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三章、嫌疑之地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对于功大不赏的可能性,是勋早有心理准备——不必提“功高震主”,一般情况下开国雄主不怕人震,是勋不过趁势而进,以众击寡,灭掉一个四川的割据政权而已,怎么也不可能比过筚路蓝缕、草创基业,从小小一名东郡太守一直杀到中原之主的曹操。

  当然啦,曹操可以压得住是勋,继承人却未必——别说曹髦了,就算换上曹昂都未必有戏,何况曹子修不还得尊称是勋一句“姑婿”吗——为了死后社稷永固、子孙安泰,预先铲除功臣,那也是历代开国君主常干的事情。问题是翻查史书,一般屠戮的皆为武夫也,文吏则很难翻天,不必下狠手。刘邦虽曾一度囚禁萧何,最终不也把他放出来了吗?曹参功亦莫大,及时转为文吏,终得安享天年。

  连文官带武将一起杀的,也就那个丧心病狂的朱重八而已,曹操肯定跟他不是一路货。首先,老朱泥腿子出身,做事彻底无下限,曹操好歹也算士大夫,在文艺方面天赋拔群,多少要点儿脸面。文人未必不够心狠,但一般情况下只玩儿阴的,要竭力保持自身清白的假象——如原本历史上曹丕之对王忠、于禁也,还有真假难判的收拾张绣一事。

  其次,朱重八权力欲太强,完全不愿意分权于人,他甚至前无古人地彻底取消宰相班子,使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虽然其后为自己的愚蠢和狂妄付出了极大代价,被迫设内阁大学士来辅弼,就如同汉武帝设内廷以分外朝之权一般,但还要硬梗着脖子不肯承认错误,传旨子孙后代皆不得复置丞相。导致有明一代,内阁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尊荣,政府机构天生畸形,皇帝视群臣如蝼蚁,专断跋扈之君层出不穷……

  曹操知人善用,却不吝分权。想当初自己创设新的政府架构的时候。就曾经担心过于分夺君主权柄,曹操会不乐意;其后魏朝肇建,也怕曹操把公国、王国时代的架构推翻重来。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曹操只在细节上抢回了部分裁夺权。总体上还是认可了是勋的计划。

  估计曹操是从东汉官僚阶层里挣扎出来的,深知旧制的弊病,故有更变之心,也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结构严谨的官僚架构。固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却更能使社稷延续、江山永固。老朱就没有这份眼光,因为他贫民出身,前半辈子都混迹在红巾军那种草台班子里,根本就没有合理政府体系的概念。虽有李善长、宋濂等人辅佐,终究耳闻不如身经来得印象深刻啊。

  是勋确实领过兵,打过仗,包括这次伐蜀,但基本上都属于阶段性的资历,从未连续统率一支兵马。更没有将其化为私兵的可能性。就算是武夫,空头将帅有何可惧?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以后,刘邦也就置之不问了,最终下黑手的还是个女人……

  所以说曹操为保子孙江山,直接把是勋逮起来咔嚓喽,可能性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硬安罪名囚禁是勋,如刘邦之待萧何,或者贬谪是勋,如赵匡之对赵普,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并且相当之大——要知道老曹的疑忌之心不在刘季之下,赵大更是拍马也追不上。因此是勋早就打定了及时解除兵权,甚至辞去诸职务、差遣,返乡隐居的主意。此际功成尚可身退。真要是再在朝堂上混个十几二十年,形势又会如何,新君上台后怎样看待自己,那就很不好说啦。

  可是没想到曹操下手来得那么快,不等自己主动表态,就先褫夺了自己的兵权和太尉之职。所以他才彻底懵了。以果推因,如今再仔细想想,或许曹操当初钦点自己为帅出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设计这一出啦,目的就是为继承人预先除去一家重臣势力,好使政权平稳地交接。是勋感觉,曹操应该去日无多了,故此才迫不及待地罪责自己——要不然你先等我返回洛阳再说吧,你着的什么急呀!

