乎所有人包括齐王都深深低下头,不敢看天子的脸色,这下就连卫王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然后殿中突然响起了一道笑。

  明明是笑,但笑声中没有丝毫的喜意,反而有无尽的寒意,有凛凛的杀机。

  “蠢笨如猪!”

  “一座金矿落在你手中的财富有多少?

  为了这些东西,你就敢对抗朝廷。

  你就敢公然分裂大唐。

  你就敢置祖宗的基业于不顾。

  你就敢让大唐陷入内战的烽火。

  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姓氏。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立国之本。

  你是否知道孤悬海外,是谁保着你的王位。

  你是否知道,大唐皇室,朕,你的姑母,对你的王国,意味着什么。

  你什么都不知道,却在这里大言不惭,大放厥词。”

  太平从御座上站起,指着卫王说道:“朕的嫡亲兄长怎么会有你这么蠢的儿子。

  李氏怎么会有你这么蠢的超品亲王。

  作为臣子,随意的毁谤君父,难道先卫王就是这样教育你的吗?

  作为臣子,不遵从朝廷的命令,而是对抗,难道先卫王就是这样教导你的吗?

  被国中的奸佞欺骗,被区区小利而蒙蔽双眼,可谓是极其的蠢。

  你这样没有德行和能力的人,有什么资格能够位列超品宗王。

  朕告诉你,朕可以赐下向高山一样高的贵爵,朕可以赐下填满黄河的赏赐,朕的财富像是泰山一样高,那是从四海而来的汇聚在神都,但朕绝不会让它有一分一毫落在你的手中。

  你的德行就像是臭水沟中的老鼠和蛇,你的目光就像是蚂蚁和老鼠,你的才能就像是森林野人中最为卑贱的马奴。

  朕要剥夺你的一切,然后让你在日日夜夜中忏悔,让你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在某一些幡然醒悟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你死前,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有愚蠢了。”

  齐王听得只觉浑身寒意凛冽,生怕自己也落到那种程度,不过听刚才天子的意思,自己没有被囊括到里面。

  卫王直接被骂破防了,这实在是骂的太难听了,这些话将来是要进史书的,“本王是先帝钦封的国王。”

  “闭嘴吧!”

  齐王用看傻子的眼神的望着卫王,在过去的那些年中,他一直都觉得不如卫王聪明,但现在看来,自己比卫王察言观色的本事不知道高了多少。

  什么世袭罔替的亲王,那不都在天子的一句话。

  在大唐,大部分的爵位都不是世袭罔替的,而且要降等承袭,除非天子特命世子嗣王。

  比如赵王,如果他的世子是嗣赵王的话,那以后赵王世子就是赵王,如果没有嗣赵王的爵位,而仅仅是赵王世子的话,那将来赵王世子继承的就是郡王爵位。

  尤其是六大王国制度开始之后。

  现在的大唐中有几个铁帽子王,号称世袭罔替,永不降爵,这些爵位不局限于亲王,而是一种特旨,分别是秦王、燕王、齐王、楚王、宋王、卫王、周郡王和洛王。

  这八个爵位是不管后代子孙有没有功劳都会世袭下去的,而且嫡系没有就从旁系里面选人继承,总之这八个爵位是不能断。

  这和其他爵位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大唐还有一些爵位也没有降等承袭,比如辽国公,雍国公,这些爵位都已经传承三代,但那是因为功劳足以维持爵位,和铁帽子王是完全不一样的。

  卫王就是因为这个爵位,而如此自傲,在八大铁帽子王里面,七个都是太宗皇帝时期设置的,楚王和宋王虽然是李治的儿子,但这两个人爵位以及封地,早就有了,只不过是当初空悬而已。

  只有卫王,这是高宗朝加的,这种特殊让卫王一系心中有了不该有的心思,认为自己是特殊的。

  但殊不知,这爵位的确是不能降,但这爵位落在谁的头上,可是天子说了算的。

  见到卫王的愚蠢,太平是真的没绷住,这才第四代人,李氏的宗亲就已经这样了?

