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110章 共和国的脊梁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老段当着王平的面接了这通电话!搁下电话,两个男人都沉默而平静的看着对方。

  “易睿就是易思,你听出来了?”段市长说道。

  王平点点头。他跟易思接触的时间多了,对于易思的女孩子的那点心底小心思,王平能隐约猜出来一点!但是,他从来没有向那一方面想过。

  他把易思当朋友,好朋友,哥们的那种。

  这一点很确定。

  “易睿?原来她真名叫做易睿,不叫易思!”

  “是的!”

  王平控制住突然激荡的心情:“那易睿的父亲,就是易文山吗?”

  段市长的眼睛一亮:“你也知道?”

  这令他大大的意外。

  王平点点头。

  前一世的记忆里,易文山名气大极。他早立案留学在外,后来在军事学院里受过培训并成为了一名军人。他参战后立下了很多功劳,老了又成为一名高级顾问,因为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大家都尊他为易老。

  王平前世作为一名特种军人,对易文山的事迹非常了解。今天,无意之中,他竟然跟前世的偶像级人物有了某种奇妙的联系。

  王平心情很激动,但他控制力不错,表面上显得较为平静!

  他忍不住想了解一下易老最近的情况。

  那个了不起的老人,他现在身体好吗?

  退休后在做什么?

  练习书法?

  赏花种地?

  还是依然还在工作?以顾问的方式。

  只要一想起易老的那些传奇故事,王平就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前世里,易老的大名,那简直是如雷贯耳。

  易老可是打了十几年仗的人,而王平前世,虽然也是一个兵,却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而战争打完后易老从文也创造了不少传奇,对外是令那些对手人见人怕的儒将。

  他会的外语可不是一门。

  就这一点,就令很多人望尘莫及。

  易老出去,都不用翻译。

  学贯中西的老一辈人可并不多。。

  王平深呼吸,还是有点小激动:“段市长和易老熟悉吗?”

  段市长笑道:“我曾经在易老手里做过事,在易老没有退休前,有幸跟着易老学习了一段时间。”

  段市长可能想起了跟着易老一起共事的时光,眼角都是浅浅的笑意。

  王平一听就刷新了对段市长的印象,心里莫名的一阵羡慕。

  和传奇人物一起共事过,真是幸运的人啊。

  可能段市长也是一个传奇,只是自己孤陋寡闻,不知道而已。

  王平的心里泛起波澜:“段市长,能不能跟我说说易老最近的情况?他身体还好吗?退休后有什么爱好?如果有机会,能不能帮我带一点我们家乡的农产品给易老?”

  老段微微奇怪的眼神看着王平:“王平,你在农村,人又很年轻,似乎也没有去过上京,怎么会对易老如此热忱的?看起来你很有点崇拜他老人家啊。那么,你是看过他的一些书,还是听人说起过他的事迹?”

  王平表现出来的对易老的崇拜般的热枕令段市长很惊讶,毕竟,他的年龄差距太大,和易老就是不同年代里的人。

  王平说道:“我听很多人说起过易老的辉煌事迹,有关于他的学识的,有关于他的打仗的,还有易老做顾问后的那些故事,总之,我知道得不少,也看过一些他老人家的书。”

  “哦,是谁对你说的那些易老的故事?”

  “王士翔教授,他就住在我们同一个院子里,他留给了我很多书,也教给了我很多农学知识,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人生的指导老师。”

  “上京农学院的王教授?”

  “是的。王老师博学多才,专业的农业领域是再生稻。”

  “那么你学习到了一些再生稻的知识吗?”

  “知道一点皮毛。”

  …………

  两人越谈越投机,最后从王教授的农业领域又说回到了易老。

  段市长一一回答了王平的提问,满足了王平对易老退休生活的好奇。

  然后,段市长刻意的从易老聊到了易思的身上。

  这是他心里的主要目的,关键问题。

  段市长郑重说道:“易思就是易睿,而易睿就是易老的小女儿,掌上明珠,虽然她对你有了感觉,但是,我知道你们两人并不合适。”

  王平沉吟,根据前世的记忆,易思会很快出国,走上属于她的外交职业之路。就算他们两人想在一起都不可能,会很自然的分开。

  “我想请你远离易思。”

  王平沉吟说道:“我和易思,根本就没有任何开始,我们仅仅是熟悉的普通朋友,最普通的朋友。她在这里的工作完成后,就会踏上自己的前途,而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们很自然的就会分开,想见面也将很难了,所以,段市长,你不要为这件事情操心了吧。”

  这件事情,也许不说还更好一点,两人自然分开后,不联系,各忙各的,就算有点心思也淡了。

  看段市长忐忑的神情,就好像易思是他的女儿一般。

  段市长目光变得柔和:“王平,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易思不明白。你不和她说清楚,她就会有心事,不管走到哪里人都无法轻松。”

  “你要我怎么做?”

  “对她明确说不。”

  “这一专门去说明,会不会适得其反?在我这里,我和她之间,只有兄弟般的友谊。我们就是普通朋友关系,无须刻意去挑明了说罢。”王平说道,“她去国外上班,我在农村种地,时间一长,自然就淡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