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十一章君薇薨,武曌崩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明堂熠熠,在这座地势颇高的宫殿中,明亮的光总是大片大片的撒进来,透过窗孔的斑驳光点也照的空气中的尘埃,粒粒分明,上下沉浮。

  “好平静啊。”

  武曌躺在摇椅上,晒着温煦的太阳,暖暖的光照在她的身上,让她惬意的有种欲要睡过去的感觉。

  “薇薇。”

  武曌声音轻柔,轻声唤着。

  “二娘,我在。”

  洛君薇也不再称臣,唤起了二人幼时的称呼,她也躺在摇椅上,身下垫着和武曌同样花纹的厚厚被褥。

  “薇薇,你说如果我没能遇到你的话,我这一生会是什么命运呢?”

  武曌突然偏过头来望向洛君薇,洛君薇闻言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的记忆碎片,而后轻声道:“二娘你应该还是会有一番作为吧,毕竟老祖宗选择了你,你生来就是要做大事的。”

  “做大事啊。”

  武曌摩挲着摇椅的扶手,边回忆边幽幽道:“你是这世上最了解我的人,我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我喜欢将一切都掌控在手中。”

  洛君薇当然知道,武曌在那些过往岁月中,午夜梦回的突然惊醒,突发变故后手脚的冰冷,近乎偏执的赶尽杀绝,她比谁都清楚。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人不狠,站不稳。”

  “我一向将这些话奉为圭臬,我喜欢读历史,历史上有许多宽恕后得到对方效忠的事,但更多的却是中山之狼的故事。

  所以我不喜欢宽恕敌人,我不喜欢让对我有威胁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即便他暂时威胁不了我,但我从微末中崛起,那些曾经比我高高在上的人,都被我所败,所以我最知道,永远都不要低估任何一个人,只有死亡,才能断绝任何威胁。”

  这些凛冽的言语,带着冰冷残酷的味道,从武曌的口中轻而易举的说出,就像是寒冬拂过冰川的风。

  洛君薇静静听着,伸手将武曌的手牵过来,武曌的手有些凉,武曌倒觉得洛君薇的手依旧那么温暖,就如同过去每一次安抚她时,“二娘,不要这么说自己,你宽恕了王庶人、萧庶人,还有他们的孩子,你宽恕了王氏和萧氏,只将他们流放,还有许多人,天下以及史书,都会称赞伱的宽仁。”

  王皇后,萧淑妃。

  武曌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那不是我宽恕她们,而是薇薇你拯救了她们。”

  武曌并不自夸,她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赶尽杀绝才是她的常态,“如果没有你,她们都要死,还有那些和我作对的大臣,都不会有致仕的机会,我会让他们全都家破人亡。

  我说过,我没有安全感。

  但在你身边,我有安全感,我只觉心中暖暖的,而不是那种孤寂之感,没有那种举世皆敌的感觉,我能放下手中的利剑。

  这都是薇薇你带来的。”

  洛君薇替武曌拢了拢垂下的鬓发,温声道:“二娘,这个世上没有如果,人生在世上,本就不是一成不变,每一個相遇的人,每一件遇到的事,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你说是我改变了你,焉知没有我,就不会有另外一个人亦或者一件事,去同样改变你呢?

  你总是心中有一片光明存在,我只是保护你这一片光明的人而已。”

  武曌便明媚的笑起来,眼睛都眯起来,“薇薇,你总是这样。”

  薇薇。

  真是美好的字眼。

  武曌有些困了,眼皮欲睁难睁。

  真暖和。

  宫娥从外匆匆走进,穿着布鞋,走起路来几乎寂静无声,“陛下,皇太女和洛公世子联袂在外殿求见。”

  武曌摆摆手,不多时,太平和洛千秋从外悄声走进,二人给眼前的两位母亲行礼后,便由太平道:“母后,女儿有些军国重事,摸不太清楚,希望母后和母亲能做主。”

  武曌睁开眼,眼底带着疑惑,洛君薇同样疑惑,武曌将政务交给太平后,虽然说是如果有军国重事,可以前来问询,但实际上,武曌已经不管事了。

  朝廷上有武曌提拔的宰相,诸如狄仁杰、张柬之、裴炎等人,年轻的臣子里面,有武曌很看好的姚崇、宋璟、张说等人,内廷文书事务有上官婉儿,武将也有黑齿常之、程务挺,还有洛千秋等一众洛氏子弟,即便是她主政,也就是依靠这些人,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来问她?

