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十三节 从此一路艰辛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允中之大难以想象,老朽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最远也只到过杏林城,杏林城被称为“药城”在灵云州金雀国的中部,离这里有五万多里。

  当时老朽年轻做过药运商队的搬运,跟着商队经过两个国家十几个城池走了两年多才到了那金雀国。这金雀国到是国如其名到处可见金雀飞落,因这金雀只喜吃药草,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的药草都能被它找到,所以金雀国大发利市很多人养殖这金雀卖与采药之人,金雀国又是草药集散地采药之人众多,官府从养殖金雀的手中收取税金,这一下两方皆大欢喜。

  那金雀被金雀国定为“国鸟”不许伤害,但是却苦了那些药农,你想这金雀天生能识草药,种植在药田的草药便成了它们的口粮,由于国中有令不许伤害金雀否则重罪,药农想尽办法恐吓但是收效胜微,其中一些年头久的金雀却是不怕那些药田中的恐吓之物照食不误,这样一来国中种植草药之人慢慢减少,倒是被迫演变成另一条和草药有关的行业,贩运草药从中取利。

  那杏林城就是草药集散之地,因为贩卖草药之人众多慢慢有了名气,允中大陆各地药商都去城中开设药铺,使这杏林城不但有了“药城”之说还有一个名称叫“马背托来之城”。”

  这李大爷一说起往事就絮絮叨叨一刻不停的说了下去:“传说有仙人也去寻那金雀,不知道是不是养殖金雀的人故意抬高自己,就算有仙人他那凡夫俗眼又怎么能看的出来。可在杏林城中到处相传,据说有很多人都看见过有仙人踏剑而过,还传说某位采药之人用金雀寻找到一种不知名的草药,被仙人看中交易而去,那采药之人得了仙丹吃了以后强身健体,上山采药如履平地等等不一而足。这样一来使得凡夫俗子修真成风,那些书铺之中顿时多了很多修真典籍,让书铺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可也没听说买了这些典籍去修习有得道成仙的,后来也就慢慢消停下来。”

  虽然李大爷说的兴高采烈,将很多都当神话传说讲给了木岩,但是听者却从里面寻找到很多信息,“金雀国的金雀说不定有些神奇,如果在荒野寻找药草,倒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烦。那仙人的传说也有可能,修真之人修炼,丹药一途不可缺少,想必寻那金雀也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就是不知道金雀是各个都有如此本领,还是个别的金雀能寻找灵草。这灵草可不比普通草药,寻找和采摘都有很多讲究,有些无色无味没有灵气外泄如野草一般,想必那些金雀也不是好辨认的,如果有机会到是可以去看看这金雀到底有什么特殊能力。”想到这里又继续问道:“李大爷,你去杏林城经过的城池都有那些?还听说过别的地方吗?”

  “经过的城池有十几个,这些城池多在两个国家之中,一个是“潘老国”一个是“丰国”出了丰国便是金雀国了。有些城池不是很特殊就不记得了,但是有几个却还记得清楚,其中有一个城池在灵云州东部潘老国西部,此城叫做“红山城”出产铁矿,城中有铁铺提炼成精铁制作兵器,据说专门给官家炼制吹毛断发的利器,而过客一般都会买上一件两件用来防身。剩下的分别有“运城”、“泉城”、“天虎城”、“情怀城”,运城做骡马生意为主,我们曾今在哪里补充马匹,泉城和天虎城分属潘老国与丰国,一个在潘老国最西一个在丰国最东,因为抢占边界资源正在打仗,我等在那有些耽搁等两国之间商谈平息了战乱,才能继续行运所以记得清楚。情怀城在丰国中部哪里却是歌舞升平的地方,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传出许多佳话,我等行途之中也是常常提起用来解闷。”李大爷接着又将听说的一些城池也告诉了木岩,只是有些不详所以也没法判断,其中就包括那都景国的一些城市。

  傍晚时分拜别李大爷,在自家院中站了很久,便化作一条白线向临山城中疾驰而去,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城门之前,木岩看着城门心中生出许多感慨,没有过多停留大摇大摆在城中闲逛了一圈来到那“济草堂”前,济草堂还是象以往一样人来人往,木岩走进里面看见那董世医已经不在坐堂,其它并没有什么变化,在一个伙计处打听原来那董世医已经成为总管,不在堂前诊脉。

  在药店管事处卖了一些平常草药,木岩走出药店向着城中成衣店而去,到了店里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衣服,随口向那衣店掌柜打听:“听说那董世医做了总管?这济草堂现在谁是东家?那张老板被害后,倒是没有破落。”

