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70章 大宋和大元的敌人们(三)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二月初一,兵部送上了一份有关河南种粮的方案。赵官家优先阅读了这份文件,只看到一半,他就合上了文件,对送文件的副参谋长说道:“你先回去。有消息我告诉你。”

  副参谋长不敢不听从命令,乖乖起身离开。看着背影消失在门外,赵嘉仁命道:“召集学社紧急会议。”

  学社总部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到齐都到了下午下班之后了。赵官家可不管那么多,直接就把兵部拿上来的方案递给大家,让他们简单传阅。

  兵部里面也有学社成员,陈再兴身为学社在部队里面的总代表,脸上没啥表情,心里面感觉很没面子。众人虽然知道赵官家对兵部拿来的方案不满意,不过超过一半的人看了之后感觉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加上兵部的学社成员也在这里,此事又不牵扯其他各部的利益,众人都沉默不语。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官僚系统的天性。就跟很多人写各种直接给赵官家的‘谤书’一样,谤书就是检举揭发信,面对利益纠葛的时候,这帮人同样可以展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

  对这种作风,赵嘉仁命道:“一个个发言,把这个都评价一下。”说完,赵嘉仁看了看书记官,就见书记官已经铺好纸笔,准备速记。

  在中国,有个叫做《起居注》的记录体系,记载的都是帝王的行程,与大臣的言行。传说最早的起居注是汉朝汉武帝时的《禁中起居注》。其后,在汉明帝时,也有《明帝起居注》,但这些起居注多为中国宫廷内部自行编撰,并未设有专职与专人来负责编撰。

  魏晋及南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掌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隋代于内史省(即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记皇帝言行。

  赵官家原本对这个不是很熟悉,他只是建立起航海行会的会议记录的档案体系。等他知道之后,就建立起了全面的会议记录体系,所有正式会议都得有书记记录。

  看到书记官已经准备好,赵嘉仁一指陈再兴,“兵部的事情,你先来讲。”

  陈再兴心里面有成群的羊驼奔过,赵官家也太不给面子了。在心里面盘算了一下,陈再兴觉得负面评价是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也不差他一个,于是决定先以正面评价为主。有了决定,陈再兴说道:“这个报告里面对于每一支部队的规划很合理,数字非常到位。我个人感觉准备的还算是认真。我说完了。”

  赵嘉仁就舒服的靠在椅子上,面上毫无表情的听着发言。陈再兴的发言结束之后,他稍等片刻,然后问道:“说完了?”

  “是。”陈再兴答道。

  转过头,赵嘉仁询问吏部尚书刘猛,“该你发言了。”

  刘猛答道:“我……我这辈子只帮着干过农活,没种过地。我不懂种地,自然看不出这报告里面的好坏。”

  赵嘉仁听了之后心里面一阵的遗憾,如此实事求是做法当然是很好的。然而从效果上看,要是最后一个问刘猛就好了。这家伙的反应可以说是给了其他人一个很好的偷懒机会,这帮人完全可以用这个办法来回应。

  之后的学社人员表态,让赵嘉仁感到自己还多虑了。与会的十几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模仿了刘猛的说法。其他的人都发表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意见,其中支持的人有,反对的人也有。

  等他们讲完,赵嘉仁问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一定要对这份方案做出好坏的评价?”

  大部分与会者的表情都是‘你明知道还要废话’。赵官家只能继续说道:“我不想评价好坏,我只想说,这个方案实施起来有根本性问题。至于问题出在哪里,我现在没什么好说的。新修的杭州城面积大了这么多,不差几块菜地。今年,包括我在内,所有官员,所有干部,都要参加大生产活动。我们还要安排大家在农忙的时候到农田里面帮着农民干些农活。另外,对于大规模种植,以及各种小规模种植,都需要去参观,去学习。”

  听完赵官家的话,一众身居高位的家伙们都变了脸色。就在他们考虑该如何应对,并且想办法阻止赵官家这种奇思妙想的时候,就听赵官家补充了一句,“这个要变成制度。”

  到了此时,在众人责难的目光中,陈再兴开口了,“官家,我们兵部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若是有什么想法,便直说不好么?”

