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千四十二章 兄弟们来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以前,明明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都没有任何的行动,忠心耿耿的拥戴司马家的那些废物。

  而现在,司马曜才刚死,这个琅琊王氏的嫡系居然就做了摄政王,这是什么情况?

  要变天了?

  琅琊王家的人,有这份本事吗?

  虽然很多人已经对王谧的能力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但是,当将军和当皇帝也还是不同的嘛。

  他们已经渐渐的做好了准备,就等着看王谧的表现了。

  当然了,还有朝廷上的那些大臣的表现。

  他们,为什么还没有行动?

  王恭,王大人呢!

  他这样的当朝宰辅,太后的亲哥哥,怎么可以容许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是不是不想混了!

  对于王稚远来说,不管这些地方上的人相不相信,愿不愿意合作,目前这个阶段,只要他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可以了。

  至于今后,只要是他夺取了更多的地盘,从中枢朝廷直接夺取权力,这些人也不过是在地方上叽歪几句而已,不会有什么大动作的。

  以往,大晋境内也不是没乱过,他们做什么了?

  有什么反应了?

  所以,在目前的这个格局之下,王谧对于地方上的秩序还是非常的放心的。

  只要是大晋境内几位手中有兵权的将军不闹事,大晋整体上闹事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小。

  一个是,这个时代的人就有这么一种特点,倡导无为而治,这种思想,从上层传递到了下层,从达官贵人再到贩夫走卒,全都有这样的情感倾向。

  他们并不太注重现世的功绩,只想安闲度日,只要是朝廷上的那些大佬不去搞事,他们呢,也就不想搞事,没有动力。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大晋自南渡之后也是时常有事,不是这个和朝廷掐,就是那个和朝廷掐。

  轮着番的来,谁也不想消停。

  这些都是加注在普通百姓身上的苦难,是王谧不想看到的,从他本心来讲,当然不愿意事情都朝着那种方向发展。

  幸好,还有桓老爷子。

  目前大晋境内的多支军队,不是掌握在王谧的手中就是控制在谯郡桓氏的手里。

  只要桓老爷子能稳得住,建康城这边,王谧再顺利登位,以某种非暴力的手段的话,想来,平稳还是很容易得到的。

  也就是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桓老爷子的站位相当的重要。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多次通信,算是把彼此的想法都进行了交换,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

  但是呢,书信的交谈终究还是比较片面,如果老爷子现在身体方便,能够亲自到建康来一趟自然是最好的,只可惜,现在还不是时候。

  如果,王谧真的登基为帝,等到那一天,估计桓老爷子会来一趟,不过现在,还是不做这种猜想了,也根本还没到那个时候。

  但是现在,就在王谧的眼前,倒是有一个很好的人选,可以帮助他更多的了解桓冲的想法。

  正是远道从荆州赶过来的徐羡之!

  不要怀疑徐羡之的进取心,自从来到了建康城,他就慷慨以天下为己任。

  何迈还没走,他就已经主动的接手了很多原本属于何迈的差事。

  他的蠢蠢欲动,在河面的眼中几乎是透明的,阿迈当然都看出来了,甚至,在徐羡之不曾察觉的地方,已经传达给了王谧。

  要小心这个人!

  野心太大了!

  而王谧的回答,便是把更多的差事交到了徐羡之的手里。

  怕什么?

  是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是妖精也终究无法掩饰自己的行为。既然要揭穿他,那就要给他更多表现的机会才是。

