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这是建城的图纸,最少可以容纳十万人。「爱阅读」”
在决定建城的一天后,沈令将一摞厚厚的纸张递给了杨健。这是他熬了一夜修改了三次才做出来的草图,不过用来建设一座城池,也差不多可以了。
沈令设计的城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设计元素,依然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不过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这座城池可以灵活扩建。
杨健接过图纸,点了点头:“公子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经过了一天的招人,筑城的工匠和青壮已经召集了两万多。由于有建城这件事在前,再加上霍老和锦江带着骑兵出去剿匪,招兵和训练的事情被沈令放到了后边。
一夜骤雨过去,佃农村外格外平静。远处的湖泊里面有鱼儿跃出水面,无数的飞鸟在天空肆意盘旋。
沈令走出家门,骑上虎妞,他摸了摸虎妞的脑袋,看着远处的街道:“我们走。”
虎妞缓缓向前。
穿过几条街道,一直在走出佃农村后,虎妞才迈开腿,开始狂奔。
而这一次,沈令前进的方向是南,他既不是要往安州城去,也不是往安丰城那边。
他这次出来,主要是为了寻找建城的地址,而彻底了解过安州的沈令,认为城池应该建立在安州城和安丰城之间。
安州城是州城,人口众多,人员复杂。安丰城同样很大,也是一座人口富余的城池。以往从安丰城到安州城,中间只有寥寥两个村镇,旅人往往不得不露宿林间。
为了以后的经商和发展,将新城建在启华城边,并不是一个好的决断。
更何况,佃农村和启华城的附近都是农田。如果要在这边建立新城,那起码还要等一个半月的时间。
沈令并不想等。
所以,在经过各方面考虑之后,沈令骑着虎妞,开始奔向南边。
一路向南,翻过一座小山,沈令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平原,这里充满了茂盛的杂草,远处还有几间破败的木屋孤零零的立在林间。
“走。”
沈令拍了拍虎妞的背部,示意虎妞继续向前。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沈令看到了安丰城通往安州城的官路。这条官路不大,且因没有人经常维护,周围杂草疯长,状态堪忧。
“我们回去。”
看了看周围的环境,沈令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他并不打算在原来的官路这边修建城池,因为这边临近高山,一旦有滚石落下,显得十分危险。
至于新城离官路太远怎么办,其实也很好办。只要他再修建一条更加平坦能够通行马车的新官路,这条原来的官路,自然也无需再管。
一路赶回佃农村,天上光亮依旧,实际时间却已经很晚。
中午也没有吃饭的沈令直接在佃农村的酒楼订了饭菜,一边吃着一边听周围的客人们在那边讨论和寒暄。
吃了过饭,沈令直接来到了杨家的门前。
“咚咚咚!”
大门被沈令敲响。
“谁啊?”
脆生生的声音出现,大门缓缓打开,一个小小的脑袋探了出来。
这是杨健的小女儿,叫什么沈令没记住。不过长相十分可爱,性格则有些古灵精怪:“是你啊,你找爹爹有事吗?”
“有啊,你爹爹在家吗?”沈令蹲了下来,轻声问道。
“爹爹还没回来,我去找姐姐。”小姑娘轻声开口,“你在这里等一下,不许进来。”
“嗯。”沈令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杨健的大女儿杨芸打开了大门,看着沈令抱歉道:“十分抱歉,刚刚我在看书,没有听见。”
沈令摇了摇头:“没事,你知道杨先生现在在哪吗?”
杨芸思考了一阵,缓缓道:“如果没错,应该在那个村村镇中心?”
“我知道了,多谢。”沈令笑着点头。
他告别了杨芸和那个古灵精怪的次女,向着村子的办公处,也就是村镇中心那边。
村镇中心是沈令特意留出来用来办公的地方,承担着类似于城池县衙的重任。
毕竟沈令也考虑过,杨健一家六口,如果在家办公,经常人来人往的,并不安全。只是他没想到,这么晚了,杨健还在那边。
在村镇中心,沈令看到了杨健:“杨先生。”
“公子,您怎么来了?”杨健起身,桌子上则是沈令之前交给他的草图。
沈令答道:“城池的选址已经定下来了,明天我带你过去看看。”
“好。”杨健点了点头,随后他指着沈令在草图上画得那条线道,“公子,杨健有一处不解,这个地方是什么意思?”
“这是比例尺。”看到这条线,沈令拍了拍脑袋。
他下意识的将比例尺画在了上面,但却没有任何的标注和解惑,也怪不得杨健一脸不解。
沈令拿起笔,在纸上加了注释。杨健看着新加的解释,脸上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
他看着沈令,轻声道:“这个东西,我似乎有见过,不过这一个时辰,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感谢公子解惑,看来我的学问还不够多。”
“额”
沈令看着杨健,欲言又止。
若说学问这方面,从整个大乾来看,杨健都是个大才,这样的人说自己的学问不够多,就像是一个学霸说自己知识太浅。
果然,学问越深的人就越谦虚。
沈令心中感叹。
翌日。
沈令骑着虎妞,杨健骑着马,再加上大壮和数十名带甲青壮,众人再度来到了昨天的那座小山背面。
“我打算在这里建城,杨先生觉得如何?”
沈令指着面前大片的草原,对着杨健轻声问道。
“非常不错。”杨健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叹。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十分优秀,除了有点偏僻之外,简直就是一个找不出任何毛病的建城点位。
听到杨健的回答,沈令露出了笑容:“那么,按照建城的规划,我们回去之后,可以进行第一步了。”
第一步,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沈令不知道是谁所说,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句话可谓是作用非凡。
不管是经商还是其他,一个闭塞的地方总是比不上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的。
沈令要修的第一条路,就是从佃农村到达建城位置的路。
将这条路建好,就可以把建城的材料运过来。
开工准备就绪 基建!
基建!
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