  太平和洛千秋对视一眼后,便低声汇报道:“母后,武氏有人坐法,朝廷官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报到了朝廷,狄阁老的意思是秉公处理,裴相认为要顾及母后的颜面,从轻处罚就可以了,女儿不知该如何做。”

  武氏?

  武曌闻言有些懵,这武氏是什么东西,竟然能影响朝廷的判罚?

  “按照狄阁老的意思,秉公处理就可以了,不,加重处罚,朕不让武氏子弟入京,现在看来这些武氏子弟在地方上,怕是做了什么事,地方官吏竟然瞒着朕,没有汇报,简直败坏朕的名声。

  楚王那里不是缺少人手吗?

  将武氏阖族都迁徙到楚国去,也算是不辱没朕的出身。”

  武曌三言两语就决定了武氏全族的命运,她依旧是当初那个雷厉风行的天后,说罢后,太平正想要告辞,却没想到武曌将二人拦下,“恰好你夫妻二人来了,便就在此交待吧,朕时日无多,稍后将群臣唤进宫中。”

  太平和洛千秋闻言,几乎瞬间跪在地上,“母后!”

  武曌让自己略微坐直了身体,望着跪在地上的太平,越看越像自己年轻时,同样的丰腴,同样的艳丽逼人,同样的英气中带着妩媚,眼波流转中,带着威严和多情,黑色鎏金雕凤的冠服,衬的她肤白如雪。

  “日后做了君王,治国理政,处理军国大事,我是不担心你的,你性格果决,能察善断,比你的哥哥们都强得多,还有一众贤臣,朕不担心。

  但朕要提醒你的是,你要注意李氏宗亲。

  历朝历代的宗亲问题都很大,你不要觉得他们都是自家人,就如何如何,你是天下的大宗,他们都是小宗,这小宗从大宗中挖墙脚,才是自然之理。

  朕既然能够如此对待武氏。

  你就要学习此法,日后对于那些坐法的李氏宗亲,该罚就罚,乃至于该杀就杀,不要有什么手软的地方。

  高祖和太宗皇帝都有很多子嗣,这些人出镇外藩,尚且还算得上是有些用处,但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原还有封地食邑。

  朕毕竟不是李氏,所以对这些人没有什么感情,这些年已经大肆削减他们的中原封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百姓。

  你一向注重亲情,朕一直担心这件事,不要将朕好不容易压制的李氏宗亲再次释放出来,日后要严格控制他们的封地。

  记住,你每放纵一家士族、放纵一个宗王,就有百户、千户的百姓会流离失所,会被隐匿人口,会被夺走土地。

  土地兼并,国朝崩毁的第一危机。

  谨记这一点。

  其余事,朕没什么值得教你的。”

  太平叩首,脸上满是肃然,郑重道:“女儿谨记,日后定然不会放纵皇亲国戚。”

  “前些时日,薇薇从织造局中,亲自给你将天子的冕服带了回来。

  择日不如撞日,今日朕宣群臣进宫,你就先继皇帝位。

  等朕驾崩,你再敬拜素王即可即天子位。

  朕今日将遗诏传下,日后你们就不用进宫了。”

  太平闻言脸上满是悲戚之色,悲呼道:“母后切莫如此自咒啊,女儿会为母后祈福,定能长命百岁。”

  在武曌的诸多儿女中,武曌最为宠爱的就是太平,或者说很少见的有母子、母女间这种情感的,就是太平,太平出身的时候,武曌已经大权在握,心态颇为不同,再加上太平和她实在是太像了,让她不由的宠爱,将自己曾经缺失的东西,都弥补给太平。

  “痴儿。”

  武曌笑骂。

  外间的宫娥再次静悄悄走进,微微屈身行礼后,“陛下,朝廷四品及以上的公卿大臣,都已经到殿外候着了。”

  武曌从摇椅上站起来,伸开手臂,宫人为她披上丝绸制成的冕服,她刚刚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妇人,此刻却充斥着威严,顾盼之间,那个统御天下众生数十年的君王,又回来了。

  洛君薇也站起身来。

  四人向外殿而去,殿中人实在不少,一眼望去大概有四十多人,这么多的人,即便是商议大事,也很少叫来。

  凤阁鸾台的诸位宰相以及尚书台的六部尚书,还有宗正、枢密使、理藩令、大将军等人,基本上朝廷中四品以上有实权的都在这里了。

  等到武曌从后面走进,即便武曌已经交权,但群臣依旧肃然,齐声敬拜。

  武曌高坐在御座之上。

  “众卿平身。”

  “此番将众卿唤进宫中,所为的便是一件事,皇太女太平,这些时日处理军国之事,内外称赞,朕亦有所耳闻,朕思忖时机已经成熟,已经到了让太平登基之时,将诸卿唤进宫中,敬拜新皇,见证此事。”

  立新皇!