  况且,人嘛,经历都是有限的。

  给他更多的差事,画一些虚无缥缈的大饼,徐羡之搞事的余力也就会减少许多。

  而现在,徐羡之的手下,一堆账册正在越叠越高。

  徐羡之也确实是有点本事的,要想明白大晋的家底,以及把这些家底逐渐变为琅琊王府的家底,那么,熟悉账目,也就是把那些户部该负责的差事都弄清楚,是最重要的。

  当然了,兵力多寡也相当重要,不过,那些事情都属于北府的治下,徐羡之就是想参与,北府也不能答应。

  比财政更加不统一的,就是大晋境内的各支部队,他们通常都掌握在几个家族的将军手中。

  建康朝廷想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比较困难的。

  幸而,北府那边的人马也很快就要过来汇合了,到时候,北府的兵力、财力,也会带来比较准确的消息。

  虽然,他们不见得会告诉徐羡之,但总会心里有个数。

  正在徐羡之快乐算账的这个当口,只见,琅琊王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他的身边。

  徐羡之发现,连忙起身行礼,王谧笑道:“不必多礼。”

  “要是快的话,明天穆之他们就该到了,到时候,这些事情自有穆之与你一同分担。”

  刘穆之……

  此人的名号,徐羡之已经从何迈那里打听出来了,只知道,他是京口人,之前在京口当地也没有做过什么官职,只是当地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学士。

  名声却不太好,听说抠门的很,赖皮的很。

  这样的人,王谧也能从芸芸众生当中挑选出来,委以重任,想必一定是有奇才的。

  徐羡之搓搓手,已经跃跃欲试了!

  “晚辈但听大王安排。”

  因为现在的琅琊王府还没有正式的建立机构,这些都需要太后那边批准,所以,所有挤在王府里办事的人,要么就是称自己在大晋朝臣当中的职位,要么,像徐羡之这样的,以前在大晋朝廷里没有做过官的,称呼上就可以随意了。

  可以称下官,但多少也有点别扭,王谧便和他们这些近臣说,还是以兄弟相称论辈分更好。

  徐羡之也就不再坚持。

  “那日一切都比较匆忙,也忘了问一问桓老将军的情况,怎么样?老将军近来身体可好?”

  徐羡之一愣,并没有想到,王谧居然关心起了桓冲的身体。

  忙道:“还好,还好,老将军近来身体康健,最重要的是,精神也好。一方面,他亲自挑选了许多荆州的子弟赶赴建康帮助琅琊王做事,另一方面,荆州那边也在积极准备。”

  王谧略挑挑眉,很有兴趣的样子。

  徐羡之便欣然道:“老将军总是对我们说起,如今的大晋朝,能够有所作为的,唯有大王一人。”

  “以后我们荆州兵也要和北府兵一样,规规矩矩的听从大王的号令,大王手下的北府兵,纪律严明,兵器装备也好。我们荆州兵还差得远,于是,这些日子,老将军是勤快的很。”

  “以往他只负责领兵,不太关心荆州部的建设,而现在则不同了,老爷子精神头好得很,不只是操练兵马,还监督生产火器,甚至还制定了几条纪律,说是要向北府兵学习,把荆州兵的素质提升上去,不能再继续这样懒懒散散了!”

  王谧叹服:没想到,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桓老爷子居然做了这么多的事!

  小看他了!

  “老将军能如此尽心,这是我大晋之福。”

  徐羡之嘿嘿一笑:还大晋呢?

  琅琊王真是会说话。

  不过这件事也要理解,一日没有正式举事,这个大晋的名号就要继续扛着。

  这样才能显出名正言顺来。

  “荆州部能人辈出,再等一段时间,我也打算吸收一部分荆州部的将领到建康来,随才任用。”

  说起人才,徐羡之还真的是有话说。

  他立刻放下了笔,和王谧攀谈起来。

  “说到人才,这一回,我荆州部还确实可以推举出来一个人!”

  王谧眉间一喜:“是谁?”

  “快说来听听!”

  这个时候的王谧还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正在向他渐渐逼近,他还兴奋着呢!

  “就是桓玄,桓宣武的幼子!”

  “此子现在已经有一十五岁,人虽然还小,但已经生的是龙精虎猛,一副威武之相,自从大将军开始整饬军务,桓玄就一直帮着操练兵马,早已显出了异常的天赋。”徐羡之既然是桓冲推荐来的,自然是带着任务的。

  推销自己是一个方面,推销他荆州的人才就更是重中之重,于是,此番得了机会,徐羡之自然是卖力的吹捧。

  什么有的没的,都给你吹一个遍。

  桓玄?

