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无用之用(4K2)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宰予听了子路的描述,看到他手臂的伤痕,只觉得这件事解决起来颇为棘手。

  虽然夫子表面上和宰予一样喊着复兴周礼,私下里同样对周礼的具体准则进行选择性落实。

  但问题是,夫子落实周礼的基本点与宰予依然存在了不小的区别。

  夫子的基本观点都落实在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治国处事仁厚为本’上。

  也就是说不管是打仗还是治国,都要从道义的角度出发,只有能把道理说通,那才可以去做。

  而季氏想要讨伐颛臾这件事,可谓是一棍子打在了他老人家立身处世的根子上。

  夫子之所以支持讨伐阳虎,就是因为阳虎在鲁国不干人事,所以夫子不仅没有批判宰予在国内兴兵,反而极力帮他辩解。

  而宰予在菟裘大搞律法改革,推出各种在传统儒生看来大逆不道的政策,夫子也会想方设法给他找理由。

  甚至于在赵盾弑君这么严重的问题上,夫子也因为赵盾仁爱百姓,而晋灵公残暴不仁。

  所以在评价这件事时,也只能避重就轻的委婉表示:“如果当时赵盾逃出国境,就不至于被董狐记为弑君了。”

  因此,宰予在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后,也渐渐摸索出了夫子看待问题的原则。

  只要行仁政、讲道义,那在夫子这里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颛臾的国君既不残暴,鲁国也没有任何讨伐他的正当理由,那夫子自然是不可能松口的。

  而且在这种事上,还不能和夫子强辩,因为这事从根本上来说,季氏的行为真是一点理都不占。

  你拿这事去和夫子讲道理,就算把嘴皮子磨破了,那也不可能通过。

  但不讲道理,纯粹讲利益,挨顿骂都算轻的。

  你看,子路这不就挨打了吗?

  子路看见宰予半晌没回话,心里也有点没底。

  “子我,你看这事到底能不能办?”

  宰予琢磨了一下,回道:“办,肯定是能办,就是代价有点大。”

  子路刚刚加入季氏,季孙斯交给他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劝说夫子,如果头一桩事务就办砸了,那他仲由还不得让人看扁喽?

  他思前想后,终究还是一咬牙一跺脚,问道:“什么代价?”

  宰予道:“夫子担任的是小宗伯,主管的是公室内务,上下两军更是直接被三桓控制。季氏想要讨伐颛臾,哪里需要询问夫子的意见呢?你干脆直接带人把事办了,大不了就是被逐出师门呗?”

  “啊?!”

  子路闻言傻眼了:“问题有这么严重吗?”

  宰予撇嘴道:“你跟随夫子的年头可比我长多了,夫子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你让夫子赞同讨伐颛臾,这就好比我劝你背弃誓言。现在我出千金,让你抛弃对于他人的承诺,你愿意吗?”

  子路听到这话,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似的:“别说千金,纵然万金,我也不可能背弃诺言!这就不是财货的事,这是士人君子的志节!”

  冉求也无奈了:“那不就行了?不伐无罪之国,不毁周公之教,不害良善之民,这也是夫子身为知礼君子的操守,他怎么可能改呢?

  况且夫子骂你的话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桓的手中明明有土地,然而却不愿拿出来同国人分享,反而想要从无罪之国索取,这叫什么事呢?”

  子路听了这话,只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我也不是没有劝说过主君,但是劝归劝,他也得听才行啊!拿季氏的田,去封国君的民,这怎么可能呢?”

  正在三人一筹莫展之际,宰予脑中灵光一闪。

  “颛臾的土地,恐怕是不能动了。不过齐国的土地,或许还可以再想想法子。”

  子路听到这里,还以为宰予是在戏弄他,顿时有些生气。

  他问道:“讨伐齐国的确师出有名,但前提是可以确保战胜齐国啊!现在阳关尚未平定,如果再与齐国开启战端,只怕不止无法得到新的土地,反而还会失去更多。打仗哪里有这样的打法?”

