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取三州 司马懿计屠皇室(19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青州有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平原七郡,下辖62县。相比于诸葛亮分兵智取并州,孙权一路兵马攻取青州就暴力的多了。

  孙权的年纪比曹操、刘备、南烨都小,年轻的孙权十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许昌城外见识了霹雳车的威力之后,孙权这一路攻城略地就全靠制造霹雳车碾压。有了霹雳车,孙权的攻城速度也是极快,不过打造运送霹雳车却非常耗时,所以孙权拿下青州的速度还要慢于刘备取并州的速度。尽管如此,孙权还是想在兖州分一杯羹。

  刘备来取兖州之前还犹豫了一番,而孙权根本没有任何犹豫,更没想到南烨已经取了兖州。在青州留下了必要的兵马守城之后,孙权便直接兵发兖州,从泰山入境。结果孙权和刘备一样碰了个钉子,黄忠父子正领兵把守泰山郡。

  当孙权看到城上南烨的旗号时比刘备还傻眼,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急忙召鲁肃、吕蒙前来商议。

  鲁肃道:“国师既然已取了兖州,我等万不可再攻其州郡,否则争端一起,徒惹曹丕笑耳!”

  吕蒙与鲁肃的意见相反道:“子敬此言差矣!我等取了青州,南烨取了兖州,想必并州也落入那刘备之手。如此曹丕仅余冀、幽二州,惧怕主公还来不及,安敢笑之?之前三路人马三十万取许昌尚且不可得,如今各得一州分兵把守,能攻曹丕邺城之兵更少,依我之见邺城不可得,此战止于此。

  纵观当今天下诸侯仅剩四家而已,南烨占据西南兵多地广,当属第一。主公在东有徐、青、扬三州之地,仅次于南烨穿越仙侠世界。刘备、曹丕不过各有两州之地,不足惧矣。主公日后大敌非是曹丕,而是南烨,何不趁此时取了兖州再与曹丕讲和,与南烨一东一西分庭抗礼,进而一统天下?”

  孙权被吕蒙描绘的蓝图说的十分心动,可是他也确实没做好与南烨开战的准备,不由看向鲁肃,想听他有何话说。

  鲁肃果然阻止道:“主公不可!南烨国师兵马强盛有目共睹,主公若想胜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此战我军虽胜却也折损不少,事先又无妙计准备可胜国师,此不得天时也!国师先得兖州,又有上将守城,此不得地利也!主公背弃盟好结连曹丕,刘玄德必助国师,此不得人和也!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岂可相攻?”

  孙权这一路攻城掠池并不费力,倒是有信心攻破眼前黄忠把守的城池。可是一想到南烨与刘备联手,孙权顿感头疼。长于政治的孙权稍微权衡就能预料到开战的结果,刘备、南烨从黄巾之乱时就有交情,二人必然联合来战自己,孙权就算能拉拢曹丕助战,可双方关系绝对比不上南烨、刘备的联盟关系稳固,实力更不见得比得上南烨、刘备联军,到头来必输无疑。

  想清楚了利益得失之后,孙权便道:“子敬、子明所言皆有道理。若要一统天下,日后与南烨定有一战,可此时却绝非反目良机。我等还是稍安勿躁,且看城中守将有何话说。”

  黄忠在城头见孙权大军到了城下之后进又不进,退又不退,便知对方没安好心,因此也不出城迎接,只等着孙权商议完毕。半晌之后便见孙权领着一群文武到了城下,潘璋出马上前道:“城中守将何人?吴王到此因何不出城相迎?”