  桓温之子?

  哈哈……

  哈哈哈……

  王谧的眼前,仿佛是展开了一个历史的大笑话,他没说话,一直任由徐羡之吹捧。

  心里却在感叹:十五岁了!

  桓玄居然就已经有十五岁了!真是失策,原本以为他现在也就只有十岁左右。

  疏忽了!

  十五岁,确实是可以跨马扬鞭的年纪了,而桓温早死,像是桓玄这样的幼子,自然也是没有得到他良好的教育的,虽然就算是有他的教育,也不见得就能起到多少作用。

  但是,可以想象,桓温在桓玄幼年时期就殒命了,那么桓玄这样的,根本就不能受到多少的管教,也就更加的自由放任,从他在历史上做的那些事来看,他也不像是那种能够对自己的事业做通盘考虑的人,唯有胆子大,敢搞事是第一名。

  这个没的说,这是他们桓家人的特长。

  “是吗?”

  “这样的人才,我倒是应该见一见,他现在还这样年轻,正是应该到建康来历练一下,见一见世面。”

  徐羡之大喜:“那太好了!”

  “晚辈这就给老将军写封信,让桓玄速速到都城来。”

  “桓玄还没有启程吗?”

  这倒是出乎王谧的意料了,他原本以为,像是桓玄这样耐不住寂寞的人,会第一时间就冲到建康来,甚至比徐羡之还早。

  徐羡之做事麻利,说写就写,一边研墨,一边解释:“确实还没有出发。”

  “大王有所不知,桓玄如今也算是荆州部的骨干,大将军多有倚重,他也确实是年轻有能力,所以,大将军的意思是,让晚辈先和大王透露个意思,如果大王愿意任用他呢,就让他到建康城来见见世面,若不然,先留在荆州也可以,毕竟,他还年轻嘛。”

  徐羡之这话说的十分老成,仿佛他就比桓玄大一辈人似的。

  其实两个人也就差个两三岁。

  “那就让他到建康来,这样的人才,还是放在我的身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徐羡之连连点头,他当然也是同样的想法,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早就响应桓冲的号召,千里迢迢的从荆州到建康城来了。

  而王谧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桓玄!

  差点把这个祸害给忘记了,没想到,他都已经是一个少年了,那就不应该放过。

  这么一个惹事精,如果放在荆州,那就约等于是养虎为患,就算是他王谧将来做的再好,等到桓冲故去之后,他想搞事也找得出来理由。

  对于有的人来说,事情就是如此。

  即便是王谧特别有作为,把新的王朝也治理的有模有样,那也一样没用,他们想搞事的心也不能平静。

  而王谧是绝对不允许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事,败坏他琅琊王的事业的。

  这样的潜在危险,当然还是放在自己的眼皮下面更放心些,当然了,王谧也有一定的信心。

  万一,是说万一,桓玄这个小子现在还很年轻,虽然野心大,心眼子也比较多,但是,如果来到了琅琊王的麾下,被王谧这么忽悠一下,就弃恶从善了呢?

  这都是说不定的事,况且,年轻人,总还是要给一个机会的,总不能在他还没有搞事之前就弄死。

  那样也太残忍了些,不符合他王稚远一贯的王大善人形象。

  于是,桓玄这样的人物,他是不会从源头上就掐灭的,倒要卡看看这个少年,究竟是个什么真面目。

  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时易世变,现在是他王谧当家,条件也和原来历史记载有了极大的差别,本来桓玄也没有那个搞事的土壤了。

  那么就来看看这个无法搞事了的桓玄,到了建康城,可以做些什么事吧!

  与此同时,在徐羡之的热情期待之下,京口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建康城。

  这可是京口嫡系,妥妥的自己人。

  王谧拉着何无忌,以及百余名北府兵,浩浩荡荡的来到南城门外,列队迎接。

  王谧何无忌在前,身后是曾靖和徐羡之,一左一右陪伴着。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