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十八回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5)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交州百官听闻刘协有一子未死,反被南烨所救,有的恍然大悟,感叹南烨国师未卜先知。有的则是将信将疑,不知这故事是真是假。还有人暗挑大指,认为南烨本有机会杀人灭口自立为帝,却要救回刘协子嗣拥立为帝,不愧为仁义之主。

  南烨也不管百官如何去想,直接对一众文武言道:“曹丕篡逆,逼迫先帝禅让而得天下,名不正而言不顺,因此时日无多便复王位。曹丕退位,本该将帝位复还于先帝,怎奈先帝无福身死,而先帝之子理应继承汉统。因此我欲立先帝子嗣刘懿为帝,诸公以为如何?”

  郭嘉、典韦一文一武带头出班道:“国师英明!臣等愿遵国师法旨!”

  百官见此二人一出,才明白南烨早有计划,几个随军重臣想必全都知晓,只是没有说破。这倒是与郭嘉所言相符,就是南烨为了保护刘懿安全,将此事隐瞒下来。既然南烨与一群重臣全都意见一致,百官也就不再多言,纷纷附议。

  南烨命人选择良辰吉日,筑坛于南郊,举行继位大典。与刘备、孙权相比,南烨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都强出许多,典礼盛况空前,数十万百姓前来观礼。南烨领着化名为刘懿的儿子南懿走上了圜丘祭坛,朗读祭文,拜祭天地。

  六岁的南懿身穿龙袍头戴龙冠,老老实实的立在南烨身旁跟着父亲一同拜祭天地、祖先。尽管他还不太明白当皇帝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改叫刘懿,但是他知道听父母的话才是乖孩子,十分配合南烨的行动。

  南烨对小儿子的表现十分满意,如此乖巧听话的孩子不由他不喜欢,此时南烨觉得南懿比他那几个有理想的哥哥强多了。其实南烨的几个儿子不愿当皇帝也和他这个当爹的教育方式有关,南烨自己就对皇权反感,潜移默化也影响了下一代。

  告祭礼成,南烨与南懿转身面对祭坛之下的官员百姓。只见坛下众人分为三层,最近一层是文武百官,往外一层是旗分五彩的交州军,最外层则是密密麻麻的百姓。虽然祭坛之下有数十万之众,可是众人鸦雀无声,都将敬畏的目光聚集在南烨和南懿身上。

  南懿还从没见过这么多人,难免有些怯场,小手紧紧的攥住父亲的手,表现出十足的依赖。南烨低头对儿子微微一笑表示鼓励,而后宣布道:“祭天已毕,新君登基。行礼,奏国歌!”

  百官闻言一齐躬身行礼,连拜三拜,众士卒齐行军礼,数十万百姓黑压压跪倒一片,山呼万岁。礼毕之后乐师奏乐,百官士卒齐声唱道:“大汉雄立宇宙间,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锦连,科学大道开新天,国运绵长亿万年……”

  简单的歌词通俗凝炼朗朗上口,曲调昂扬流畅。百官士卒只唱了一遍,便有百姓跟着哼唱第二遍。等国歌唱到第三遍时,祭坛下已然是数十万人的齐唱,一时间歌声震天。

  国歌唱罢,南烨又宣布道:“升国旗!”

  随着南烨一声令下,百姓就见士卒之中走出一个百人组成的仪仗队。仪仗队中的士卒全都一般高矮,精神抖擞,护送着一面旗帜。仪仗队围绕祭坛绕行一周之后,这才来到祭坛之前的旗杆之下,将旗帜缓缓升起。当旗帜随风飘扬,远处的百姓才看清国旗的样式。

  国旗由红、黄、蓝三色组成,黄色为底色,有炎黄子孙之意。国旗正中是红色的“汉”字,代表大汉朝。一条蓝色盘龙围绕着中央的红字盘旋飞舞,代表蓝天、蓝海、神龙皆护佑大汉。百姓见此旗帜,再次高呼万岁。

  升旗仪式结束后,南烨命人奉上玉玺交给南懿,而后宣布:“阅兵仪式开始!”

  一队队早已准备好的士卒排着整齐的方阵,从拱卫祭坛的大队人马中分离出来,依次走过祭坛开始阅兵。法师亲卫、陷阵营、藤甲军、交州骑兵、铁浮屠、拐子马、元戎弩兵,交州海军、无当飞军、霹雳车队……十几个方阵,不同装备、不同特色的士卒看的百姓眼花缭乱,在场所有人都直观的意识到了交州军的无比强大。

  每一个人都为这雄壮无比的军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就连年幼的南懿也不例外,小脸激动的有些发红。南烨见方阵开始走过祭坛,便小声提醒南懿道:“该你说话了,还记得说什么吧?”

  南懿朝南烨点了点头,而后卯足力气,用稚嫩的童声喊道:“大汉将士万岁!”

  正在行进中的士卒方阵听到这声音立刻齐刷刷的望向祭坛上的南烨父子,一边敬礼一边高声回应道:“皇帝陛下万岁!”

  南懿听到回应更加心潮澎湃,接着喊道:“将士们辛苦了!”