  黄叙一看出面的不是孙权便替黄忠答道:“我乃国师麾下黄叙。城中地小,安排不下许多人马,还请吴王与众位将军城下扎营歇息。国师已然取了许昌,此时正在东郡等吴王前去相会,特命末将与家父在此等候告知吴王。”

  孙权听南烨取了许昌便是一惊,更没了攻城的心思,这样一来黄忠父子防备的态度就让孙权十分不爽,他觉得黄忠父子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不想想刚才他还与鲁肃、吕蒙在商议攻城之事。

  已经决定不与南烨开战的孙权当然不会因为不爽黄忠父子便改变初衷,不过他却想教训一下黄忠父子,于是出马道:“城中无处歇兵,我等驻扎城外也无妨。只是还有一事想要劳烦黄将军。”

  黄忠见孙权亲自出马便上前道:“吴王有事请讲,我当尽力而为。”

  孙权一看黄忠父子老的老小的小,便笑道:“久闻黄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我麾下有几位将军对黄将军仰慕已久,总想找机会切磋一番,不知黄将军能否赐教?”

  黄忠开始还以为孙权想索要犒军粮草,没想到却要切磋武艺。以武会友本就是武将最爱干的事,孙权的身份又高,黄忠更无法拒绝,便道:“不敢当赐教二字。能与吴王上将切磋忠求之不得。”

  孙权听黄忠答应不由大笑道:“黄将军痛快!我看此次切磋还要有点彩头才好。不如就以我城外大军一日粮草为赌注,黄将军若胜我便取一日粮草赠予将军,反之黄将军便出一日粮草犒军如何?”

  黄忠闻言微微一笑,其实他早在城中准备了犒军粮草,假如孙权客气些,送给他也无妨。可是孙权偏偏想用比武下注的方式占便宜,这就让黄忠不乐意了。此时黄忠不但不想出粮草犒军,还想赢回些粮草让孙权知道自己厉害,于是便道:“吴王之议甚好!只是不知吴王军马日费粮草几何?”

  孙权留兵守青州后大约还有五万人马,古人日食两餐,按每人每餐一斤米粮计算便是十万斤粮食,于是二人便赌十万斤军粮。约定赌局之后,黄忠便单人独骑打马下城。孙权并未将黄忠放在眼里,便问众将道:“你等谁去胜这老军赢些军粮回来?”

  一群东吴武将都对黄忠不请孙权入城之事耿耿于怀,于是纷纷请战。孙权扫视众人之后,便决定让武艺最高的周泰出战黄忠。

  孙权麾下的二流武将不少,蒋钦、陈武、凌统、韩当等人都在二流巅峰,可真正的一流武将却是不多。在原本的历史中东吴还有甘宁、太史慈,如今二将皆被南烨挖走去统帅海军,孙权麾下最厉害的也就只有周泰了。

  周泰性情既忠且勇,平日言语不多,倒是与高顺为人有几分相似,而且也是擅长持刀步战。当然周泰的马上功夫也不弱,到了船上更加厉害。此时他听孙权命自己出马,便选了一杆适合马战的长枪策马而出。

  黄忠一见周泰脸上的伤疤,便知此人乃是军中宿将。不论孙权存了什么心思,黄忠对于武艺高强的战将还是保持着尊重,拱手道:“我乃国师麾下黄忠,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周泰见黄忠已然须发斑白,可嗓音洪亮如钟,便知此人虽上了些年纪,却绝非老朽之人,心中加了小心道:“我乃周泰!还请黄老将军赐教。”说罢也不再多言,挺枪便刺黄忠。

  先发制人的一枪快如疾风,黄忠却不闪不避,而是将手中卷云刀撩起与周泰长枪撞在一处。刀枪一碰即分,转瞬就是一个回合末世之空间我有。就这一回合,周泰便清楚了黄忠的厉害。黄忠挡枪的一刀看似平淡无奇,周泰却感觉自己的长枪犹如陷入了大海漩涡之中,力量完全被黄忠手中的大刀吸了过去,兵刃相撞竟然没有发出多大声音。周泰心中明白,这是黄忠将刀法练到了极致,防御的同时卸了自己的力道。

