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九七章 大红衣裳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感谢故西边、蜗牛骑宝马同学的赏。

  祝贺千年戀、横断江山、吴俞等同学领取首批大神之光。

  订阅了十三全部书的朋友,记得也来领神光啊。

一一一一一  接下来的日子里,崔小的心就像腊月里的天气,晴空万里。

  趁着贺远不在,她每隔几日便差人到崔府探望鱼籽的伤势,鱼籽只是皮外伤,没过几日便无大碍。崔小觉得吧,鱼籽哪里都好,就是有些迂腐,假以时日就会和父亲一样,学富五车的谦谦君子当然是好,但如果软弱可欺那就不好了。

  她正在琢磨着如何弟弟,有人却已经沉不住气了。

  沉不住气的是崔绛。她从崔蓉蓉得知那日的事,一颗心便悬了起来。她想得远比崔蓉蓉要多,崔小为何会对她的“爹娘兄弟”这般亲近?她住在文绣园,崔小以往两次给崔府送礼物都是着王爷的旗号,且一次是让阿木去的,另一次则是在庄子里发太监去的。这两次之事,都不是崔绛或崔蓉蓉可以探到的,因而那些她并不知晓,否则她恐怕早就坐不住了。

  没有人能够知道,她是多么不想看到崔小,每次崔小来见她,她便会做上整恶梦,梦中都是真正的崔绛含着笑看着她,然后慢慢死在她面前。

  崔小的脸,和那梦中的崔绛一模一样!

一一一  崔小从铺子里回来,看到李妈妈和白菜正在做棉袄,大红织锦的缎子喜气洋洋。

  “咦,这是给谁做的啊?”

  李妈妈抬头笑眯眯地看着她:“给小子你做的,你看这颜多喜人,到时再镶上一圈白狐狸毛,衬得小脸蛋白里透红,过年穿最好看了。”

  “可这是红的啊,嘻嘻,我穿红的会不会让人笑我是娘娘腔啊。”

  “才不会呢,您才多大的娃儿,整日穿些蓝的灰的,小娃儿要多穿些喜兴的裳,这才吉利。”

  其实大户人家的少年也常穿些鲜服,只是崔小自幼跟着贺远长大,贺远的服就是蓝黑灰白,她也就跟着穿些这样的素。

  “李妈妈,给我在袍子里缝个小口袋,我放宝贝用。”

  李妈妈笑得眯上眼睛,小子最爱藏宝贝,话说她来了之后,发现小子好几件肚兜上都有小口袋。

  “小子,您还想要什么裳,告诉老奴,王府里的活计轻松了,老奴闲来无事就给您多缝几裳。”

  崔小想了想,道:“李妈妈,明日里你去领些布料和棉,送到菜园子里吧,以往那里的两位老嬷嬷都是香芋隔三差五过去照顾,如今香芋不在,天又冷了,她们怕是裳不够穿。”

  李妈妈这个月刚来,还是头回听说府里还有菜园子,连忙细问。

  崔小把两位老嬷嬷的事简单说了:“或许你还认识她二人呢,她们是以前是江嬷嬷手下的老宫,江嬷嬷是我师父的娘。”

  李妈妈摇摇头:“老或许在宫里到过,但却不一定识得,老离宫时,贺王爷尚未出生,那时皇上只有五位皇子。”

  崔小发出一声和年龄不相符的长叹,看来就是在最宠爱的悦妃娘娘去世之后,皇上才开始放,听闻最小的皇子只有十岁,也就是说他老人家仅仅用了十四五年便创造了十九个儿子两个儿!真是有有力,力旺盛也。

  菜园子的子已经修缮过,原本漏风的地方都已经堵上,又加固了屋顶。自从恢复了两位嬷嬷的月例,就连其他供给也一并恢复,崔小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时常过问,崔蓉蓉不敢怠慢,不过就是两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在她们上也贪不出几两银子。

  京城地大成的南部,四季鲜明,但冬日里虽不及桃城温暖,却也并不甚冷,菜园子里依然一片欣欣向荣。白菜、菠菜、小葱、萝卜,还有崔小喜的蒜苗。

  李妈妈来时,就看到两位老嬷嬷正在菜地里忙活,把白菜一棵棵扎起来。

  “两位老,我是小子边的,给你们送过冬用的物事来了。”

  两位老嬷嬷蹲在地上,一个捉着菜,另一个负责捆,对李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李妈妈明白了,这两位同小子一样,耳朵不好使。她凑到她们跟前,又重说了一遍,这两位才抬起头来:“咦,你是小子派来的啊,正巧,刚摘了些小白菜,你给小子带过去,让他烧给王爷吃,王爷最爱吃刚摘的小白菜。”

  李妈妈笑道;“王爷出门办差了,这会子没在府里,不过小子也爱吃新鲜蔬菜,我一会儿带回去,他一准儿高兴。”

  李妈妈边说边量这两位老嬷嬷,见她二人裳上有几破的地方,露出里面的棉,便道:“两位老,裳破了,怎么也不补补啊?”

