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章 洛阳皇宫修缮一番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可话又说回来,现在无忧不代表将来无忧,眼下摆在眼前的就是长安城到底要不要扩建。迁都可行是可行,可一来李智云还没有现在就迁都的打算,他在太极宫住着还算可以,而且他也没有多大的虚荣心,要建立多么繁华的宫殿。二来,关陇人肯定死活不同意,李智云也不愿意在刚刚处决南方世家这个当口再找关陇人麻烦。三来,迁都去哪里呢?

  首选肯定是洛阳,可问题是,洛阳皇宫确实是现成的,但问题是年久失修,要修缮一番,肯定是要时间的。而且一旦修缮,那就不是随随便便修缮,而是彻底修缮。因为一旦确定迁都,那肯定是要在洛阳定都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这不是开玩笑的。

  这样一来,君臣都纠结住了。

  过了一会儿,李智云说道:“这样罢,先派人去将洛阳皇宫修缮一番,待将来,再考虑迁都的事情。”

  修缮洛阳皇宫,算是一个备用选择,等将来不得不迁都之时,直接去洛阳也没那么麻烦。而且,他也算是没有点燃关陇人这个火药桶爆炸,只是说‘将来’,这个将来是多久,那就得看皇帝心情了。

  关陇人自然是很难接受这个选择,可问题是他们也解决不了崔民干提出的问题。而至于解决问题本身,也就是渭河工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没看见刚刚孙伏伽提出要裁撤一部分工坊都遭到皇帝训斥了么。更关键的是,渭河工坊的利益,已经让很多大臣不能放弃。

  “遵旨。”群臣应声。

  丰水侧畔。

  李智云带着一群人便衣而来。

  水流还算清澈,但问题是,黑色的污秽也是越来越多,李智云甚至还看见少许煤渣沉淀在河底。现在情况还算良好,可再过十几年问题就会爆发,这不算危言耸听。

  “很麻烦啊。”杜如晦轻声道:“陛下,虽然眼下还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但是据臣了解,那种煤炭似乎并不能食用,而且沾染上好像有呼吸方面疾病。”

  “你怎么知道的?”李智云有些惊讶的问。

  杜如晦解释道:“臣是听太医们说的,前段时间,大学的几位太医曾经接触过在工坊工作的几位工匠,听说,那些人都有些胸闷的情况发生。”

  闻言,李智云眸色凝重,最后说道:“是个问题,得重视。”

  实际上,棉口罩已经被制造出来,并且投入使用,但这种病是积少成多造成,只能缓解,没办法根治。

  众人沿着河流走了一段,李智云抱手,说道:“朕知道工坊的问题,但这是不可避免的,想必你们也看出来工坊的好处了。若想使大唐持续强盛,现在的牺牲是必须的。”

  众臣自然跟着点头称是。

  迁都的事情,看似好像告一段落,但却埋下一个引子,一个让关陇人不安的引子。他们当然很想阻止皇帝迁都,但问题是他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眼下,关陇人中已经失去老一辈那种智慧,在很多事情上,其实根本无法和李智云抵抗。似独孤怀恩、于志宁等人又无法团结起来,只能各自做着各自的打算。

  当然,这个打算可不是强行硬来阻止皇帝迁都,因为他们已经失去抵抗的能力。

  南方大案落下帷幕之后,朝廷又复归平静。不过这次事件的后续影响却没有完全消失。不论是对于谁来说,但凡遇上这种程度上的清理官场力度,都会下意识变成一个‘好人’,将自己的狐狸尾巴给收起来,沉寂一段时间。

  事情发生在南方,但是北方的河东道,河北道等地官员,却反而是最害怕的那一种。当他们认真工作的时候,呈递给长安中枢的奏疏都多了许多。

  没办法,真的怕。

  杀人,流放,充边,分家,无论那一条拿出来,都不是人能接受的。而他们可不觉得自己能和皇帝对抗,乖乖听话才是正途。

  帝国再度迈入发展之途。

  政事堂。

  太子李承昭今日旁听,皇帝命人给他准备一张桌子,他的任务是看皇帝和相国们怎么处理奏疏上的问题。换而言之,皇帝看完决定的奏疏,他也要再看一遍。时不时的,李智云还会开口问他一些问题。

  相国们对太子,自然是全心全意教授。他们都聪明的很,知道皇帝对太子的看重,完全没有防范太子的意思。

  中午休息之时,众人吃完饭,闲聊起来。

  李智云问道:“太子,你跟着李相学兵法,学到什么地方了?”

  李相,即李靖。

  眼下,不独是李承昭跟着李靖学习兵法,宜王等人也在跟着李靖学习兵法。太子已经确立,现在没那么多避讳,李靖自然愿意教授皇子们兵法。

  李承昭回答道:“回禀父皇,儿臣目前学习到了《孙子兵法》军争篇。”

  “你背给朕听听看。”

  “儿臣遵命。”李承昭小脸严肃起来,认真背诵:“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

  是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洋洋洒洒,李承昭背的非常熟练。

  “记得熟练,不代表你真的能明白。”李智云捧起茶盏,慢悠悠道:“你可知此篇兵法,核心为何?”

  李承昭抿嘴思考片刻,言道:“以迂为直,以退为进。”

  李智云颔首,说道:“那你应该知道,若想一直掌控战场的进攻权,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吧。”

  “李师傅给儿臣说过。”

  “你说说看。”

  “是。”

  这么的,一炷香时间过去。

  李智云对着李靖道:“李相辛苦了,这小子还算认真。”

  李靖微笑道:“这是臣应该做的,不过理论终究是理论,不可坐而论道,若想真正掌握兵法要诀,还需历经瞬息万变的战场。”

  李靖就是李靖,永远谨慎小心。

  “说的是啊。”李智云感慨道:“此军争篇,倒是让朕想起汉末张辽击孙权之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趁其立足未稳,张辽一击得中,险些生擒孙权。”

  闻言,李靖立即想到那一战,当即颔首,“陛下说的对。”

  李承昭眨眨眼,心里直泛起嘀咕,不禁有些叹息,自己果然还是学的不够多啊。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