  不得不承认,确实在某一瞬间,是勋的脑海中冒出来过一个“反”字。其实他天赋有限,据蜀自立的种种困难,种种不现实,未必看不到,却很可能被一时的危机感冲昏了头脑,就此铤而走险。好在有钟会“前车之鉴”在,有司马昭密语邵悌那段话流传后世:

  “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只自灭族耳。”

  加上曹操使曹仁兵入汉中,就跟原本历史上司马昭使贾充以助捕邓艾为名前来一般,是勋要是还瞧不清自己该走的道路,那才是真的昏了头哪。

  想到这里,不禁拍着胸口,心说:“好险。吾非多智,为有后世之鉴也。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他决定自己明天一早就离开成都,经汉中返回洛阳,丝毫不作任何挣扎。曹操既有削夺自己势力的心思,那么成都便绝不可久留,真让那些故蜀士大夫生出什么不好的期盼来,进而煽动自己,到时候浑身是嘴都说不清啦,以曹操的性格,为防微杜渐,只可能更下狠手收拾自己。成都就是所谓的“嫌疑之地”,多呆一天都会使危险更增加一分。

  至于说彻底镇定蜀地,这事儿就不归自己管啦。若有曹仁相代,在军事上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至于民政方面,乃可一以委之仲达也。是勋决定到汉中以后,要劝说曹仁继续信任司马懿——就仲达的本事,使治一州乃至一国,未必能如荀文若般安民心、复耕织、兴文教,但谁妄图变天造反,他肯定第一时间就能给按下去。

  使是勋欣慰的是,他翌日即率部曲北上,一路疾行,十日后抵达南郑,曹仁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让司马懿继续负责蜀中民政事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子孝对是勋是存在着一定歉疚心理的,一方面是勋攻下蜀中,然后交给他治理,颇有夺人功劳之嫌——虽说并非自己本意;另方面,曹仁也时不时地会想到,其实当日率师伐蜀,自己才是最佳人选,倘若易地而处,如今吃瘪的就是自己啦,是宏辅简直象是为自己背了黑锅。故而是勋既有所请,当然无不应允。

  是勋与诸曹夏侯的关系一直不错,其中最为莫逆的是已逝的夏侯渊,二人多次合作,最后还结为姻亲。他与曹洪曾一度颇生龃龉,因由在劝曹操逐步废罢关津,断了曹洪的财路;但其后是勋多方补救,在工商业方面不计成本地带挈曹洪,曹子廉的态度立刻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究其缘由,曹魏政权并不是曹操一个人的,是勋清醒地认识到,诸曹夏侯是这个新政权的核心力量,就如同西汉开国时的政权中坚,乃是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一水的丰、沛二县功臣一般。曹魏政权后来之所以衰弱,为司马氏所趁,也正是诸曹夏侯骏才凋零,光剩下夏侯玄、曹爽之流废物,还有只在演义中风光了一小段的夏侯霸的缘故。

  旧谓曹丕压制宗室,遂使大权旁落,司马氏上台后乃因此而矫枉过正,大封同姓,是勋却认为这理由并不成立。因为诸曹夏侯相当于准宗室,起码是姻戚,曹丕、曹叡两代始终倚重之,兵权在握。只是子弟们太快,自曹真、曹休、夏侯尚故后,就再找不出一名可用的将才来啦——至于政务上,他们本来就插不上太多嘴。

  所以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是勋绝不能与诸曹夏侯拉开距离。好在一则东拐西绕的也算姻亲,相互来往比较方便,也不易受结党之讥,二来诸曹夏侯也挺巴着他是宏辅的。虽说号称为曹参、夏侯婴之后,终究家族衰落已久,若非曹腾封侯、曹嵩买官,这两家就永远的土地主,没有人瞧得上眼。是勋出身虽然也不怎么高,但一入郑门便即身价百倍,世家大族再怎么眼高于顶,对于经学家总是客气的——起码可以召来增强家族底蕴,提高家族声望哪。

  故此诸曹夏侯那些新贵武夫,既得是勋亲睐,必然与有荣焉。是勋认为只要有诸曹夏侯为奥援,自家权势便不可能瞬间跌落谷底;只要稳住了诸曹夏侯,这个新兴政权便有持续上升的可能性。当然啦,所谓“富不过三代”,诸曹夏侯的底蕴迟早都会耗空,曹爽、夏侯玄之流迟早还会出现,但到那时候,不还有自己的门生故吏们顶上,继续维持政权的稳定吗?

  也正因为这方面的缘故,曹仁在南郑接到是勋以后,即设盛宴款待。是勋向他大致讲述了蜀中形势,以及自己的施政纲领,曹仁当即表示:“吾将一从宏辅之规,并不擅更旧制。”你想让司马懿继续负责民政事务,可以,完全没有问题。

  宴罢,是勋即欲交接印信,曹仁赶紧拦住,说先不必着急,明日再行可也。随即摒退众人,特意把是勋扯到身边,压低声音说道:“本不当即告宏辅,然君此来甚速也,可见忠悃之心,天日可表。吾以为不必隐瞒矣。”随即便道出了曹操的死讯。

  是勋当场就傻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