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282章 突出其来的发射计划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就在安12飞行在夜幕中时,远在数百公里外的三院却依旧灯火通明。

  三院虽然成功开发了鹰击8反舰导弹,也在一年前试射成功,可是量产的路上依旧有不少问题,尤其是电子设备这块是一个绕不过的坎。

  “马总,都12点,你都几天没回去了,今天要不就收了?”

  “小刘,你先下班吧。”马总工道。

  “马总,你不下班,我更不能下班了。”小刘道。

  “别的什么我都不担心就是这制导这块,我是没底。”马总工道。

  “马总,那当然了,咱们三院的火箭技术还是相当的牛的。”小刘一说起这个就来了精神。

  “咣当”

  突然门实验室的门被打开了。

  “马总,紧急电报!”

  马总工拿起电报一看,神色立马紧张了起了,看得一边的小刘都想问,可是纪律在那里,他不能问。

  “小刘,赶紧收拾东西,咱们去西北。”

  “现在……”小刘还没说完,实验室又来人了。

  几人抬头一看是院里的领导来了,大家也没说什么,领导亲自把马总工送上飞机。

  “老马,这事是科委的杨主任亲自来的电话,事情急,任务重,你们辛苦了。”

  “院长,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马总工道。

  “对了,这次是去1199厂,说起来他们跟咱们航天部也是有渊源的,不要有太多的思想负担,对了,人家这次居然派这么大架飞机,来接你们几个人,说明诚意十足。”院长道。

  “院长说得,那我正好去见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1199厂。”马总工道。

  很快安12再次起飞。

  马总工也跟着前来接他的王战,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跟王战一样,一上飞机的马总工立马被飞机里的景像给惊呆了,尤其是一台电脑的屏幕上显示着一枚巨大的反舰导弹。

  “王组长,这是?”马总工好奇问。

  “我也不懂,不过这位钟玲同学很懂。”王战道。

  “马总你好。”钟玲上前道。

  “钟同学你好,那请你介绍一下这些设备。”马总工道。

  很快,钟玲介绍了一下飞机上计算机的情况,以及这些计算机软件绘制出来的图纸。

  “真的太难以想像了,这架飞机上的计算机居然能达到每秒超过1亿次的计算,这1199厂也太厉害。”马总工叹道。

  “马总工,我之前上飞机跟你的反应一样,这上面的设备太先进了,对了,要是你去了1199厂那里还有更多先进的东西。”王战也跟着感慨道。

  “对了,王组长,我听钟同学说,这飞机上的电脑可以查到这次项目的资料,要不咱们立马就开始?”马总工道。

  “也行,辛苦马总工了。”王战同意道。

  很快马总工几人就在电脑边上查阅资料。

  “钟同学,你把这里放大一点?”

  “可以了吧?”钟玲问。

  马总工点了点头,又说,“原来这个折叠的弹翼是这样设计的?”

  “对啊,马总工,这个设计真有新意,就是不知道这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小刘也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容易!”很快钟玲就把小刘所说的内部结构给打开了。

  “这样也行啊!”小刘惊道。

  “是啊,在电脑上,可以打开整个反舰导弹的几千张图纸,修改好了,就可以直接发到工厂进行生产,只要图纸搞定数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生产。”钟玲道。

  “几天,没那么夸张吧,这几千图纸光晒图就要一个月不止。”小刘道。

  “你那是以前的事了,电脑的图纸可以用1199厂生产打印机直接打出来,所以啊,现在只要图纸好,出图就不是事,而且一些形状特别的零配,是可以直接导入数控机床加工,实现无纸化。”钟玲道。

  “什么,无纸化!”小刘这下被打击的不轻。

  虽然钟玲有炫耀的成分,可是这完全颠覆了小刘的认知。

  在没有电脑打印之前,图纸是手绘,尤其是生产图纸,会有一个用针管笔使用特殊墨水手工绘制的母版,之后就通过类似洗照片的原理,复印图纸,由于使用的油墨要在阳光下才会显影,所以复印图纸又叫晒图。

  所以,以前要是改一个设计很难,因为就一个晒图的过程往往就要几个月。

  见识了电脑的神奇之后,马总工他们工作也是进展神速,虽然他们只在飞机上待了2个小时,可是他已经明白了,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了。

  “1199厂居然可以把导弹的飞控和制导集成在如此小一个控制器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这些用在鹰击8里面,岂不是鹰击8立马就可以投产,而不是几年之后,还有这次叫自己搞的这种射程达100公里的反舰导弹,为什么之前没有一点风声?”

  就在鹰击8的马总工还在为了这个横空出世的远程反舰导弹头痛时,苏长空这边也是通宵在开会。

  “什么,跳过第一阶段,直接进入导航卫星的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测试!”

  苏长空一直都在想杨主任把自己留下来干什么,一听事情就吓了一跳。

  导航卫星这个项目是苏长空搞出配套隐身战机的。

  提出这个项目前,苏长空反复梳理了北斗导航的发展史和关键节点。

  在理论上北斗导航于60年代就开始进行理论的验证,先后提了一星,两星,五星等计划。

  并在80年初考虑到国内的经济条件提出了最便宜两星构想,两颗卫星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这种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这样只要少数几颗就可以覆盖国内,不像别的卫星会绕地球转)。

  为什么是最便宜呢,因为正常的情况下,量需要3点定位,为了省一颗卫星就得在使用的终端加一个高度测量。

  在这一点国内预研做的还是挺好的,毕竟此时M国也只在太空搞了一个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

  在实际的行动中,最早进入理论验证的是80年代的75计划中的四星设想。

  并在80年代末,借助两颗卫星进行了80年代初提出的双星计划,实验取得了成功,这为90年代中期北斗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长空正是基于北斗的发展,才提出了双星计划。

  理由有二。

  一来国内的基础很好,在火箭和卫星上都有坚定的底子。

  国内于70年代初就开始研发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到此时已经成熟,不过由于现在进入了经济调整期,发射一直拖到了80年代中期,让阿三抢在国内的前面。

  而且这颗卫星的用途是电视信号转播。

  其实从卫星的用途就可以看出,经济调整后,军用被压缩的很大。

  二来就是,有了卫星后,苏长空现在有导航卫星的核心设备,原子钟和信号的发射和接受设备,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

  按苏长空之前的计划是,今年正好国内要测试一箭双星,于是就想搭个便车,测试一下自己开发的导航系统,这样再等个3,4年,就可以再搭,国内试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顺风,再测试一下,要是成功了,差不多隐身战机也该试飞了。

  此时再专门发射成熟的导航卫星上天,正好赶上隐身战机在80年代末形成战斗力,这样90年代国内就可以用来对付不利的局面了。

  不是苏长空扣门,什么都想搭顺风车,而是卫星真的太贵了,连发射要几千万,还只有3年的寿命。

  80年的几千万,可是相当的值钱,歼9搞十几年所有的经费加起来也就2千多万。

中网文学(m.fyvid)希望你喜欢书迷们第一时间分享的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