  宰予摇头道:“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何时说过要与齐国开战了?你难道忘了吗?高张目前仍旧留在曲阜,齐侯现在正在加紧备战,打算与晋国争夺霸权。

  当初管仲改革时,下令将临淄国人划分为二十一乡,其中士居十五乡,工居三乡,商居三乡,每乡都有两千户人家。

  每逢战时,齐侯率领其中十一乡作为中军,国高二卿各率五乡为左右之军,从旁协助。

  自管仲改革以来,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由国高二卿管辖的十个乡,早已对两家唯命是从。

  高张身为高氏之首,如果不能成功归国,势必影响到齐国政局的稳定,齐侯倾国之力对抗晋国的计划也无法完成。

  正因如此,所以齐侯才会先后多次派人前来我国,希望能够赎回高张。

  本来我打算借机与齐国提高要价,但既然季氏等不及,那不如干脆立刻派人前往齐国,要求他们归还从前侵占我国的汶阳之田,并与我国订立盟约,以此赎回高张。

  汶阳之田的面积并不小于颛臾,而论起土地的肥沃程度,更是远在颛臾之上。

  如此一来,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宰予原本是打算通过高张,卖齐侯一个面子,顺带修复一下双方即将破裂的关系。

  但三桓逼得这么紧,他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一想到这里,宰予就忍不住想要骂人。

  他娘的,还真让范蠡说中了。

  阳虎一走,季孙斯就开始作妖了。

  不过你个老小子也别太跳,也就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季孙肥羽翼未丰,子路初来乍到,曲阜禁卫也尚处于筹备阶段。

  要不然……

  宰予想到这里,忽然又有些怀念起了阳虎还在的日子。

  阳虎这人虽然不行,但割起季氏的肉来,可是毫不含糊,那是真能处啊!

  虎子!

  你说你没事造什么反啊?!

  造反了,你最起码把季孙斯给我干掉啊!

  还留个根儿在这儿,这不是恶心人吗?

  宰予正郁闷着呢,忽然听见隔壁的墙根里传出了阵阵言语声。

  众人眉头一皱,皆是喃喃:“墙有耳,伏寇在侧?”

  三人互视一眼,一个眼神的简单交换,便达成了默契。

  他们蹑手蹑脚地绕过墙角,伸头一看,只看见桑树下坐着个素衣白冠的青年人,而他的身畔还站着几个小孩儿。

  宰予见了,提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扯着嗓子喊了句:“班,毋恤!这么晚了,不好好睡觉,干什么呢?”

  公输班和赵毋恤听到宰予叫他们的名字,便撒欢了似的跑到他的身边。

  一边跑,嘴里还嘚啵得的说个不停。

  “夫子!范子带来的这个人好奇怪啊!”

  “他说的东西和我们在书里读到的都不一样!夫子,他是不是在骗人?”

  范蠡带来的人?

  宰予稍一回想,便明白了他们说的谁。

  今晚他设宴款待范蠡一行,范蠡原本的确是打算向他引荐谁来着,但那人却推脱说身体不适不能饮酒,所以便没有参加宴饮。

  宰予一开始倒也没在意。

  没成想,人家不参加宴会,反倒和他的学生们玩起来了。

  他开口道:“不得无礼,这是远道而来的宾客,天下广大风俗各异,只不过是习俗不同而已,你们怎么能说别人奇怪呢?”

  公输班道:“可就是奇怪嘛!夫子你不也教导我们说,君子要以诚信示人吗?”

