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十三章 马植说辽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政和五年,五月初五,晴!

  东京府汴梁河边,人山人海,有小叛卖百货的叫卖声,有穿着花枝招展的勾阑女,在汴梁河两岸穿梭不停,也有父母抱着衣着好看的孩儿在驻足观看,也小不了穿着得体的文人雅士对这盛日吟诗作词一番。

  河的中心,数十支龙舟正在扒龙船竞技,往着那丰厚到足以令他们一年丰衣足食的奖金,逆流而上!

  龙舟上的汉子卖力地发出吆喝声,桨手们高举扒桨,又齐齐整整的向下划桨,溅起的水花一浪接着一浪。

  人们欢呼喝彩发出的声浪声,也随着龙舟前进而往前进着,由河的这头往河的那头不停地向前浪送着。

  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在这个欢庆的端午节上,显得格格不入,此人眼神迷离,嘴唇枯干,蓬头垢面的他背着个大布包,艰难地背袋逆行在人潮中,消失在这繁华汴梁河边。

  快到了,前面那个朱漆大门上挂着的“童”字灯笼,正是他最终的目的地,看着面前穿戴重甲正准备向他驱赶而来的护卫们。

  男子嘴角微弯露出了这几个月唯一的一次笑意,也许是几个月长期没有了笑容,那笑肌张开得很是不自然,露出来的牙齿也是崩缺了几个,他用戴着污垢血迹斑斑的右手,用尽全力举起了一物,好让那班侍卫能看得清楚,然后扑倒在那个大童府的门前,一动也不动。

  他的清醒已经是初七日了,足足昏迷了两日两夜,要不是他紧紧握住刻有“童”字的铁令牌,那班护卫就算不会帮他补一刀,也会把其掉得远远的让其自身自灭,送他去见狼神去了。

  守在他身边的医馆们,急忙让下人往书房去通知他们的官人。

  书房里,还是在那副清明上河图下,把胡须修得很是美髯的童贯,手中握着那个刻有“童”字的铁令牌,对于这铁牌童贯再熟悉不过了,这样的铁牌一共只有四块,其中三块都在大宋分别给了自己的亲信,一块给予四年前的一个辽人,也就是昏倒在门前的邋遢来人。

  邋遢来人的背包中有一卷厚厚的羊皮,童贯一眼就认出这是辽人的战报,这两天童贯并没有打开来看,因为他深知道,一旦打开则预示着他多年的梦想就要实施了。

  而那个带着羊皮战报来的人,更是被后世人称其为灭宋大推手的马植,也是宋金结盟之始作俑者。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途径卢沟,马植夜见其侍史,自言有机密之事要求见童贯,侍史又在其递来的一定足金后,立即带其拜见童贯。

  童贯初时见到马植时,得知此人是辽国大族,对于其的深夜密秘求见,甚是不解,但当马植直接说出了那句:“敢问太尉,可想当王否?”

  此话一出,吓得童贯立即屏退左右,当王当什么王啊,当宋朝的王,当辽国的王想都不要想,但当燕王,这个是作为大太监童贯,一个做梦也在想的梦想,可能是其入宫当宦官的缘故,无后但想后世人对其千秋敬仰,作为军机重臣的童贯一直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梦想。

  宋神宗赵顼在死前的那句谁能收回幽云便为王的话,童贯一直把那遗召记在心头!

  马植出身辽国大族,曾官至光禄卿,但同时也是汉人,出生于幽燕故地的汉人,史上有很多评价说他的行为为人所不齿,与正史评价他与童贯皆是一丘之貉,同路人;但从其只身一人背羊皮战报,行辽土攀燕领,在那个猛兽出没的太行山中九死一生,翻山涉水来到了东京汴梁。

  这份毅力是莫说是古人了,后世这个年代谁人会做到呢?所以说历史不要用单一眼光看待每一个人。除了剥削者外。

  “可想当王否?”这句话一出,童贯就知道眼前的马植是与其同一路人了,一心想有大功绩流传后世的人,当得知起其还是辽土中仅存不多的,可以为宋付出生死的汉人时,更是对此人刮目相看。

  一整夜的相谈,让童贯得知,此时的辽国也只剩下国土比宋辽相仿罢了,但比起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已经是大有不如从前了,辽的衰落具体体现其政治上的“因俗而治”,简单来说就是“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初期是比较见效的,但随着其的强盛,后代的帝皇没有了当初开疆建土之心,又处处以契丹人为先,对各族的问题处理上就不能一碗水端不平,就出现了许多矛盾之事。

  又加之其长达多年的内斗,这个王朝不衰落是不可能的事了。

  辽国是一个建立在马背上的草原民族国家。

  马植的拜见是做足了功课的,把这近百年来辽国耗费在战事上,国力消耗与战后的影响都与童贯一一叙述分析,使得童贯对此人更认之其奇才。

  马植对近百年来辽国的战事分析如下:

  公元1029年,契丹太平九年;北宋天圣七年;兴辽天庆元年;契丹南京析津府发生严重饥荒,户部王副使王佳,命渤海百姓做船,又令渤海百姓擅海上行舟者,架船把东京之粮调往南京解决饥荒之患。

  然而水路艰险,粮食船只大多遇难,官府非但不加以体恤,反而变本加厉,便引起了渤海百姓的强烈不满,八月渤海人大延林起兵反辽,杀掉了四捷都指挥使萧颇得,还囚禁了驸马都尉萧孝先与南阳公主,在辽阳称帝,国号兴辽。

  大延林上连生女真,下连熟女真,东连高丽,使得生熟女真参战,高丽以战事使通道受阻断为由,停止对辽朝的纳贡。

  公元1030年八月,契丹太平十年;北宋天圣八年;兴辽天庆二年;大延林败。

  这一双辽之战打了虽然只是一年,但对于参战的生熟女真与渤海人来说,辽国更加对它们进行了残暴的统治与剥削,直接为生女真的反辽埋下必然的血仇之种。

  公元1026年,契丹太平六年;北宋天圣四年;西北路招讨使萧惠统兵西进,讨伐甘州回鹘,萧惠于各路征兵,要求如期会师,时叛时逃的鞑靼部对于辽国残暴统治早已不满,首领直剌并没有如期而至,被萧惠所杀,鞑靼各部继而反之,直剌之子在镇州大败辽军。

  公元1027年,契丹太平七年;北宋天圣五年;辽国举全国之力讨伐鞑靼部,鞑靼部被逼投降。

  不甘受奴役的鞑靼人又在公元1092年,辽大安八年;北宋元祐七年;在联盟首领磨古斯带领下举兵反辽,这一战足足打了八年。

  最后还是辽与西夏联手才能在公元1110年,辽乾统十年;北宋大观四年;西夏贞观十年;才把磨古斯杀死,使得还在盛世的辽国直接拖垮了。

  草原上的作战,不同于中原的城镇或者险要关口阵地战或者伏击战,基本全是万马对轰的战争,只有胜利或者追逃之分,打足八年的战真,那是主接把双方人口都拖得齐齐往下掉的局面。

  为了战后对参与平乱的各部有所补偿,辽不得不割让大片草场于各部;这一战使辽国国土面积大幅度下降,对各大部落的也统治大大降低,直至马植前来求见之时,残余的鞑靼人还在北方草原上四处游戈,对辽国多以打秋风式游击战。

  至此,辽国走向衰落之势一发布可收拾。也就是这个晚上,童贯认识到马植的重要性,易姓名为李良嗣成为了辽国的宋奸,留刻有“童”字的铁令牌,待到时机成熟时便来东京汴梁共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