  士卒们也卯足力气吼道:“为百姓太平而战!”

  前来观礼的百姓听到如此激动人心的口号顿时欢呼起来,纷纷叫喊道:“大汉将士万岁!”“皇帝陛下万岁!”“光华国师万岁!”……

  司马白在祭坛之下仰望着祭坛上的南烨,听着耳边的欢呼声,心中也说不出什么滋味。从儿时起她就知道家人死于南烨之手,一心想着找南烨报仇。可是当她今天第一次见到仇人的时候,心里却出现了一丝迷茫,不由想起了临行前司马懿的话。

  “莫非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南烨所做的都是对的?”司马白不由在心中产生了疑问,可是紧接着她就又在心中否定道:“就算他对天下人有恩又如何?他与我有仇,我便该报仇。对错无关紧要。”想到这里司马白的目光又坚定起来。

  南烨可没注意祭坛之下还有一个美女刺客,就算注意到了南烨同样不会在意。这世上想要南烨命的人多了去了,每年来刺杀他的刺客没有千八百个也有百八十个,不过有典韦、周仓和法师亲卫,再多的刺客也是白来。

  阅兵仪式之后,南懿宣布继承汉统,定国号为汉,改年号为公元401年,象征着本朝继承东西两汉四载国祚。册封南烨为国师、丞相、逍公,取消王爵和州牧,成立议会,施行君主立宪,宣布“王在法下”。而后南懿又任命了六部大臣,各级将军,还特别任命刘璋之刘循为宗正,管理一部分皇家事物。这些政策和任命当然都是出自南烨之手,他一直策划的改革之今日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开国大典的最后,南烨宣布当天为国庆日,姓可放假一天,至于大赦天下的环节则被免除了。以法治国的南烨可不希望国家一有大事,先把囚犯都放出来,那还不天下大乱啊。

  姓可以放假了,南懿也可以休息了,南烨要做的事还有许多。头等大事就是前往科院,审核新改版的《大汉时报》。这期报纸上不但刊登着刘懿继位建国的消息,还介绍了最新的历法、量衡、法律法规等等。由于这版报纸过重要,版面多,南烨数日之前便命工匠开始制作雕版,只等今日开国大典的内容补上就能正式印刷。

  《大汉时报》创刊号的一万份报纸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这可大大出乎南烨意料之外。虽说他治下姓超过千万,基础教育也在交州普及多年,可是识字的姓毕竟还是少数。南烨大量发行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天卖光赚钱,而是为了宣传国策,让姓细细味当书来看。没想到原计划几天销售的报纸,竟然会在当天卖完。

  事出反常即为妖,南烨知道在姓中流传着“南烨出,必属精”的说法,他早年印刷的纸牌,制作的麻将,如今都有了很高的收藏价值,甚至专门有一些投机商人囤积居奇进行炒作,这也是商业发展到一定程的必然结果。

  南烨最怕有人囤积报纸,令姓无报可看,那可就达不到宣传的目的了。于是下令情报部连夜调查报纸的销售情况和流向。调查的结果令南烨又吃了一惊,因为根本没人囤积居奇大量购买,都是被姓买走了。

  南烨一边看着调查报告,一边问负责情报的貂蝉道:“报纸的价格不便宜,又是在治下各州发行,莫非我治下所有州郡的姓都如交州姓一般买得起、看得懂报纸吗?”

  貂蝉闻言俏颜一笑解释道:“夫君不必惊奇,这份报纸过重要,士农工商皆不可或缺,抢购一空也是平常之事。”

  南烨什么时候看到貂蝉都觉得赏心悦目,盯着貂蝉奇怪道:“报纸如何成了必备之物?”

  貂蝉道:“大小官员欲知国策,必是人手一份。工匠、商人需要量、计算自然也要一份。寻常姓就算不识字,也认识报纸附赠的万年历,自然纷纷购买。”

  南烨最早拥有的技能之一就是查看日历和词典,相当于随身自带万年历和古翻译系统。他知道公历纪年要比农历纪年准确,因此推出了新历法,还特意占了报纸一个版面印上了全年日历。没想到姓将报纸当黄历用了,这还真让南烨有些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姓愿意购买报纸是好事,南烨便吩咐继续加印。

  有关报纸的流向问题,貂蝉其实还少说了一点,就是《大汉时报》虽然只是在南烨治下发行,可是买报的可不光是南烨治下姓。孙、曹、刘家治下的商人、细作也都对南烨发行的报纸情有独钟。当然南烨也不怕他们看,报纸上有些内容还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的。

  《大汉时报》的创刊号很快就放到了刘备、孙权的案头。当他们看到南烨拥立刘懿为帝的消息,全都惊的目瞪口呆。他们都以为南烨会自己称帝,谁也没想到南烨竟然救了刘协嗣,还立其为帝。

  假如南烨自己称帝,刘备、孙权也没什么不好意思,反正大家心里都清楚,如今这天下拳头大的说了算,是不是正统无所谓,有个由头就能称帝。可是南烨拥立刘懿,刘备、孙权脸上可就挂不住了,与刘懿的正统地位相比,他们两个称帝的理由简直有些可笑。