  琴嬷嬷咧开缺了几颗牙的嘴,笑道:“我们老妹的眼睛都了,也就是还能种种菜做做粗活儿,这针线上的事是干不成了,以往有个香芋姑娘常来帮着缝缝补补,如今好一阵子没来了。”

  李妈妈道:“香芋派到庄子里了,以后我来帮你们缝补,我家死鬼姓李,说起来以往我也是宫里出来的,二十多年前出宫的。”

  一来二去,李妈妈和两位嬷嬷混了,她们耳聋眼,送去的棉和布料显然用不上,李嬷嬷便亲手缝了过冬的棉给她们送过去,看着棉被又硬又薄,就又换了两新棉做的新被褥送过去。

  可是说来也怪,从年纪来看,这两位比李妈妈还要年长个十几岁,大成宫多在十二至十五岁入宫,二十五岁放出宫去,其中也会有些无家可归或曾被皇上宠幸却没有册封的,便永远留在了宫里。李妈妈出宫时是十八岁,而这两位嬷嬷当时应已三十上下,这个年纪留在宫里的并不多,李妈妈大多都认识,可偏偏没见过她二人。

  江嬷嬷是六皇子的娘,因娘大多要照顾皇子直到成年,因而后宫对娘的要求甚是严格,常说的是有“三不准”:非官宦人家的人不准;不通文墨举止粗鲁者不准;生育三胎以上者不准。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大成王朝对皇子娘的选择是很有科学的,不但要求水的质量(三胎以上者不准),更要求哺人的素质修养。

  因而李妈妈猜测,这两位老嬷嬷或许是跟随江嬷嬷一起进宫的,江嬷嬷既是六皇子的娘,那进宫之前应该也是位夫人太太,这两位很可能是她的贴丫鬟。

  李妈妈尔问起江嬷嬷的事,这两位却也并不多话,除了说王爷对母极为敬重之外,便不再多言。

  对此,李妈妈并不觉诧异,宫里出来的人大多三缄其口,闲着没事嚼后宫的舌根子,那不是找死吗?即便是她,有时侄媳郝氏聊天问起,她也不肯多言。

  今天李妈妈从菜园子回来时,带来了两位嬷嬷自己晒的菜干,她做了菜干汤,崔小很是爱喝,边喝边道:“留些菜干出来,师父快回来了,他肯定也爱喝菜干汤。”

  菜干就是把刚摘的小白菜用绳子串起来,吊在太阳充足的地方晾晒而成。崔小原是自己爱吃这些土制的食材,捎带着把贺远也培养得喜上了。比如她晒的腊肉,贺远每隔几天都要吵着吃上一次,于是只要天气好,她便会晒上一些,全都贮存起来。腊肉能放置很久,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了,贺远也能有腊肉吃。

  喝完菜干汤,崔小蹦蹦跳跳回到里,这下她就更高兴了,李妈妈新给做的红裳就摆在头呢。

  她高高兴兴地拿起来试穿,正正好,很是合适,而且真的是很好看呢。

  没想到当男人也能有这么漂亮的红裳穿,崔小开心极了。

  只是李妈妈忘记在里缝上小口袋了,李妈妈一向细心,这次为何疏忽了呢?

  这是过年才穿的新裳,没有口袋也不是大事,到时带个大号荷,把压岁钱装到荷里。

  崔小把新裳用布仔细起来,装进了箱子里,留着过年时再穿上。

  崔小巫其实是个挺爱扮的小姑娘,无奈从小到大别混淆不清,她穿得最多的就是蓝布衫子,进了王爷做了小子,蓝布衫子换成蓝绸袍子,总之还是蓝。

  像这件这样鲜华丽的裳,她还是第一次拥有。她从枕头里翻出项圈手镯,配大红,一定很好看,这些项圈手镯都是人家送的,文武百官闻听贺王府多了个小孩子,仅这种项圈就送来了好几个,崔小有心都戴上,又担心小脖子承受不住,只得了个最大最沉的留下来,其他的都锁进贺远的小仓库,留着以后送礼用。

  一一一RS

  预计6.2日完毕,5.30日以后(包括5.30日)的正常显示,造成不便请谅解,祝生活愉快(_)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