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五十七章、元宵(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这天晚饭后,子晴正帮着沈氏收拾碗筷,子福突然钻进来,“娘,家里有松油枝吗?”

  “呀,坏了,我给忘了这事。糊涂了,快去你三叔家要点吧,还有,跟你三叔说一声,明天家里来客人,后天去找桂花树吧。”沈氏忙道。

  子福和子禄出去了,子晴也没敢问他们要松油枝干什么,怕露馅。

  没一会儿,他俩就抬了一筐的松树枝回来,子晴才知所谓的松油枝就是松树枝上有一大块深颜色的松油的那种,上一世她也见过,这种松树枝特别好点燃。

  果然,天一擦黑,子福就用打火石点燃一根松油枝,然后和子禄围着自家新房的外墙,每隔六尺左右放一根松枝,松枝基本一尺来长,全都点着了,一圈明晃晃的火焰烧着,子晴都有点心颤,这万一要把房子烧了,啊呸,乌鸦嘴,子晴自己就手拍了自己一下。

  难怪她出门发现有的房子墙基总有黑的像是被烧的一节,而且是很有规律的隔一段黑一段,敢情这里的人没有钱做花灯,就自己烧火玩。

  沈氏说了,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都要亮。

  “娘,这也不是灯,是火呀?”子晴驳道。

  “这么亮,怎么不是灯?你以为是城里的那种花灯?乡下人家可不都这样,你们出去看看,外面亮堂堂的,跟灯有什么区别?”沈氏说道。

  是够亮的,子福带子晴、子禄、子寿出门去村子里走走,发现几乎家家的墙基都点着灯。

  子晴问道:“大哥,为什么不做花灯?不就是用细竹条扎个骨架,再糊上纸,点上蜡烛不就可以了吗?”

  子福摸摸子晴的头说道:“晴儿说的是城里的那种花灯,据说城里的元宵节很热闹的。我们乡下这边没有,等明年大哥一定给晴儿扎个花灯。”

  子晴一听,顿时想到了明年,哦,不对,应该是今年,今年可以扎红灯笼卖了,大红的灯笼往门口一挂,多喜庆。

  回到家,火还正旺着,几个人围着烤火,也不知道什么时辰了,曾瑞祥对子福说道:“把爆竹放了吧。”

  于是,在厅堂的空地上,子福准备了一小挂鞭炮,曾瑞祥准备了一个木盆在旁边站着,等子福一点着,他就把木盆盖上去,说这叫闷炮,驱鬼的。

  子晴还未见过在家里这样放鞭炮的,只觉得好玩,在厅堂放了还要到东西厢房和门房放,她一路跟过去,要是有一个没闷好,不响,不但要重闷,曾瑞祥还要对着房子四角作揖,念叨什么“对不住,不知冲撞了哪路神仙,年也过完了,恭送各路神仙回家,一定要找到回去的路。。。”

  这回子晴可没敢笑出声,不过内伤了。

  这一天真是太搞笑了,子晴自己偷着乐了半天,想着要是去祭祖还不定有什么好笑的事呢。

  “啊,不对,各位祖宗,小女唐突了,不该拿祖宗们逗笑。”子晴生怕祖宗们怪罪,忙自己叨叨着告罪。

  忽而,自己忍不住又哈哈大笑起来,待她看见一屋子狐疑的目光投向她时,才尴尬起来。

  子晴不知道的是,她在梦里都笑得嘿嘿的,让子福觉得有些瘆得慌。

  次日,吃过早饭没多久,何氏领着沈家一大家子来了,沈建仁一家也在,他们一般会在老家过完元宵节再回萧家住两天,然后从这边直接回林县的家。

  沈建仁还是有些见识,一眼看出厅堂家具的不俗,笑着说:“小妹如今比三哥我还阔气了,居然用上这么好的家具,一年的功夫,真就翻身了。”

