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840章 大宋毕竟是封建的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100万缗?怎恁般多?”

  赵佶一怔,因为蔡京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其实他并不在乎武好古通过云台学宫捞钱,不就是钱嘛不是从国库或是赵佶的私库里面往外拿,而且也不是从升斗小民头上刮,也不是勒索富商。都是人家自愿给的,还能让武好古不收?多不好意思啊?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武好古的云台学宫居然是亏钱的,而且亏得好像还不少  “陛下,”蔡京笑道,“这云台学宫一系的学校、书院,所教授的课程和寻常的书院是不一样的。云台一系是允文允武,百家兼收,且注重实践。所用的老师,也都是各个方面第一等的人才,而且数量很多,薪俸也很高,最差的也和京官等同。

  另外,云台学宫下面有许多专科学院,其中的工学院、营造学院、船政学院、骑士学院、医学院还有很多所谓的研究科目,都是非常花钱的。所以臣言百万缗花销,只是往低处在估算。”

  蔡京的确低估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烧钱速度。不包括正在筹建的冶金学院,整个云台系学校在建中靖国五年的总预算就已经超过180缗了。真是花钱好似流水一般了!

  如果武好古不把云台学宫的教育当成商品来卖,那他一年得亏多少本?哪怕是大宋首富,也不能这样亏啊。

  “蔡卿,”赵佶蹙起双眉,“你说武好古这钱花的可值得?”

  “值啊,当然值了。”蔡京道,“明年的春闱大比之后,右榜进士恐怕十之七八都要出自他的门下了。光是这一百多个进士,就能值了每年上百万的亏空了。这些云台学宫出身的进士,可是苦读五经的进士所不能比的。二十年之后,官场上,还有军中,恐怕都是他的学生在挑大梁了。到了那时,在崇政殿中和陛下独对之人,必是武好古了。”

  蔡京的这番话,说得可是诛心到极点了。他根本没提云台学宫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他也不懂这个,但是他非常清楚学宫弟子在才干上具有的优势。至少他们大多熟知律法,精通兵略,武艺娴熟,又能看懂各种账册。无论是审理案件,治理财政,捕盗捉贼,带兵打仗,他们相比宋朝的传统官员都是一把好手。

  另外,如果每一科都有一百几十个进士出自一人门下,那就意味着一个巨大无比,而且能够紧密团结的朋党就此产生了。

  武好古是云台学宫的金主,还是儒家实证派的学阀,是这些云台门生毫无疑问的领袖。

  武资出身怎么了?如果满朝官员都是他的人,宰相做不得?到时候,只怕是赵佶求着武好古来当宰相了他要不当这个宰相,没准那帮云台学生就弄件黄袍子往他身上披了!

  不过赵佶的眉头并没有奴久,就渐渐松开了。

  武家子弟满朝堂的局面当然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这事儿还八字没一撇呢!

  蔡京自己都说了,得二十年后而且还得看自己这个官家同意不同意了——云台学宫的生员学问好,本领大又如何?本官家少给你们一点右榜进士不行吗?

  “辟雍学宫花了多少?”赵佶话锋一转,忽然问起了辟雍学宫的事情。

  蔡京回答,“现在辟雍学宫有生员八百余人,学宫下面的国子监效还有一千多人≤共有约两千人,花费十五万缗,摊到每一名生员上差不多就是七十五缗。”

  “怎么差那么多?”赵佶问,“难道是户部没有钱缠辟雍学宫吗?”

  “不,不是没有钱。”蔡京连忙解释道,“辟雍学宫虽然和云台学宫一样都是官学,但毕竟是国子监直辖的。所以在辟雍学宫和国子监效授课的许多官员的俸禄都不计入辟雍学宫和国子监效的支出。而且辟雍学宫不设专科学院,花钱也就少了许多。

  另外,辟雍学宫占有的校舍,马场,使用的马匹,教学生演武的将官,也都没有算钱。”

  “格致大书院和格致效呢?”赵佶接着又问,“它们又准备花多少钱?”

  赵佶是有耳目的,当然知道京东商市是谁的地盘,是谁开办了格致大书院,也知道格致系的书院也和云台系一样,都是属于实证派儒学的。

  “陛下,臣不知道。”蔡京如实回答道。

  赵佶笑道:“也不知这个格致大书院如何?政事堂可以考量则个,若还可以,也给个学宫地位学宫可以再开几所,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生员进去念书了,未来国家也可以多一点有用之才。”

  “臣领旨。”

  蔡京口称领旨,表情也非常平静。他可没指望三言两语就能说动赵佶下诏查封云台学宫。

  “陛下,”蔡京又道,“臣以为学宫也不宜多办。”

  “不宜多办?”赵佶一愣,“为何啊?”

