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大开眼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倒是那些外村的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毕竟这几日,有大戏热闹可以看,每日三顿还能吃得比在家还好,肚子里都装满了油水。

  这样快活的日子,才三天就没了。

  忍不住就有人嘀咕,说什么这大人也忒小气了些,才三天的流水席,要办就办大点。

  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流水席不断,才对得起这身份不是?

  这番话,一说出来,就被七里墩的人给怼了回去。

  脾气暴躁,嘴皮子利落的几个妇人,直接指着他们的鼻子就骂了。

  说他们不要脸,端起碗喊娘,放下筷子就骂娘!本来这是他们七里墩的喜事,流水席也是请七里墩的乡亲吃得。

  还是人家大人和夫人心肠好,见他们这么大老远的来看戏,吃喝不方便,才说来者是客,跟着一起吃席面沾沾喜气。

  白让他们吃了喝了两三天了,大戏看着,也没见那有良心的帮忙收拾下桌子,去洗个菜啥的。

  还真当拿自己当客人了?连根茅草棒子都没带,就扛着几张嘴白吃的人,还有脸挑三拣四?

  趁早麻溜的滚回他们自己的村里去,他们七里墩不欢迎这样的白眼狼!

  骂得这些人灰头土脸的,还有人想辩解两句,被金罐带着孩子们,吐口水,丢石头,将他们赶得远远的了,才罢休。

  杜使君一言难尽的跟在孩子们后头,看着这一幕,真是大开眼界。

  在他的心目中,乡下人都淳朴老实,尤其是开头几天,他跟着金罐他们在村里走动,见到的男人们,看到他都憨厚的笑,搓着手不知道说啥好。

  女人们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见到他就脸红,年纪大些的看到他,也都是笑眯眯的,夸他长得俊,间或往他手里塞一个煮熟的鸡蛋或者两颗青果子什么的。

  他就一直以为这七里墩真如同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一般,人人皆淳朴,如同小师姑三嫂那么糊涂的人少。

  可就刚才,他眼睁睁的就看到,昨儿个还特慈祥,夸他长得俊,塞给他一个煮鸡蛋的慈眉善目的大婶,一下子就化身成了母老虎,面目狰狞,口吐芬芳,腰一叉,手一指,将其他村的那些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气势如猛虎下山,那唾沫星子如繁星落地,其他村的那些人毫无招架之力。

  再看这几日在他面前,都笑嘻嘻,带着他从村东头逛到村西头,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村里的孩子,一个个嘴里乱七八糟的喊着什么滚蛋!不要脸!滚出去!字样。

  还吐口水,还丢石头!

  更不要提那些憨厚的乡里汉子,昨儿个还搓着手,手脚没地方放,今天就一个个抄着扁担、铁锹,大有一言不合就上去打破人头的架势。

  就连那些文文静静,还没说话脸就红的大姑娘小媳妇,也都拿着菜刀砧板来助威了。

  杜使君只觉得三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发出灵魂三拷问:我是谁?我在哪?我看到了什么?

  然后就看着,将外村人赶走后,七里墩的男人女人们,一个个又憨厚朴实,慈眉善目、斯文羞涩起来,好像刚才的事情没发生一般。

  金罐和几个孩子还笑嘻嘻的走过来唤他:“杜公子,咱们要去戏班子后台去寻宝去,你去不去?”

  杜使君觉得自己有些扛不住了,无力的挤出一个笑容来:“我,我突然发现我今天的字还没练,我先回去练字了,你们去吧!”

  金罐他们知道,这个自家老姑带回来的杜家公子,人家可是大家公子,读文识字将来是要科举的,自然更他们这些山野的小子不一样。

  也就不勉强能,反正带着这大家公子,大家还得小心翼翼的,也玩不痛快。

  听他说不去,也巴不得。

  只摆摆手,就带着一干小伙伴寻宝去了。

  杜使君几乎是失魂落魄一般的回了王家后院。

  他这些表现,早就被那几个亲兵看在眼里,已经回来当笑话一样说与王永珠和宋重锦听了。

  见他回来,先是回屋去躺了一会,才跑过来,见王永珠正在和姚大和石头对账,统计这两日的用度。

  见他进来,王永珠示意他坐在一旁等着,那边姚大和石头还在汇报。

  采买米面粮油花了若干银子,蔬菜肉蛋若干银子、还有鸡鸭鱼若干银子、另有给戏班子和划旱船那些人的打赏若干银子。

  另外还有雇酒楼掌勺厨子,帮工的钱;那些来帮忙了的人,也该付多少工钱;还有出借了自家板凳碗筷的人家,也得回个礼,合计要给多少钱。

  一笔一笔的汇报下来,杜使君在一旁开始还有些不耐烦,后来居然慢慢听进去了。

  再看姚大和石头,杜使君眼中就多了点什么。

  要知道,在京城,言氏管家也不曾避着他,他自然也看到听到一些。

  杜家上下加上伺候的人,也有好几十口,就这些,每天言氏也要花上半日甚至更多的时间才处理家事,有时候还出错。

  下头管事的管家和娘子,说来也是老人,可办事却不如这姚大和石头利索。

  这三日全村上下都一起忙活,杜使君也看得出来,虽然忙,却忙中不乱。

  每个人该干啥,早就安排好了,只做自己的事情就得了。

  又有小姑父的那几个护卫,在村里巡逻,别说没人敢捣乱了,就连村里的猫狗见了,都夹着尾巴老老实实的缩在墙角。

  三天的流水席,大家吃也吃好了,也没见怎么累着,是上上下下,喜庆热闹一团和气。

  就连账目,这听起来,也是清清楚楚利利索索的。

  这般人才,要是去大家族里做事,最起码也能当个管事,背靠大树好乘凉。

  怎么会愿意跟着小师姑和小姑父?

  这么想着,杜使君的心思就飘远了。

  等王永珠问他在想啥,顺嘴就说了出来:“我在想小师姑的两位管事,这般能干,怎么没去那些高门大户当差——”

  话说到一半,突然醒悟过来。

  吓得杜使君一下子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一时不知道是给王永珠赔不是好,还是找条地缝钻进去好。

铅笔小说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