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十四章 磨砺以须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刘敞是贵州安顺人,昭和五年任大理寺右少卿,昭和十年任大理寺卿。

  昭和十四年八月,刘敞会同刑部尚书张止芳、督察院御史罗汝坤三司会审七月黄河决堤案,倾查十五万两筑堤款去向。此案牵出皇三子楚王一系官员三品上四人、五品上二十余人,黄河沿道府县大小地方官员近百人。

  这是自林涪倒台后最大的一次朋党案。

  楚王一支彻底崩塌。

  昭和十四年十月,皇七子宁王受封太子。

  昭和十四年冬月,王氏特意进宫向程曦打听刘敞与宁王之间可有往来。后来程曦辗转得知,万贵妃母家祖籍安顺。

  刘敞是宁王的人。

  昭和十四年腊月起,身体健朗的程钦忽然开始缠绵病榻,再没有好起来。程原恩每每与程曦相见,面上总带着十二分的沉重与冷肃,程曦觉得,父亲的心上似乎压了一座山。

  祖父病倒与父亲转变,必然与黄河贪墨案有关!

  程曦不敢往下想,只觉脚底寒气上冒,头皮发麻。

  刘敞来做什么?

  他想做什么!

  程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宁王。

  宝墨垂眼恭立站了许久,迟迟未见程曦有反应,只得抬眼看去,却吓了一跳——只见程曦死死盯着书房的方向,眸中情绪如怒浪翻滚。

  宝墨第一次见到这副模样的程曦。

  他小心翼翼试探着轻唤:

  “……大小姐?大小姐?”

  程曦回过神。

  她收回目光垂下眸子,狠狠压下情绪。平复了一息后,再抬起眼已是神色清明。

  程曦看了眼书房,淡淡道:

  “我去书阁,若是客人走了你就告诉我。”

  说罢不理会宝墨是什么表情,转身去了藏书阁。

  她缓步来到二楼,将窗格打开,静静地站在窗边瞧着底下出神。

  书房门上挂着两幅交叠的梁平竹帘,帘子薄如蝉翼,上头画着万年松。帘后隐约透出暗青色的绸布帘,是为了见客交谈特意放下的。

  程曦猜测着刘敞的来意。

  此人虽然是宁王一系,却是当中藏得最深的一个。

  在宁王成为太子前,刘敞掩人耳目,悄悄为他办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直到宁王簪冕五龙冠,他才敢浮到明面上来。

  如今宁王才十三岁,刘敞不可能是为他而来——至少表面上不会。

  程曦想起了楚王。

  昭和帝与胞兄临丰帝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儿子。

  临丰帝一生只得两子,一个年幼夭折,另一个长睡不醒,以至于皇位落到了弟弟头上。

  昭和帝却不一样,他这一生足有十七个儿子。

  当年还是亲王的昭和帝,除了正妃苏氏外,还有侧妃陈氏与万氏,姬夫人数十位。

  他登基的第一年,大越就多了十二位皇子——当初程时曾大逆不道地说,这下就算皇帝再次登遐也不惧无人接位了。

  昭和帝的儿子当中,大皇子和三皇子是陈贤妃所出,四皇子和七皇子是万淑妃所出,其余皇子皆是分位更低的妃嫔所出。

  苏皇后除了淳明公主,一生无子,便将已逝穆庄妃所出的五皇子养在名下。

  也正是因为皇后无子,东宫之位就一直空悬。

  苏皇后家族单薄,依靠无用。林党瓦解后,以虎踞鲸吞之势壮大起来的陈家和万家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大皇子天生讷言愚行,四皇子身有残疾,均无力竞位。最后就变成了三皇子楚王与七皇子宁王之争。

  程曦如今已十分清楚,自己能给宁王带来怎样的助力。

  程钦虽已致仕,但当年隆庆帝的“虎狼军”八大将军望不可小觑,不少边陲重将都是当年跟着程钦出生入死的同袍。而程原定军功渐累,晋升大同指挥使,孟氏的父亲孟擢又任辽东卫都指挥使,再加上大将军敏先光等诸多关系,程家可谓在武将一系中举足轻重。

  而程原恩时任正三品户部侍郎,虽还未入阁,但却与张止芳、罗汝坤等人同进同退,文臣一脉也已渗侵六部。

  娶了威远侯府唯一的掌上明珠程曦,当真可谓是文臣武将同时增势!

  ——莫怪道宁王前世费尽心机。

  这么一想,程曦反倒有些释然了。

  有野心的男人行事无耻是很常见的,怪只怪自己没脑子,害了家人。

  她忽然升起一股忧虑。

  再过几年,自己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她要怎么躲开才行呢?

  书房的门帘忽然一动。

  程曦忙回神凝目望去。

  有人一手撩起帘子,眉目被遮挡住,看身形应是老爷子程钦。随后另有一人走了出来,瞧着年约四十,身形微瘦,背对着程曦看不清面貌。

  这应该就是刘敞。

  只见刘敞几步走下台矶,转身朝程钦拱手作揖。程钦自帘后信步走出来,负手与身后,与他交谈了几句。

  态度很随和。

  而后程钦做了送客的手势,守在院门的宝墨便走上前去。刘敞又朝程钦一拱手,转身由宝墨领路出府去了。

  程钦收起面上神色,站在台矶上注视了一会,转身回屋。

  程曦便下楼去。

  她撩起竹帘进屋,见程钦站在书桌桌案后,正对着一幅铺开的卷轴沉思。南面窗台边有两张黄梨木圈背椅,中间的高脚桌几上摆着两盏茶盅。

  竹帘放下时碰到门框发出轻轻的声响,惊动了程钦。

  他抬头见是程曦,皱着的眉目便舒展开来,笑道:

  “怎么,今日没去洛秋馆?”

  通常这时候,程曦都在闻川处上课。

  她皱了皱鼻子,道:

  “先生最近在让小十背三字经,又要教岚哥儿认字,这俩小子闹腾的厉害,快要把洛秋馆的屋顶给掀了,吵得我头疼!”

  十爷程晔是孟氏的幼子,今年六岁,岚哥儿是大爷程昭的长子,今年五岁。

  叔侄俩一道启蒙,一道上课,一道调皮捣蛋。

  洛秋馆里整天鸡飞狗跳的。

  程钦听了大笑。

  程曦走到桌案旁,支肘俯身凑过去看那卷轴——是一副字画,瞧着像是名家手笔。

  她暗生警觉。

  祖父致仕后,这几年对外作出一副喜爱上字画书法的样子,瞧着当真像个闲散侯爷。

  这字画只怕是刘敞弄来投其所好的。

  “方才宝墨说您屋里有客,我就躲去了书阁。”程曦一面抚着字画,一面状似无意地问道,“那人是谁呀?这是他带来的字画吗?”

  程钦闻言一笑,没回答程曦的问题。

  他随手一拨画轴,卷起了字画:

  “小九儿,前段日子给你的四方地志看到哪儿了,可曾看到湖广鄂州那一段?”

  程曦点头,笑道:“看到了,那是咱们祖家。”

  程钦在太师椅上坐下,靠着椅背随口道:

  “哦?写得如何,觉得有趣吗?……想不想跟祖父去鄂州瞧瞧?”

  程曦一怔,继而睁大眼。

  祖父……是想带她一道回鄂州吗?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