  黄忠的刀法本就如同狂风卷云大浪淘沙,时常与赵云等将切磋让黄忠对借力的技巧掌握更上层楼。年纪的增长虽然使他力量不在巅峰,可是武艺却有所精进,足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

  周泰的实力也就勉强够得上一流武将门槛,黄忠则是超一流武将中的强者,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在黄忠留手的情况下,周泰与黄忠勉强战了五十个回合便再也支撑不住。若是一般比武较技,打到这里也就可以了,但是周泰一想到主公孙权赌上的十万斤军粮便不愿放弃,拼死支撑,竟然用出了以命搏命的打法。军粮是小,主公的面子是大,周泰宁死也不愿孙权丢了脸。

  黄忠发现周泰拼命心中不由发苦,虽说周泰就是拼命也绝非黄忠对手,可是对付玩命的周泰黄忠也不轻松,一旦黄忠不再留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要了周泰性命,这可不是黄忠想要的结果。再说黄忠虽对孙权有所不满,对于敢打敢拼的周泰还是很欣赏的,并不愿伤其性命。于是黄忠拨马站定道:“周将军武艺高强,再战下去恐怕两败俱伤,有损两家和气,不如就算平手如何?”

  周泰心知黄忠有意相让,自然不再纠缠,拱手谢道:“多谢将军手下留情!”说罢打马而还。

  黄忠本以为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潘璋此时打马而出道:“赌局已设怎可不分胜负输赢?我愿与黄老将军比试箭术一分高下。”

  孙权没想到潘璋不打招呼便到阵前,此时再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只能寄希望于潘璋比箭取胜。潘璋的箭术实属一般,他敢上前完全是投机取巧,认为黄忠年纪不小又刚战过一场,肯定体力不支发挥失常,这才上前挑战。

  黄忠对于敢拼死一战的周泰还有些好感,可是对于潘璋这种投机分子却一点好感也没有。黄忠也不与潘璋废话,直接开弓对准潘璋就是一箭。

  潘璋还没来得及说出要如何比试,就见一点寒芒如流行追月朝自己而来,吓得他低头躲闪。可惜黄忠此箭极快,不等潘璋低头,箭矢已到,直接将潘璋盔缨射落。潘璋便感觉头上一震,还以为自己没躲过被射中了,顿时吓的大叫出来。

  孙权与麾下众将见了潘璋的表现都是一阵脸红,就算他们知道潘璋低头、大叫都是出于本能,并非是因为胆怯,可还是觉得丢人,尤其是听到城头交州士卒叫好之后,东吴将士就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潘璋在马背上趴了片刻才发现自己没死,可是心里却比死了还难受。自觉丢人的潘璋怒视黄忠骂道:“老匹夫因何暗箭伤人?”

  黄忠冷哼道:“无名小辈也敢与我比箭?你若能用暗箭伤我都算你本事。”说罢不看潘璋,提弓打马就往城中走。

  潘璋心中暗道:“既然比箭,你射我一箭,我当还你一箭,如此也不算暗箭伤人。”想到此处潘璋开弓搭箭朝着黄忠背后就射。

  黄叙在城头看见当时大惊道:“父亲小心!”

  黄忠微微一笑早有准备,弯弓回身又是一箭射出,正中潘璋射出的箭矢。两支羽箭在空中相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叮铛”声,便双双落地。这惊人箭术再次让城上发出一阵欢呼,也让孙权与众将的脸色更加难看。

  潘璋没想到背后暗箭都无法伤了黄忠找回面子,这简直让他丢脸丢到家了,垂着脑袋去与孙权请罪。孙权都懒得骂他,直接命人将粮草送到城下,不再停留片刻,便启程而行。他可是一刻都不想面对黄忠父子和城中士卒了。

  刘备、孙权都是南烨盟友,都有心在兖州分一杯羹,可结果却有些不同。刘备得到了赵云款待,孙权却丢了脸面还赔了军粮,会有这种待遇区别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待南烨的态度不同青丝绾。刘备敬南烨一尺,南烨自然敬刘备一丈。孙权想占南烨便宜,南烨自然让他吃个大亏。

