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百章 兴庆宫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陛下有旨,着诸位大人往兴庆宫参加早朝!”

  俄顷,快马行至跟前,跨坐马背上,朗声说道。

  早朝?

  在兴庆宫?

  这一句不伦不类的话,马上就引起几个文官的注意。

  只不过,还没等他们发出异议,便有数百身披甲胄的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跑了过来,瞬间将他们包围。

  “众位大人,请吧。”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若是换在平时,这些文官早就指着身披甲胄的将士破口大骂。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皇城内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气氛蔓延,让他们拿不定主意。

  不过,话虽如此,他们也没有马上顺从的跟随披甲的将士离开。

  只是定了定神,问道:“你们是谁的麾下,本官怎么从未见过你们!”

  诚然,皇城守卫,自有甲胄的样式标准。

  像他们这样的甲胄,别说文官们没有见过,就是武将,看到都有些新奇。

  大梁军制,皇城侍卫分内外。

  内卫基本上在宫城以内行走,故而甲胄多有装饰性的花纹。

  而外卫,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制式藤甲。

  可是眼前这群披甲将士,浑身上下,全都包裹在乌黑的盔甲之中。

  就连面部,都被覆盖乌黑的护甲下,只露出一双眼睛,目光冷漠。

  “他们?”

  “就是他们!”

  仍在马背上的传旨小旗轻笑一声,冷然说道:“你还没有资格!”

  说罢,一挥马鞭,喝道:“诸位,难道要抗旨不遵吗!”

  与此同时,那一群黑甲侍卫整齐的迈了一步!

  整齐的声音,整齐的动作,带来铁血一般的威压!

  肃杀的气息,在空气中蔓延!

  有人不由自主的迈动脚步。

  有人带头,马上就有其他人跟上。

  很快,所有的文武官员,都在侍卫们的护卫下,或者说押送下,离开皇城,往兴庆宫而去。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离别之际,那名骑在马背上的小旗遥望长乐门,向城墙上的长公主微微点头示意……

  从皇城到兴庆宫,路途不短。

  一路上,行人众多。

  尤其,他们的队伍这么庞大,很难不成为别人注视的目标。

  街头巷尾的百姓,像是看新奇一样,睁大了眼睛,好奇的望着他们。

  有胆大的,碎碎念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更多的,还是心慌意乱。

  昨天夜里,他们之中很多人都看到了那诡异的天象。

  再加上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很难让他们不去联想到别的事情。

  正所谓天子脚下,京师的百姓,总是对时局更关心一些。

  街头巷尾,每一个人,都能针对今天发生的事情,说出几句看法。

  有说有人造反的。

  有说皇帝陛下遭了天谴的。

  更为离谱的,则是说天降异象乃是有圣人出世。

  总之,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这些话,一众文武官员,就算不想听也根本做不到。

  而且,最让他们反感的,则是这种仿佛被人押着游街的感觉。

  这一路,他们走的格外煎熬。

  一直等他们到了兴庆宫,没有再次被人围观,这才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过……

  走进兴庆宫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儿,又一次让他们的心情紧张了起来。

  大梁虽然以武立国,可是在立国之后,除了少数皇帝陛下钦赐可以佩刀入宫之外,大部分将领都不可能懈怠武器出现在皇帝陛下的面前。

  可是今天,刚刚走进兴庆宫的大门,就有人抬了几个大箱子的朴刀过来,要求所有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全部选择佩刀。

  佩刀不算,还将他们全都披上了甲胄。

  而且,甲胄与那些押送他们到达兴庆宫的将士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乌黑的甲胄。

  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不需要佩戴头盔和面部的护甲。

  不然的话,恐怕都分不出来谁是谁了……

  有一名年迈的文官,虽然顺从的换上甲胄,可仍是忍不住吹胡子瞪眼的咕哝:“陛下又在胡闹什么!”

  “这样的所作所为,与蛮人何意!”

  “如此行事,置教化于何处!”

  “胡闹,胡闹,太胡闹了!”

  很遗憾,并没有人附和他的想法。

  当然,他们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不敢说出来罢了……

  “陛下传召!”

  一声大喝之后,马上就有一队金甲将军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指引一众文武官员兴庆宫内而去。

  兴庆宫,乃是大梁皇室的行宫。

  在此之前,很长时间都是太子徐余的宫殿。

  这也难怪文武官员会觉得皇帝陛下是在胡闹。

  不对!

  难道说,是太子殿下假传圣旨?

  就在他们胡思乱想之际,已经走到了兴庆宫中间的兴庆湖畔。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他们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湖畔有着皇帝陛下的仪仗。

  行至跟前,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个人,正是大梁皇帝!

  之前一直碎碎念的表达自己不满的那名年迈老臣,此时快走了几步,一步走,一边高呼:“陛下,臣有事启奏!”

  话音未落,已有几个披甲将士将手中的长枪对准了他。

  似乎只要他再敢向前一步,马上就会血溅当场!

  这名老臣乃是礼部的一名侍郎,为人颇具古风。

  当然,这一个“古风”,有褒有贬。

  其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死板,永远都不懂得变通。

  就拿现在来说,看到将士们将长枪对准了他,他不仅没有慌张退步,反而傲然挺胸,大声呵斥:“大胆!当着陛下,你们还敢如此胡作非为!”

  呵斥了一句还不够,老头儿又把目标放在了大梁皇帝的身上,沉声说道:“陛下,臣斗胆,问您一句,为何如此胡闹!”

  这一句话,实在是说的重了。

  不,应该说是在作死!

  敢当着皇帝的面,说皇帝是在胡闹。

  不得不说,这老头儿的胆子,实在是有些大了。

  当然,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

  事实上,这么多年,他不知道当面说过多少次皇帝胡闹。

  甚至,他的侍郎的帽子,就是这么得来的。

  而且,他还因此得了一个“直谏”的名声。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