  在《大汉时报》上还专门有一篇章分析刘懿、刘备、孙权位皇帝究竟谁是正统。其中对于刘备的评论是:“……有道是父死继,兄终弟及。侄死叔登基,闻所未闻……”对于孙权的评论则是:“……玉玺乃是死物,如何可知天意民心?若得玺者便可为帝,窃玺者如何?莫非天下人要尊贼人为帝……”

  看了如此犀利的评论,刘备、孙权差点气得吐血。诸葛亮和周瑜就更郁闷了,他们现在简直把曹丕恨到了骨里,因为在报纸上还有一段是写杨雄如何与贼人交战勇救刘懿。诸葛亮、周瑜不恨贼人没杀死刘懿,就恨曹丕竟然隐瞒了刘懿活着的消息。要是早知道刘协还有嗣在世,他们也不会那么心急让自己主公称帝。

  曹丕和司马懿也看到了《大汉时报》,这二位比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四人加到一起还要郁闷。曹丕指着报纸上杨雄救刘懿那一段破口大骂道:“一派胡言!简直一派胡言!什么荒郊野岭杀出余山贼?这都是朕随口乱编的!刘协一家已经到了邺城之外!刘懿早就死了!仲达,你速去传令,告诉武姓,这报纸上所言皆是假的!”

  司马懿此时除了苦笑还是苦笑,山阳公刘协一家被山贼半截杀本来就是曹丕编出来的,没想到南烨更会编故事,竟然将计就计,编出个杨雄勇斗山贼救刘懿的故事来。现在谁都能说这故事是假的,只有曹丕不能说,因为一旦曹丕拆穿了南烨的谎话,他自己的谎话也就拆穿了。

  曹丕和司马懿明知道报纸上的消息是假,也知道那个刘懿不是真的,可偏偏无法辩驳。其实就算他们真的站出来说出实情,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因为南烨已经掌握了舆论的力量。有刘璋、刘循两位汉室宗亲作证,刘懿不是真的也是真的。

  报纸上那篇分析位皇帝谁为正统的章司马懿也看了,从这篇章上,他才意识到了南烨真正的厉害之处。在章中,刘备、孙权称帝固然被批评的一无是处,就连刘懿称帝也遭到了质疑。章作者认为,山阳公刘协全家遭戮,无人可以证实刘懿身份真伪。刘懿可能是真,也可能是皇室旁支,但不论如何南烨国师拥立皇室,没有自己称帝便是一心为公,刘懿不论真伪都比刘备、孙权正统。

  司马懿可以肯定,有了这种言论基础,将来就算刘懿的身份被证实是假,也没人能够以此攻击南烨。让司马懿感想不明白的是,南烨如此聪明的掌握了舆论,肯定有的是办法自己造势做皇帝,为何还偏要找个傀儡放在台前,然后再立法限制皇权,这简直是多此一举。

  假如说南烨限制了皇权,扩大了相权,还能解释成他是为了当婊立牌坊。可是按照报纸上对官职、政策的解释,南烨这个丞相也有诸多掣肘,并不能为所欲为,这就有些奇怪了。

  感到奇怪的不光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周瑜同样想不明白南烨的用意,更让他们猜不透的是南烨接下来会怎么做。以往南烨出兵征战还有迹可循,至少要有个符合大义的理由,而现在局势成了国之间的对立,南烨出兵打谁都不稀奇。只要南烨愿意,刘备、孙权都能被扣上伪帝的帽。

  诸葛亮之前虽没想到过南烨会拥立刘懿为帝,却考虑过南烨一旦称帝,刘备该如何应对。此时虽说情况有变,但双方也不一定是不死不休的结局,诸葛亮决定还按原计划行事,便对刘备道:“陛下,光华国师拥立刘懿建国称帝,我等应献礼祝贺才是!”

  刘备皱着眉道:“先生之前曾言,若国师称帝,我等便遣使相贺,两国结好共伐孙权、曹丕。可如今国师奉刘懿为帝以继汉统,国号与我等相同,这天下又岂有两个大汉的道理?恐怕国师大军不日即到,我等还是莫要遣使,秣马厉兵早做准备才好。”

  诸葛亮岂能想不明白刘备心中的担忧。当初诸葛亮和刘备都认为南烨可能称帝,不论南烨称帝之后叫什么国,肯定不能叫汉、吴、魏吧!如此一来南烨、刘备、孙权包括曹丕,就成了不相干的四国。刘备与南烨完全可以互相承认对方的政权,建立外交关系,将稳固的盟友关系转化成国与国的合作继续发展下去,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一样。

  可是现在南烨偏偏也建立了一个汉国。正可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两个汉国必有一真一伪,总要决出个正统,如此一来两家之间就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同名两国的矛盾比不同国家的矛盾还大,实在是一种讽刺。

  诸葛亮知道刘备此时就算再怎么准备也对抗不了南烨,所以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劝刘备道:“陛下还是遣使为上,也好借此试探国师之意。若真无可挽回,再开战不迟。”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