  “小哥看样子是外地来的吧?这都一年多了本地人都应该知道,张老板死后他的夫人便支撑起了济草堂,倒是管理的不比他丈夫差,因董世医医道精湛并且能配制稀世药丸得百姓信任,便升任为药店总管,总理店中草药进出和药店的药丸制造,如没有疑难杂症却是再也不给人轻易整治了。”说完那衣店掌柜看了一下左右,继续说道:“那药店夫人正是虎狼之年,并且相貌端正,据说和那城主大人暗通款曲,要不然就凭她一个妇道人怎么可能支撑如此大的局面。说到这里还要感谢碧水村中少年,不是他为父母报仇怎么可能提供这大好机会给城主,让其人财两得。想那城主这两年顺风顺水不但得了这娇美夫人和偌大药店,因为筹得国中圣主所需“延寿续命丸”还被封“世袭罔替”,现在这临山城已经成为城主的家族之城了。”

  “听说那碧水村中的少年不是杀人劫财吗?怎么听掌柜的说是为父母报仇呢?”

  “这个是官府对外人的托词,真正原因这城中之人那个不晓。后来有话从官府之中传出,那少年跟随父亲到济草堂中便卖所采草药,卖得十万钜金,回去后便被武林高手将其父母所杀,那通票不知所踪,而少年因为在城中有事躲过此难。而这幕后指使之人据说就是张老板,但是官府中人也没有明确说明。”想了一下又说道:“具有知情人说,那少年父母死后有官府中人前去验尸,并且查到那杀人凶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是隐瞒下来,据说凶手也逃逸了,后来此事在有些人的运作之下就不了了之了。如果不是那少年杀了张老板此事也就会被人忘记,但是正好“延寿续命丸”刚被制成,张老板一死便有有心之人寻找到线索,查出那少年其实在父母死后不久就混入城里的乞丐之中盯上了张老板,半年之后杀了张老板将药丸也席卷而去,接下来在一些商贾巨头故意推动之下此种丑闻便浮出水面,说是张老板雇凶杀人夺其钜金,然后官府里有人得了好处便将此事隐瞒下来。当张老板一死官府为了脸面,在将那少年追入绝地后却是将罪责全部推到少年身上,对外解释说那少年失了父母便认定是张老板派人杀了其父母,在事情没有查明之时却将对国家有贡献的张老板杀害并夺走药丸,而让那真正凶手得此时间从容逃走。”

  木岩没想到这一年之中有这么多变化,便接着问道:“不知道那验尸的仵作和捕快现在如何了?他们没有出来澄清自己吗?”

  “小哥倒是能点住其中关键,那长孙宏在这临山城中也算是厉害人物,查过很多大案,倒是为百姓伸了很多冤屈,所以很多民众却也不相信他能参与此事,后来他自己对天起誓说自己没有从中得任何好处,只是凶手太过狡猾,这次走了眼既然被其骗过没有捉拿到凶手,为了谢罪辞去公职在这临山城中安养晚年了。至于那许姓捕快倒是没有被涉及还是作为捕快头子,在官府任职。有明事者从蛛丝马迹中看出他们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清白,只是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在官府的隐瞒之下那少年又没有强大后助,就没有人在继续追查了。”

  “现在看来当年父母死后官府没有公告和那长孙宏一定有关系,他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别人不知我却是知道,那是因为看张昌发得势怕对自己不利将所有财务退了出去,但是此人确实对民众有些恩惠。那许捕快只是一个捕快虽然贪心也不至死,想他对其中事情并不是知道很多,就算知道并没有害过我父母。而那杀人凶手必须要偿命,他的消息一定要从那长孙宏和许姓捕快身上查出。这样还是不够!我父母生我一场,只要和这有关系的必须要将此事说明,为我父母伸冤!”木岩心中想到。

  在和成衣掌柜谈完之后木岩已经对整个过程了如指掌,从这一天开始临山城中一个月没有消停,一年多以前的杀人夺药凶杀案又被重新翻了出来,首先是一个叫“鬼影奔雷手”的刺客被吊在城门之上,身上用鲜血写着:“碧水村杀人凶手”。

  同时城主发出公告说通过近两年的调查终于将碧水村木姓夫妇被杀案查清,此事和木岩无关而真正凶手是那已故“济草堂”东家幕后主使,并提案彻查碧水村杀人劫财案,涉案贪墨人员。

  长孙宏在凶手尸体挂出当天,在城门楼上将自己所查经过及自己在张昌发处敲诈钜金之事当众宣读,随后还乡再也没有在临山城中出现过。那许姓捕快因为涉及分赃被城主贬值,后来在城中开了个肉铺倒也过得生活。

  而作为“济草堂”这个始作俑者因为张昌发被杀,并没有在受到更多波及,只拿出百万钜金偿还被夺走的通票。这些钜金被木岩给了李大爷,并且通过李大爷将其中大部分发给了村中那些帮助过自己的村民。

  在临山城中还在为此事震惊谈论之时,木岩在父母坟前长跪,一天后一骑一人出了临山城,从此踏入修真历练之路!!!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