  殿下群臣都以为这件事会等天后武曌驾崩后才会开始,没想到天后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就让皇太女登基,要知道以皇太女的身份监理国政,和以皇帝的身份主持国政,可是不一样的。

  看来天后是真的下定决心了,不再有任何改变的意思。

  武曌扫过众人,又道:“朕已经能感受到皇天在召唤朕,看来朕是时日无多了,朕便将遗诏一并颁布,待朕万岁之后,诸卿便按照遗诏行事,依旧由诸卿见证。”

  群臣刚要说话,就见到天后一摆手,“群臣不用说场面话,朕没有那么脆弱。”

  将群臣想要说的话都噎回去后,武曌就笑着对狄仁杰道:“怀英,你如今是凤阁令,执掌敕命,就由你来记录吧。”

  作为武曌一路提拔上来的宰相,狄仁杰做事稳妥,为人正直严明,而且还擅长随机应变,很受武曌信任,洛君薇在内主政,狄仁杰很多时候就挂着宰相衔在外行事。

  狄仁杰胖胖的脸上此刻也满是肃然,“遵命,陛下。”

  行过礼后,就走到旁边,执笔,摊开诏令,随时准备下笔。

  先王的遗诏,主要就是记载,由谁来继位,这一步已经可以省去,毕竟太平马上就要继位皇帝,大唐已经有了一个君王。

  遗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点评一下自己,然后对未来的君王,提出一些要求,而后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一些安排。

  以及任命一些顾命大臣作为辅佐。

  遗诏里面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因为先帝的诏令,尤其是遗诏,拥有很高的法理性,乃至于能影响下一个皇帝任内的军国大事。

  武曌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太宗皇帝和文德皇后伉俪情深,于是合葬在一起,那些在贞观朝立下大功的将领,诸如凌烟阁二十四名臣,都陪葬在昭陵中。

  先帝的乾陵同样如此,有诸多先帝朝的臣子陪葬。

  文德皇后崩于太宗皇帝之前,于是在太宗皇帝之后,可以开启陵墓,打开墓室,进而合葬。

  先帝驾崩已久,朕百年之后,打开陵寝去打扰先帝,朕是不愿意的,所以朕就不与先帝合葬了。

  先帝的陵寝盛大,将先帝的陵寝西侧那一部分,划为朕的陵寝,就叫做坤陵吧,朕葬在那里。

  先帝在时的大臣陪葬乾陵,先帝崩后的大臣陪葬坤陵,譬如洛国公,就在朕墓室之旁陪陵吧。”

  武曌的神情很是淡然,殿下的群臣闻言挑了挑眉,乾坤对应,自置陵寝,当年汉朝的高皇后吕雉也没有和刘邦合葬,现在的武曌也是如此,真可谓是一种女强人间的传承了。

  当然,天后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开启墓室打扰先帝英灵的事情,能不做的确是不做为好,合葬这种风俗本来也没有,太宗和皇后伉俪情深,那是他们的事情,却不至于成为后世子孙的定例。

  “陛下,已记下。”

  狄仁杰适时停下手道。

  武曌便接着说道:“待朕崩后,群臣拥皇帝至神都素王神庙祭拜,传承大唐天命,皇帝已经成年,朕不再为她设置辅政大臣。”

  没有辅政大臣就相当于没有束缚,武曌相信太平的能力,不需要那些人管着他。

  这点也在众人预料之中。

  若是李显和李旦的话,那武曌是定然不放心的,但太平明显被自己的两个哥哥强太多了。

  “朕崩后,朝政只停十日,民间只需要服丧三日即可,不要耽误民间的婚丧嫁娶。”

  “朕崩后,诸王公都不需要回京,各自在封地上三炷香即可。”

  “朕崩后,不需要大肆的操办,但要为朕棺椁中,放入素王经典。”

  “朕崩后……”

  “朕崩后,不需要群臣进献吊唁悼词,若有人不听,不要奖赏,而要罚他,只需要在官位上尽忠职守即可。”

  一条条一件件,武曌在上首缓缓说着,就像是在说一个外人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她的神情平静,听的下面不少人心里却不是滋味。

  无论生前有多少丰功伟绩,最后还是要走这一遭,没有人能不死。

  待说罢许多,武曌略停顿,然后转头望向洛君薇,“薇薇,你看朕还有什么遗漏的吗?”

