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007章生死簿(一)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007章生死簿(一)

  对于刘信的异议,宫殿内的诸侯王们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反对剥夺韩信的封国,但对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没有意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诸侯王,比如英布是十分认同项羽所说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理论的。

  功成名就,自然想要回乡炫耀一番,一口气娶十个老婆,过富贵快乐日子。

  这其实也是一种折衷的处理方式。但也代表着汉家权威。山东是战略要地,老刘家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异姓诸侯王占据如此要津之地的。

  甚至有一部分诸侯王是看出了韩信的野心的。他们虽然仰仗韩信做出头羊,却也只是利用的心态。

  天下战火纷纷,厌恶战争的并不只有百姓。

  试想冒着雨雪霜露到处征战,哪里有躲在大厦之中吟诗作赋有趣?

  鲜血杀戮,哪里有左拥右抱更让人向往?

  面对国内10.0的厌战度,已经没有多少人想要去打仗了。

  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最终成为了定局。韩信最终被迫交出了齐王玉玺,受了楚王玉玺。

  只是事情远远尚未结束。叔孙通门下一参与礼仪指定的弟子突然冒失站了出来,向刘邦道:“赖陛下洪福,如今天下一统。如今陛下虽为皇帝,可子嗣不尊,愿陛下分封诸子为王,以镇山河。”

  刘信以为此乃刘邦私意,便听之任之。

  只听刘邦问道:“但不知小子心中可是有所方案吗?”

  那儒生道:“武平侯先有平定河东、太原之功,可封为晋王,为大汉屏蔽,威震河北。齐国是十二之险,王子肥早已经成年,可封王子肥为齐王……”

  那儒生滔滔不绝地讲,浑然没有注意到刘邦一张脸已经先变红,转而变青,随后直接变黑了。

  刘信听儒生谈及自己,便知道有些不对劲,随即注意到韩信似笑非笑的眼神,却也明白过来了。

  但明白了又能如何?天下还有谁不知道他们叔侄二人矛盾的?韩信显然知道刘邦的痛处在哪里。既然是他们叔侄二人关心的弱点,也就不要责怪别人一针见血了。

  这儒生的话,等于是在向全天下宣布,这天下也有他刘信的功劳。为人臣者,功劳太大,必被人主所忌。

  刘信无奈之下,只得上前,摘下进贤冠,解下紫绶金印,匍匐于地道:“臣侄一直受汉王命与项王作战,汉王宽容,允诺臣侄独立作战。岂不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全赖陛下识人,内举不避亲,擢臣于学室,使臣侄得以建立功业。”

  刘信又道:“且与项王作战以来,多赖关中人力物力支持,才能获胜。臣侄纵有功劳,却不过是微末功勋,击败项羽,全仗陛下洪福。臣不乐为王,唯愿能留在陛下身边,竭忠尽智,死而后已。”

  刘邦目光复杂地看着侃侃而谈的刘信,只恨此自并非自己所处,而是自己大哥的儿子。否则自己何须如此猜忌于他。

  这里却不得不提一句刘邦的想法有些太片面了。皇位,人主之私器也,任何觊觎皇位之人,都会受到帝王的无情打压。历史上有许多太子明明明哲保身,却最后仍被自己的父皇所抛弃的。

  刘邦这才终于体会到做皇帝尤其是想要做一个好皇帝真的很难。自己总不能学那始皇帝一意孤行最后二世而亡吧。既然不能,那便只能虚心纳谏,便只能各方寻求支持。这样才会有人对你吹捧,才会有人说你是位好皇帝。

  做皇帝真难,做一个好皇帝更是难上加难。

  刘邦走到台下来,却是直接拔出宝剑,劈杀了这儒生,立了威。

  收回宝剑后,刘邦却是将刘信扶起,重新为其挂上紫绶金印,然后面对惊愕的群臣道:“儒者好古非今,徒逞口舌之利。吾今方知果然如此。叔孙通……”

  刘邦一声大叫,叔孙通却连忙战战兢兢出列。刘邦指着地上已经变作两半的尸首道:“你这弟子挑拨我叔侄情感,朕杀了他,你莫要怪朕!”

  叔孙通直接匍匐在地,朝刘邦道:“陛下,这厮之前全未与臣商议,行此冒失之举,臣委实不知啊!”

  “若是不知,你便有失察之责,何不向信哥儿赔罪!”

  叔孙通无奈,只得跪向刘信求饶。

  韩信在一旁冷眼看刘信叔侄作秀,却也没有指望今日一番挑破便让刘信叔侄反目。所谓水滴石穿,总是要再寻找合适时机,只要刘信继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刘邦总有一天是要除掉刘信的。

  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在未来的一天到来,韩信内心这才涌起一股快意。

  刘邦斥退叔孙通,牵着刘信的手,再次面向群臣道:“朕与信哥儿,邦不离信,信不离邦,本就是互相扶持,才走至今日。又岂会连一个王国也不赐予。只是天下刚刚安定,尚且需要信哥儿为朕分忧解劳,信哥儿又素有安民之志,哪里是这犬儒应该揣测的。”

  刘邦又朗声道:“但凡有再议论涉及我叔侄关系者,以大不敬论处,诛戮九族。”

  刘邦最终采取这种高压的方式平息了这场争论,却也为自己埋下了隐患。叔侄二人看似亲密地站在一边,但隐隐约约的对抗已经初见端倪。

  就比如这次,看似刘邦在维护刘信,贬斥儒家,却也是把刘信与儒家之间的关系硬生生掰扯断了。

  刘邦走到台上,却是取来一个薄子交到刘信手中,笑道:“如今诸侯王已经有所分封,下面便是功臣将领的分封了,这是自当初沛县起义以来,众人所立功劳统计的帐薄。便交给信哥儿,为我统计诸将功劳。与原信哥儿麾下诸君一起,汇总上来,由朕选取一十八名功劳卓着者,封为列侯!”

  一时间望阳宫殿内寂静得可怕,气氛多少显得有些诡异。那些跟随刘邦一起打拼的将领,都在盼望着封侯的这一天。可从来没有想到,刘邦竟是让刘信也参与到此事中来。

  毕竟,因为刘信如今敏感的身法,几乎所有人都在与刘信做切割,生怕与刘信牵扯太多。可现在,他们需要改善与刘信的关系吗?刘邦安排刘信赖排列功臣顺序,到底多少试探?多少真情假意呢?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