  “传朕旨意,剥夺卫王爵位,废为庶人,流放夷洲,圈禁起来,卫王爵位,从让皇帝一脉中择人继承。”

  卫王整个人都傻眼了。

  太平的确是没有杀他,但这还不如杀了他,流放夷洲,终生圈禁在一座院落中,就连吃饭都是从封闭的孔洞中递进去,这对于他而言,几乎是最严酷的刑罚了,还不如直接去死。

  而且,卫王爵位,竟然要丢失了。

  “陛下,你不能这么做,那是我这一脉的王爵,怎么能给他人。”

  让皇帝一脉,就是李旦的相王一脉,当初李旦禅让,薨后被追封为让皇帝,还进了帝庙,算是相当的风光了。

  不过相王不是铁帽子王,现在太平就要将卫王爵位给这一脉,作为奖赏。

  太平厌恶的挥了挥手,“将这个永不知道悔改的悖逆之人,拖下去,朕不想再看到他。”

  卫兵上殿来将卫王拖下去,殿中的气氛终于好了一点,诸位重臣也终于抬起头来,分别擦了擦脸颊上的汗滴,今天这里没有他们说话的份,他们就是来看天子是怎么处理二王的。

  卫王的下场,证明了当初天子说她有霹雳手段,没有吹牛,她和善的时候是和善,但一旦触犯底线,下手也是真的狠。

  殿中其他人都渐渐松口气,只有齐王,身体已经完全瘫软的站不起来,他的心脏在剧烈的跳动着,恐惧从他的心尖冒出来,扩散到浑身的四肢百脉。

  卫王的下场让他恐惧到了极点,如果他也落到那个下场,他会直接去死。

  “齐王。”

  天子的声音仿佛从九天之下落下来,清冷彻骨。

  齐王一个激灵,哆哆嗦嗦的说道:“臣在。”

  “你还算是识相。”

  这句话一出,齐王瞬间就松了一口气,有这句话,自己起码落不到卫王那么惨的下场,至于荣华富贵什么的,他都已经不想了。

  “但谋逆大罪,朕不能原谅。

  而且朕可以明确的说,你们这几大王国的谋逆,对朕而言,不仅仅是谋逆,更是可能毁灭天下的动乱。

  若是其余诸州的谋逆,朕旦夕可以平定,但你们这几大王国,影响太坏,朕要告诉另外几个人,安安分分的为国藩篱。

  你明白吗?”

  天子话中所蕴含的那股力量,让齐王只觉自己是真的触到了霉头,触碰了底线,如果不是卫王抬了自己一手的话,自己可能现在已经跟着被流放到夷洲了。

  “罪臣明白,罪臣明白。”

  他不住的叩首着。

  “传朕旨意,齐王及以下王国宗亲,皆逐出宗谱,齐王降为严州刺史。”

  齐王闻言直接瘫软在地上,眼中竟然流出血泪来,他可真是不孝啊,真是不孝。

  祖宗传下来的爵位,竟然在他的手里丢了。

  而且不仅仅是爵位,还被逐出宗谱,以后他们就不再是皇族身份了,除非日后又有后辈立下大功,天子感念,或许才能重新回到皇室中。

  “罪臣谢陛下恩典,陛下万岁万安,万年万福。”

  这残酷的惩罚,已经是相当仁慈了。

  毕竟没有直接剥夺所有,还保留了官身,守住了他这一支的最后尊严,这至少在对外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天子对齐王的清算,就到这里了。

  很快卫王和齐王的处理结果就传了出去。

  卫王的结果令人胆寒。

  齐王的结果则让人心中一松。

  结果的好坏是需要对比的,本来齐王也很惨,但和卫王比起来就好多了,展现出了天子的仁慈。

  最关键的是。

  这是大唐第一次有超品宗王受到如此严厉的惩戒。

  联系之前在朝会上,天子的发言,但凡是聪明人都知道,天子在用这种手段告诉所有人一件事。

  超品的铁帽子王,不是你分裂国家的凭借。

  这是大唐。

  谁也不能脱离朝廷的管控,即便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这爵位,不是仅仅能在你这一支中流传的。

  朕说给谁,它就是谁的!

  唐世宗有清晰的执政目标和政治底线,那就是帝国的一统,她仁慈而公正的对待帝国各阶层,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对大唐造成任何分裂的苗头,一旦出现,她就会强势且毫不妥协的进行打击,并且毫不顾忌的动用战争手段,对于分裂分子,无论身份如何,她的惩罚残酷而让人心寒,在开元年间,藩国间的离心倾向被她用强势的手段整肃,有力地维护了王朝的统一。——《唐王朝兴衰史》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