  洛君薇摇摇头。

  武曌这才道:“那就这些吧。”

  说罢,她停顿了一下,殿中群臣已经有人忍不住匍匐下,带着些许哭腔,武曌斗倒了很多人,但她也是真的会识人,同样提拔了很多人,尤其是她打压高门贵族,提拔寒微,殿中颇多受她恩惠的寒门,此刻悲戚呼道:“陛下!”

  狄仁杰微微叹口气,只觉有些萧瑟,他捧着写好的诏令,轻轻吹干,而后快步走到御座前,递给洛君薇,洛君薇略一扫过,微微点头,武曌接过看罢。

  用印,盖下。

  望着殿下群臣,所有人都抬起头,望着上首那道身影,所有人都知道,这大概是君臣间最后一次相见了。

  太平更是直接哭出声来。

  洛君薇和洛千秋对视,笑着点点头,就像是在告别,洛千秋雄壮的身躯也忍不住颤抖,眼眶忍不住湿润。

  武曌最后看了众人一眼,声音中带着笑意,“诸卿啊,朕这一生,行事有时候难免过激,但好在最后没有铸成大错,江山稳固,朝中尽是良贤,日后的大唐定然更加辉煌。

  以后这天下,就看你们了。

  都出宫去吧,下次在进宫,就要为朕收尸了。”

  又是一阵山呼,群臣这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殿中,见到太平和洛千秋还在地上跪着,武曌温声道:“太平,你也走吧,好好准备,过几日你还要参加登基大典。”

  望着太平和洛千秋携手离开殿中的背影,武曌指着微笑道:“薇薇,你看他们多好,相互扶持,就像是我们一样。”

  洛君薇轻声感慨,“这就是传承啊,当你的身体不再出现在这个世上,那个流着你血的孩子就是你的延续。”

  武曌闻言却问道:“那薇薇你呢?还有无数洛氏不曾婚嫁的子弟,这大概是世人所不解的。”

  “我?”

  洛君薇哑然失笑,“洛氏子弟的魂灵都献给了至高的素王,我们的精神永存,不需要血脉这种东西来延续。”

  武曌自然听不懂。

  但她依旧大受震撼。

  她能感受到洛君薇言语中的那种情绪。

  她不再问。

  方才还人声鼎沸的大殿,突然就变得空落落的,武曌感慨道:“都走了,都走了。”

  “还有我在。”

  洛君薇站在武曌身边,二人并肩而立,身高也差不多,殿外的阳光洒进来,二人就望着那阳光缓缓退去。

  宫中的时间已经不知数,殿外很是热闹,在群臣的见证下,太平继承了皇帝之位,当千万人跪在她前面时,她只觉潮水向她涌来,让她有些站立不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群臣向太平叩首的时候,洛氏众人望着站在皇帝旁边的洛千秋,不禁有些恍惚,李唐走进了新的时代,洛氏也进入了新时代。

  在太平继承皇位后,她想要觐见武曌,但武曌已经不能见人,她越来越嗜睡,或许是昏迷。

  所有人都知道,天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就像是这萧瑟卷过的秋风,所带来的寒风愈来愈多,卷落的枯黄树叶却越来越少。

  秋天走到了终末之日,寒冬已经降临。

  当黄河开始结冰的时候,当第一场初雪落下,四境皆白的时间到来了。

  武曌从昏沉的沉睡中醒来,她的脸色已经越发的苍白,身上没有穿那华贵的凤袍,而是一身素色的衣裳,她有些冷,纵然寝殿中地龙烧的正旺,那股寒意从她的骨子里面透出来,那不是寒意,而是死亡。

  “薇薇,外面下雪了?”

  武曌躺在洛君薇腿上,轻声问着。

  “是,薄薄的一层雪。”

  “落在地上会化吗?”

