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十九节袁世凯的盘算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扩编?袁世凯猜不透。但他意识到,绝不应该出现那种结局。如果京畿武力重新建立,他很可能被边缘化。所以,在春节前后。袁世凯连续派人去太原和北京,在孝敬慈禧的同时,大力活动荣禄,奕劻以及李鸿章等人,希望掌握主动。荣禄和奕劻还好,特别是庆王,自去岁府邸遭到溃兵打劫吃了巨亏后,对钱财的贪婪到了无耻的地步,几乎连脸面都不要了。收到自己的重金贿赂后,直接问需要帮什么忙。国家大事。沦落到像是古玩店里讨价还价一般。

  希望得到什么?袁世凯的目标很清楚,那就是进入中枢。具体的目标,就是接替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山东巡抚也算封疆了,但理论上还受直隶总督的辖制,。地位上比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低了不是一点半点。更为关键的是,资源的占有根本不是区区一个山东省可以比拟的。

  必须承认。就现在而言,见识超越袁世凯的与他同等地位的大臣还不多。比如对兵权的重视,比如对洋人的认识,比如对实业的理解。天津是李鸿章投入了巨大心血的地方,就算遭了庚子之难,基础犹在,人才犹在。而且,天津的租界,恰恰是施展抱负的地方。比如购买军火,便有若干国的洋行可以选择。那里像山东,基本被德国人把持呢?

  可是袁世凯不能对奕劻说,自己盯着李鸿章的位子呢。自己在等李鸿章死呢。

  本来,李鸿章算是他的恩主。但从甲午之后李鸿章被贬谪的那段时间里,自己没有太在老头子身上下功夫,而是转而投靠了荣禄和奕劻,使得与李鸿章之间有了裂隙。不过这不要紧,据说李鸿章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经常大口地吐血,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吧?李鸿章一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的宝座会交给谁呢?荣禄吗?他认为不会。荣禄的身体也不好,那个位置虽然显赫,但对于已位极人臣的荣禄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以荣禄的性格,他更喜欢躲在慈禧太后身后的阴影里为其出谋划策吧?何况经此大变,朝中重臣凋零,军机处去了一大半。刚毅死了,王文韶年老昏聩,赵舒翘被洋人揪住不放,终于被逼自杀。据说死的很惨,换了好几种自杀的法子,受了无数的罪,最终也没有等来赦免他的旨意。便是如英年、启秀这些当初主战的满大臣,都被洋人逼的自尽的自尽,砍头的砍头。慈禧怎么会放荣禄这个绝对心腹外出就任直隶总督?

  袁世凯反复分析,逐一数着可能接替李鸿章的朝廷大臣,主战的不必想,洋人即使退出北京,也不会允许主战派出任直隶总督。只有当初主和的一帮人了。这么数来数去,对自己的信心提升了。

  袁世凯的打算是,如果自己接任直隶总督,一定要将武卫右军带入京畿,而不能让朝廷重组他军。因为出现了威胜军,使得袁世凯的警惕心骤然增强了。他隐约猜到了荣禄的算盘,那就是组建一支绝对效忠皇室的禁卫军。直到现在,威胜军左翼仍然不见踪影,是不是准备以原武卫中军为班底组建呢?如果荣禄采取架空自己的办法,将武卫右军留在山东或者拆散四处,而将龙谦的部队调入京畿呢?那种情况的出现,将彻底架空自己这个直隶总督,所谓的疆臣之首也就成了鸡肋。

  问题回到了起点,就是如何对待这支盘踞鲁南的威胜军右翼呢?自己如果带武卫右军离开山东,因为山东有了这支心怀仇怨的军队,是不是不复为自己所有?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袁世凯。

  袁世凯本来以为龙谦在回军鲁南后会第一时间来济南见自己,如果那样,袁世凯准备与他谈谈,沂州兖州的驻军是不能撤退的,可以让出几个无关紧要的县份给他养兵。鲁南贫瘠,是养不了多少兵的,他就是要龙谦养不起。但龙谦竟然没来,而是派了个什么参谋长来见自己,这不是藐视自己吗?所以,袁世凯断然拒绝了召见这个姓宁的军官,让他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可是,龙谦已是两州镇守使,他的军队进驻沂州兖州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李纯和曹锟都担心威胜军右翼强行进兵,请示如果发生那样的事该不该动武。袁世凯回复说,如果龙谦的部队强行进兵,坚决抵抗,未经准许,不得放他们入城。

  袁世凯评估着开战的后果,他最希望的是借机消灭这支令他如芒在背的武装。只要能一举歼灭之,然后安上一个叛军的理由,未必不能过朝廷那一关,可是,有把握一举将其歼灭吗?他跟几个最心腹的商议过此事,他坦承后悔当初没有举全力对付了,如果设计挑起两军冲突,有没有把握一举解决?段祺瑞倒是赞同,但冯国璋,徐世昌及王士珍均反对,尤其是王士珍,认为比起当初不是弱小而是强大了,恐无一战胜之的把握。徐世昌则认为龙谦如今已蒙太后赏识,建立威胜军的意图昭然若揭,我们采取武力解决实为下策,小不忍之乱大谋,还是要着眼长远。

  那就需要做一个通盘的计划了。山东不想放弃,直隶还想得到。鲁南的那支与自己有宿仇的部队需要解决。袁世凯需要寻找一个能满足以上三个法子的方案。袁世凯觉得,自朝鲜之役后,一直顺风顺水的自己开始遇到麻烦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