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晚风拂柳,凉月当空。

  王协与巫捷拜别出了巫捷府邸。

  门外不知站了多久的甄尧连忙上前恭敬道:“王大人,家兄有请。”

  王协脸上微红,却十分清醒。

  古代蒸馏技术落后,所酿造的酒水度数都不高,王协穿越之前在军中也是极为能喝的人,这点酒不至于让他醉倒。

  飞羽一直紧紧跟在一旁,王协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前面带路。”

  一路入了甄府。

  甄尧将王协带到一处书房内,便自己不进去了。

  书房古典雅致,多是名人字画,屋内只要甄豫一人。

  王协摆了摆手,飞羽便退到门外站着。

  甄豫拱手道:“参见王大人。”

  王协独自坐下,看着甄豫。

  甄豫再次拱手:“多谢今日王大人搭救某弟、妹之恩。”

  王协沉默的看着甄豫一会,微微一笑缓缓道:“甄豫啊,我们有话直说吧。”

  甄豫微微蹙眉,仪态却更加恭敬,他拱手躬身道:“大人请讲。”

  王协起身缓缓踱步:“我选你甄家,自然有我的理由,这你不必知道。我很看好你,也很看好甄家。”

  甄豫低着头没有说话。

  “我在京城也有些生意,你甄家在信都可以与我合作,有什么阻碍尽管开口,我扶植你甄家起来,你甄家便要听话,包括你甄家的子弟将来入仕途,我也可以安排,你觉得如何?”

  甄豫眼中光芒闪烁,他父亲生前不过是一方县令,而如今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可是京中正四品的大官,日后能有此人全力扶持,甄家便算得上是平步青云!

  王协今日已经表明了诚意,他这般朝中大员何等身份,竟然能够先向自己表达诚意,着实让甄豫受宠若惊,也十分不解。

  不过他甄家又能有什么值得王协觊觎的呢?

  他王协与巫捷这般称兄道弟,刺史巫捷都这般逢迎巴结,若是想要他甄家如何,岂不是易如反掌。

  甄豫深深施礼道:“大人,我甄家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王协微微点头:“甄豫呐,以后在外面你我还只是朋友,私底下便叫主公吧!”

  甄豫眼睛一亮,士农工商,他一介士族子弟从商本就让人瞧不起,如今王协愿意让他效忠,这边是拉他甄家重回士族之列。

  甄豫当下高声道:“主公在上,受甄豫一拜。”

  甄豫跪地施了一个大礼,王协侧头看了看他,微笑道:“甄尧的好好管教,他本性不坏。甄逸便让他跟在我身边吧,我带他回京,找个机会安排他当官,也算是给你甄家自己留个靠山。”

  说罢,王协打起了哈欠。

  “困啦!我要回去睡觉了!”王协伸了伸腰,推门而出。

  甄豫看着开门远去的背影,心中澎湃,久久跪在地上忘记起来。

  第二日清晨。

  王协一觉睡到自然醒,他起床打开窗子,见甄逸正站在楼下,王协缓缓下楼。

  甄逸见到王协拱手道:“拜见王大人。”

  王协看着他笑了笑:“不用生分,在外还是叫我王兄,或者主公吧,我的身份不便随意透露。”

  甄逸拱手施礼再拜:“参加主公!”

  王协点了点头,这甄家倒是很上道。

  王协对着杨齐吩咐道:“杨齐,准备一下,我们今日出城。”

  杨齐拱手问道:“主公,我们这是去哪?”

  “走巨鹿,去赵国看看甄豫说的矿!”

  王协说着往屋内走,甄逸在身后问道:“主公,那我呢?”

  “早膳用了没?”

  甄逸恭敬道:“吃过了。”

  王协坐在桌前叫上飞羽与一众弟兄开始吃早饭,王协对甄逸道:“你以后就跟着我了,有什么要准备的,快些回去准备,我们吃完了便走。”

  甄逸点了点头,回去收拾衣物去了。

  王协自打到了甄家的那一刻便想好了要收服甄家,他也早就知道赵国有个废弃矿藏,这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去那途径的巨鹿。

  巨鹿郡乃是张角发动黄巾起义的地方。

  那个马三爷与唐家庄主唐周买马的用途,王协自然清楚,这一切便是为了黄巾起义。

  王协就是想要到这里来看一看,这张角组织的黄巾起义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信都之中,王协就有过留心并未发现什么太平教的信徒。

  不过出了信都一入巨鹿郡的地界,便可见有些村庄门户上挂着黄巾,也在沿路见到布道的法师。

  冀州乃是少有人口众多的大州,比起司隶也差不到哪里去。

  此前到信都是一路赶路,并未在意路边人家,而此番王协为了考察太平教特地多走路少坐马车。

  这一路上流离失所者众多,刚好甄逸也是冀州人士,便问了起来。

  这一问才知道,天下百姓如此的算是许多了。

  王协一路上总是见一群人匆匆忙忙的向前赶,便拉住一位年迈走路慢的老者牵着一个年幼的孩童问道:“老人家,你们如此匆忙是有什么事情吗?”

  那老者神情焦急,却被王协这么个年轻公子哥拉住,老者打量王协一身华贵装扮,身后护卫众多,一时有些慌张和焦急。

  王协命人取来一些干粮和水递给老人,再次柔和问道:“晚辈不解,还请老长赐教。”

  王协又取出一块肉脯递给老人身边七八岁的孩子,孩子眼神惶恐看了看老者。

  王协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吃吧。”

  老者接过干粮,那是一块用优质大米所制作的粱糗。

  老者连连拱手致谢猛吃了几口糗,灌了几口水然后说道:“回禀善人,前面是太平教在布道施粥,我等都是逃难的百姓,遇到了蝗灾,田里的庄家都被吃完了,唯有逃荒。”

  王协粗略算了算,就这么一会说话的功夫,这官道上的灾民便已经有几百人了,如此看来,这怕是整个地区都在逃荒。

  王协拱了拱手,老者带着孙子继续向前赶路。

  王协回到马车对杨齐说道:“走,我们也去前面的村子看一看。”

  王协的车驾自然是比难民快得多,只见远处一个大型村落的广场前,围着很多很多人。

  这广场不过就是村庄中心的一块空地,人来人往灰尘四起。

  这空地上搭起一个简易的台子,一位身穿黑袍道服头裹黄巾的男子闭目盘膝而坐,双膝之上放着一根九节杖。

  而台下是数十位大汉将台子围了起来,后面是两口大锅,柴火正旺。

  一名大汉来到大锅前揭开盖子,热气扑面。

  他将两小袋粟倒入锅中,用很大的木勺搅动了一会而后又盖上了盖子。

  台边几百人的目光都盯着大汉手中的粟米,不少人目不转睛的看着,不时还咽了咽口水。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