  “不会,宫中已经是银装素裹了。”

  洛君薇为武曌描绘着外间美丽的雪景。

  “这是今年的第几场雪?”

  武曌知道自己昏迷。

  “第一场。”

  洛君薇说着。

  “原来是第一场啊。”

  武曌的眼中亮起光,“真好,薇薇,抱我出去吧,我要和你一起欣赏今年的第一场雪。”

  洛君薇可是有祖宗保佑的洛氏女,她从来都不是娇娇女,属性不讲道理,这天下能打得过她的男子不多。

  此刻听武曌言语,直接一个公主抱就将武曌抱起,放在庭前的椅子上,而后盖上厚厚的锦裘被子,再将炭盆多摆几个,让武曌不至于受冻。

  望着那宛如飞花之雪景,武曌很是高兴,她兴高采烈的说道:“我听到宫外有一首诗,很喜欢。

  当中有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当时作诗之人所见到的,就是我所见到的这幅场景吧。

  薇薇,你是大才女,你也来做一句诗吧。”

  “我可做不出那么好的诗。”

  洛君薇笑着揉揉武曌的发丝,而后轻声道:“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武曌很高兴,她喜欢这种充满想象的诗句。

  “薇薇。

  温一壶酒吧,我想最后喝点酒。”

  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就不要忌讳这个忌讳那个了,能享受就享受一番,于是洛君薇起身,“二娘你稍等。”

  洛君薇快速取了酒返回,她很怕自己回来的时候,武曌就已经不行了,人生总是如此遗憾。

  待她回来后,武曌还神采奕奕的望着她,比刚才还有精神,似乎是赏雪让武曌精神很好,洛君薇轻舒一口气,还好,她没有那么不幸。

  洛君薇将酒放下,用热水温着,这寒冷的季节,喝凉酒,可是很难受的。

  二人就这样并肩躺在一张摇椅上,静静欣赏着雪景,不时说句话。

  “薇薇,酒温好了吗?”

  武曌的声音有些低沉了。

  “还差一丝。”

  “嗯,那就再温一下吧。”

  武曌的声音愈发低落下来,然后洛君薇只觉武曌的脑袋靠在了她的肩上,她浑身瞬间紧绷起,她心中在疯狂跳动,她想到了什么,她低下头来,望向武曌,只见武曌脸上满是灰败之色。

  刚才那是——

  回光返照!

  武曌最后细微的声音,柔柔传进洛君薇耳中,“薇薇,来生再见。

  那时……

  你是个男子就好了。”

  洛君薇只觉血瞬间涌上,武曌已经靠在她的肩上,没了气息。

  “噗!”

  一口鲜血瞬间吐出,喷的地上到处都是,嘴角落下的鲜血落在了锦裘上,洛君薇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眼底却有深深的悲伤。

  她伸手将酒壶取下,低声道:“二娘,酒温好了。”

  武曌已经不能再和她说话了。

  洛君薇张嘴灌下一口热酒,有些火辣的感觉,她脸上瞬间红润,咳嗽了两声。

  她摇动了唤人的铃铛。

  而后将武曌的身体将怀中搂了一下,二人紧紧靠在一起,她闭上眼,烈酒带来了红润快速消散。

  她的脸变得煞白,比庭院中飘落的雪还要白。

  殿外听到铃铛声音后,一队宫娥迅速走进殿中,一眼便见到相拥在一起的天后和洛国公。

  走上前去,一唤,再唤,三唤。

  不见回音。

  不祥之感涌上心头。

  上前一探,顿时惊叫四起!

  又归于平静。

  “去请陛下前来!”

  到处都是这一道声音。

  “洛国公薨了!”

  “天后驾崩了!”

  伏惟天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籍龙睛凤颈之相,广运万年之姿,以受皇天之谕,以继高宗之命,手掌刑赏之柄,既而营以神都,载构圣堂,圣母神皇,抚临四方,女主天下,亦有旨哉!——《唐书·天后本纪》

  洛文穆公君薇,母平阳召公主,父周武成郡王也,生于贵廷,幼颇贞明,太宗爱之,及长,开卷海纳,摇笔云飞,时人莫不称然,内廷有女史记功书过,太宗乃命洛公录史宫阙,及至天后秉政,洛公参掌机务,位列政事,日理万机,军国重事,杀生大柄,多其决矣,时人谓洛半君也!——《唐书·洛公君薇世家》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