  “因为学宫靡费太多,辟雍学宫诸般减省,一年也在十五万缗以上。而朝廷的年入不过数千万,实在负担不起太多的学宫”

  “嗨,”赵佶挥了挥手,“云台学宫和格致大书院也没拿朝廷的钱,不照样办起来了?”

  “陛下,不拿朝廷的钱,就要拿生员的钱了。”蔡京道,“以云台学宫为例,豪商子弟入学,最多要给上万缗的捐赠,然后还得每年承担数百缗的束脩之资。”

  “那又怎样?”赵佶不解道,“咱们大宋多的是家资百万的豪商他们养个花魁娘子往往就一掷万金,现在花个一两万教孩子有何不妥?就算考不中进士,能真的做点事情也不错啊。”

  蔡京道:“只是能入学宫者,十之都是非富即贵,寒门子弟却百里无一啊!

  而且和苦读五经相比,学宫教授的本事不仅实用,而且易于传授和掌握。儒家的经义则是博大精深,苦涩难懂,便是穷净生,也不可能完全精通。

  而学宫的学问则是简单易学,效六年,学宫三到四年,再加两年的专科。只要肯花钱,脑子不要太笨,稍稍用功一些,十一二年就可以学问大成了,出来做事做官了。”

  儒家的经义要钻进去就是做学问了,这可是没边没底的。而且儒家没有立神,也不是组织严密的教派,也就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许多问题,比如“天人一”还是“天人二”,“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知难行易”还是“知行合一”这些个,两千年都研究不透。

  相比之下,武好古模仿后世高等教育推出的学宫教育,不过是培养做事包括搞研究)的人,十一二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学问大成,而是可以做事的人。

  所以蔡京在某种程度上偷换了概念。但是学宫的昂贵教育的确给了富贵子弟一条“迅速成才”的路径。而寒门儒生,也就是所谓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为太穷他们和佃户比当然是富的,可是和大商人一比就是穷光蛋了),则因为承担不起学费,失去了接受“昂贵教育”的机会。

  “如果学宫大办,”蔡京突然从杌子上起身,揖拜一礼,“陛下,那将来的天下四民,恐怕就要变成商工士农了士子沉沦,农为末业,如此大宋江山还能安稳吗?”

  赵佶本来展开的眉头又硼来了。

  大宋的社会等级并不严格,所谓士农工商也就一说而已。身为末业的商人,一样可以读书做官。而高贵的勋贵世家,也都不以经商为耻。

  而在宋朝的社会等级中,真正蹿上升通道中的,就是“寒门士子”这个阶层。所谓“寒门”并不是指穷丝,而是门第微寒,就没有上氏族志,也不是大宋开国的勋贵,通常是指普通的地主。而士子也不是“士农工商”中的士,传统的士指得是官僚或是士族,武好古这个商人在做官之前倒是标准的“士”,因为他出身的白波武家是列名在氏族志上的,所以他是士族。而寒门士子,则是指普通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最多再算上低级官吏的子弟,蔡京的爸爸,还有苏轼、苏辙,就是标准的寒门士子出身。

  而这一类寒门士子,因为数量众多,散布极广,又常抽成义门,早就成为大宋稳定的基石。而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朝廷用一架通天之梯,换犬门士子中的精英一辈子钻进儒家经义之中,再一次又一次的去考试谋求做官。这样也就没多余的经历折腾造反了这种帝王之术,赵佶当然明白了。

  赵佶皱眉道:“还是蔡卿所虑周详。学宫的确不宜大办,不过仅有南北云台、辟雍、格致四所还是少了一点⊥以五所为限,在开封府新开一所青城学宫吧!”

  青城学宫就是要在开封府城南青城宫附近开一所新式学宫,这是赵佶早就想好了的。在他的设想中,这所青城学宫除了六门基揣科外,还用着重培养生员的书画音律等文艺才能,另外还用有医学院和天文院。也就是将翰林院的书艺、绘画、医药、天文等局的教育功能,全部转入青城学宫。

  [三五]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