  赵毋恤先行一礼,旋即补充道:“学生也对他的言论有疑惑。

  我和班原本正在赏月,我们不明白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天上,所以就进行了讨论。

  班觉得月亮一定是某种类似鸟儿那样的异兽,所以才能整日悬挂在空中。

  但是我想起从前做您布置的《周髀算经》中的课业时,您曾经在里面写过:

  ‘日者,阳之精,譬犹火光。

  月者,阴之精,譬犹水光。

  月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

  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明尽。

  月禀日光而成形兆,故云日兆月也,月光乃出,故成明月。’

  日光就像是火光一样,月光就像水面倒映的影子一样。

  月亮上面有景致那样的影子出现,因此月亮的光源自太阳的照射。

  所以,冲着太阳的一面是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暗的,太阳光的照射产生了月光,这就是明月形成的原因。

  但是班却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如果按您所说,虽然能够解释月亮发光的原因,但却不能解释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天上。

  这时候,那个人便走过来告诉我们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而日月星辰之所以不掉下来,是因为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气体罢了,所以才不会掉下来,而是悬浮于空中。’

  而我却认为,月亮应该像是您所说的那样,是由水一样的东西所组成的,要不然怎么可能会反射发光呢?

  弟子不能决断其中的对错,还请夫子为我们解惑。”

  宰予刚开始还只当是两个小孩子吵架,没想到听到后面,竟然受到了震动。

  日月星辰都是气体?

  虽说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正确与否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居然有人愿意认真的去思考天上星辰到底是由什么成分所组成的。

  技术与科学往往只有一念之差。

  知道运用,但不去花心思解析其中原理,那便是技术。

  花心思弄懂了原理,或许当下产生不了什么作用,但却能为以后的技术进步打下基础,这便是科学。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大多数人都为了功成名就而追求速成,所有人都在朝着实用主义的大路上撒丫子狂奔。

  夫子的学说无法得到实践,也正是因为他的那一套虽然稳当,但见效实在太慢。

  所以等到战国时期,大部分国家哪怕明知道副作用大,还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法家的速成强国班。

  而各国的变法措施也开始个顶个的卷了起来,从西河学派门人发起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再到韩国申不害改革,秦国商鞅变法,再到李斯、韩非的横空出世。

  总得来说,呈现了一个你快,我比你还快的趋势。

  就在各国提速的过程中,火车终于脱轨了,从那以后,才开始了‘限速’运行。

  大家也才终于明白了‘弯道快才是真的快,谁直线不会加油’的道理。

  但不管怎么说,实用主义的精神已经种下了,功利思想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但其实在古典时代这么做也不能算错,把一条线路跑熟练了,也算是一种本事。

  最起码后续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大家跑的都是同一条路。

  但问题是,后来赛道换了。

  这下子问题瞬间大条了,咱这车跑的都是公路赛,没上过铁路呀。

  从前跑铁路的那些司机,早失业了,现抓那肯定是抓不到的。

  而现在摆在宰予面前的,正是一位试图在公路上用柴油开动车的司机。

  宰予忍不住赞叹道:“正愁着没人教理科呢,没想到少伯居然给我带来这么一位人才!”

  而冉求还不能理解宰予为什么能高兴成这样。

  上次他见宰予这副德行,还是他和子贡一起结算去年商贸收入的时候。

  冉求不解道:“不就是言说些关于日月星辰的个人见解吗?难道他这三两句话,还比得上百万钱?

  再说了,且不论他说的对不对。就算说的对了,那了解了日月星辰是气体难道就能击败齐国了?”

  宰予乐呵呵的回道:“子有,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了。

  当初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而造出文字,当时的人也不过觉得这是鄙人排解时间所作下的图画而已。

  谁能想到文字后来竟然能起到传播文化,教育万民的作用呢?

  谁又能知晓文字居然还能成为记录历史,让后人了解前人功绩与罪过的载体呢?

  后稷开始种植庄稼时,上古的人们还在以狩猎、捕鱼为生。

  那时的人们也一定会讥笑后稷痴傻,与其守着庄稼等待它成熟,不如今日渔猎今日得食。

  然而现在的百姓无不以田桑为本,狩猎也只会选择在农事结束之后。

  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功之功,方为大功。

  现在没有用,不代表今后没有用。现在没有功劳,不代表今后没有功劳。

  仓颉、后稷生活的时代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然而他们的创造与发现却在今日被发扬光大。

  弄明白日月星辰的规律与组成,或许现在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谁又知道,两千年以后,这些东西是否会发挥作用呢?”

  ------题外话------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