  “我说了,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这是兵部的同志不懂农业,还不觉得自己不懂农业,所以瞎指挥。至于其他的诸位同志,要么也是不懂农业,要么就是觉得不好意思讲。所以我也不去分辨,咱们一视同仁的从自己做起。你们不要觉得我在折腾你们,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五月的国情日,我会对大宋的未来方向做一个大概论述,核心就是大宋要向前发展,要不断向前发展。这样的大宋,需要的是有正确知识、正确认识、正确见识的官员和干部队伍……”

  二十几分钟之后,众人散会。走在院子里的陈再兴满脑子想法,还没完全理出一个思路,就听旁边有人说道:“老陈,你这行啊。在兵部的帮助下,我们今年都有新鲜的蔬菜吃啦!”

  这话还算是诙谐,不少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陈再兴早就知道自己一定会被众人嘲讽,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便是被嘲讽几句也不在乎了。他原本是真的认为赵官家是因为生了兵部的气,才要干点啥。听了赵官家的话,别人信不信,陈再兴自己是信了。

  按照赵官家的意思,原本大宋朝廷的官员缺乏实际生产能力,赵官家重用的干部在这些方面都不含糊。赵官家不允许官员们继续这样下去,要采取培训手段提升官员水平。要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兵部此次出丑也不算啥。问题只是要赶紧收尾,别让此事继续吊在这里无法收场。

  想到这里,陈再兴拉住了新任户部尚书孙青,“孙尚书,把你们粮食厅的干将给我推荐几个。”

  孙青本能的就想推辞,转念一想,他答道:“好。明天吧。”

  第二天下午,两位粮食厅的干部就出现在陈再兴面前。一看这两位,陈再兴就觉得比较靠谱。和那些因为长期待在屋里面,皮肤比较白皙光滑的官员相比,这两位和海事局那帮整天风吹日晒的家伙类似,都是肤色较深,看着就经历过风雨。

  坐下一谈,陈再兴心里面就大大的叫好。这两位不讲怎么种地,先讲如何选择可以当年耕种的土地。从唯物主义的因果逻辑上看,得先有适合当年耕种的土地,才能开始当年耕种。听了这部分讲述,陈再兴就已经明白赵官家为何只看了军屯计划的开头之后就不愿意再看下去。

  等这部分讲完,陈再兴试探着问道:“两位,你们说的土地成片种植,我有些明白了。我现在不明白的是种菜就没有这个问题么?”

  “一个人有一分地,种出来的菜大概就吃不完。我听闻是官军要种菜,便是有十万官军,一万亩地就够用。河南那么大,咱们的官军现在都是年轻小伙子,在军营旁边零敲碎打,怎么都能开出来一万亩菜地。若是种粮食,那就得有百万亩粮田,这其间相差百倍。”

  “原来如此。”陈再兴很想相信,只是粮食厅的两位干部所说的与陈再兴对农业的理解完全不同。嘴上这么讲,陈再兴心里面并不敢真的完全相信。

  正在听着两位干部讲述,就有警卫员送来了文件。陈再兴打开一看,原来是针对三佛齐的战争计划。与正在进行的对大元大战争计划相比,消灭三佛齐只是一个并不重要的战争。单纯的花费角度,甚至比河南大生产的投入都貌似要便宜点。

  方才这两位农业厅的干部表示,在河南开荒需要投入超过三万的头耕牛。为了照顾耕牛,还得有养牛场之类的配套措施。大宋的耕牛可不便宜,赶着牛群前往河南,同样需要非常大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和这些复杂的内容相比,与三佛齐的战争计划就显得简单明快。这是海事局这些年准备的结果,经历过相当长期的修订,计划非常完整。

  1、找出三佛齐内部不满三佛齐上层的家伙。

  2、和他们达成对未来三佛齐的共识。

  3、彻底摧毁三佛齐在海峡的武装力量。

  4、占据包括宋门岛(新加坡)在内的几个港口城市,让大宋船队有海峡内的港口系统。

  5、为未来彻底消灭三佛齐做新的准备。

  要是制定计划的家伙能够拿出这样的军垦计划,大概就不会被官家批评了吧。陈再兴边签字,边想。

  把文件交给警卫员送出去,陈再兴对两位农业厅的干部说道:“请两位继续讲。”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