  几日之后,刘备、孙权、南烨三家人马再次相聚于兖州东郡,共商讨伐曹丕之事。对于入境路上的小插曲刘备、孙权不提,南烨也没有问,不过这并不代表南烨不知道两家对自己的态度。

  讨伐曹丕这件事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无非就是三家合兵继续向北,兵进冀州攻打邺城。战略目标自然是除掉曹丕篡逆,救出献帝刘协。至于救出刘协之后要怎么办?是不是请他重新登基?又在哪里登基?这些问题三家不约而同的忽略不提,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正事说完之后南烨便设宴款待刘备、孙权,席间的话题也轻松许多。刘备笑着对南烨道:“国师神机妙算,分兵取了许昌、兖州可喜可贺!我敬国师一盏。”

  南烨端起酒杯与刘备对饮之后道:“可惜兖州不与荆州、司隶相邻,于我来说就好比……就好比鸡肋。”说着指了指桌案上一盘吃了一半的鸡肉道。

  刘备、孙权都不知鸡肋二字作何解释,只当南烨是说兖州位置不好,不如鸡腿可口。但是他们二人身后的诸葛亮和鲁肃却都眼前一亮。

  酒席宴后,诸葛亮与刘备一同回帐问道:“主公可知国师所说鸡肋为何意?”

  刘备喝的有点高,早就忘了宴席上的细节,大着舌头道:“鸡肋?什么鸡肋?”

  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豪爽性情有些无语,他知道刘备虽不像张飞那般嗜酒如命,但也是个酒豪,喝起来绝不含糊,要不也没法跟关羽、张飞凑到一起,又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不过刘备有一点好,就是喝酒从不误事。于是诸葛亮道:“国师酒宴之上欲将兖州让与主公,主公意下如何?”

  刘备虽然有些晕乎,可是思路清晰并不糊涂,小事他可能记不清了,可是有关一州大事他又怎么可能忘记?当时一惊道:“先生莫要诓我,国师何时言过此事?”

  诸葛亮这时才将话题转了回来道:“国师道兖州如鸡肋,便是此意!”

  刘备仔细回想,好像是有这么个话茬,便道:“还请先生明言!”

  诸葛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国师得兖州,守则多费兵马,退又十分可惜,因此犹豫不决。”

  刘备先是恍然,而后又问道:“国师难以决断,却也未曾提及将兖州赠我,先生何故相欺?”

  诸葛亮道:“国师平日果决,少有犹疑,便有不决之事,也有麾下文武出谋划策,何必席间泄露?今显犹疑之态,是试探耳。主公若欲得兖州,可许以好处,劝国师退兵。”

  刘备闻言大喜,兖州与南烨的地盘不接壤,却与刘备的地盘接壤,又有陈留等大城,比并州强多了。而且南烨若连兖州都不想要了,许昌肯定也是一样。就算让刘备用并州换兖州和许昌,刘备也是肯的。于是便对诸葛亮道:“先生有三寸不烂之舌,此事便拜托先生与国师相商,务必助我得兖州之地。”

  诸葛亮并未急于答应,而是皱眉道:“国师于席间对主公与孙仲谋同时提及此事,便是欲令两家相争,恐怕欲得兖州代价不小。”

  刘备听诸葛亮一说,就知道南烨有让两家竞价之意。不过这种通过两家竞争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刘备看来十分合理,换做是他自己也会这么做,总不能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平白送人。

  在大事面前,刘备从不含糊,得到兖州既能增强他的实力,又能消弱南烨、孙权,刘备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当时对诸葛亮道:“兖州势在必得,还请先生不惜一切代价助我得兖州、许昌。”

  诸葛亮得了刘备授权,这才欣然领命。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