  一番厮见问好,没等落座,众人各屋子转了一圈,有人是第一次来,无不惊讶赞叹,得票最高的是灶房和净房,连萧氏也说要回去把房子改建了。

  看到有几间屋子还空着,有人询问缘由,沈氏解释说有些家具没做完,本来今日木匠该进门,改明日了。

  晚饭是早早吃好的,饭后留下来喝了一会茶,沈建山和沈建水两家就回去了,何氏留下来住几天,沈建仁一家是去萧家那了,萧氏说要回去好好陪陪她老娘。

  子晴隐约好像听说萧家要搬走,没听真,想着过几日有空去找秀水问问。

  这天晚上,何氏和子晴住西次间,子福带着子禄和子寿住东厢房北屋,那是沈氏以前用的床,重新刷了一遍漆,南屋是木工干活的屋子。

  临睡前,沈氏特意给何氏烧了热水洗澡,母女两个在里头细细地说了许久的话。

  元宵节过后,沈氏开始打点子福出门要带的东西,衣裳,书籍,鞋袜等,沈氏还特意买了张羊皮做了两双靴子,给曾瑞祥和子福一人的,边角料也给子禄凑了一双,子晴的是那双是她挣钱后强烈要求她娘买的现成的。

  不到两天时间,年前打的樟木箱子就装了满满一箱,临走时,沈氏很舍不得,拉着子福的手不放,子福靠在沈氏身上,第一次离开娘离开家,总归是不舍,再说他还不到十一岁。

  出了大门,子福拍着子禄肩膀说道:“大哥走了,你一定要看好弟弟妹妹,放学回家不要在路上耽搁,早点回家多帮娘做一些事。”

  子禄眼圈红了,只会低头答应着。

  送走子福,子禄也要去私塾了,子晴给做了一个书包,练手的,本来想做双肩包,可惜技术不过关,只能来个简单点的,用的是墟市上买的最粗糙的布,够厚实。

  “二哥,怎么样?喜欢吗?要知道这可花了我一天的时间才做好的。”

  “喜欢,只要是晴儿做的我都喜欢。”

  子禄一向话少,不过子晴看出来了,穿上长衫背上书包要去学堂,子禄的心情还是很兴奋的,在子晴和子寿的面前转了好几圈才出的大门,出了大门又跑回来说道:“晴儿,你那里有什么力气活等我放学回来再做。”

  说完又一溜烟地跑了。

  子晴确实有点力气活要做,她开始育西瓜苗了,上次的黄瓜苗已长出了嫩芽,说明她的方法还是管用的。

  只是家里有徐师傅在,过几天李师傅也会来,子晴不想被人发现,只得找了几个坛子,让子禄搬到木房那边去泡种,晚上也拿稻草保温,偷偷摸摸干了三天,还好没被发现,不过这回这些种子就不能埋在小院子内了,只能埋到外面的菜地去,那边现在是空地,外人一般不过去,不易被发觉。

  子晴把盖稻草的活也交给子禄了,正好他放学回来偷偷抱几捆稻草去盖上,早上他起得早,一起来就去揭开,外人也就发现不了。

  院里的油菜条也已掐了个七七八八,卖了不到八两银子,子晴想把剩余的油菜翻到地里沤成肥料,可她不清楚这油菜成肥料需要沤多久,近期因为何氏在,老爷子也不怎么过来。

  子晴正发愁找谁问去,曾瑞玉来了,他说十来天差不多了,不过看过地里的油菜后,他说还能掐几批,现在就翻地有点可惜了。

  曾瑞玉这次来是告知田里的油菜和麦子要下肥了,忙了六七日才完。

  子晴攒的鸡粪都倒到空菜地去了,还有过年这段日子洗鸡洗鱼洗肉的血水,全倒去沤肥了。又过了七八天,子晴见油菜条再掐不出什么来,就央她三叔把油菜地翻了,那边的空地也平整了,给她三叔凑了十天的活,三叔拿了三串钱喜滋滋地走了,让子晴的心里很是有些酸楚。

  看来,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头脑,自家这块荒地买的真是太值了,别人都嫌太荒也太沙了,可用来种西瓜种土豆正好。十五两银子一年就翻了十多倍。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