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十三章、一笔小财(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子福刚一下驴车,东西还没送回家,子晴就把他拽住了,她急于想知道自己出的主意好不好,东西可否卖出去。

  “娘,你看,我就说到家妹妹肯定要迫不及待地问这件事。晴儿呀,就是一小财迷。”子福打趣道。

  “讨厌,大哥最讨厌了。娘,你看,大哥就知道欺负我。”子晴扭着身子抓着沈氏的衣角,丝毫没意识到自己是在撒娇。

  “好了,不逗你了,今天我和你二哥把对联全卖出去了,城里人太多了,办年货的,卖年货的,卖菜的买菜的,啧啧,太热闹了。下次大哥带你去,这次大哥从城里买得红纸比咱镇上的还便宜一文钱,我把挣的铜板都换成纸墨了,这些卖完之后就不卖了。”子福摸摸子晴的头,说道。

  一家子进屋了,沈氏把买的布料拿出来,给子晴买的是一块大红的棉布,给家里的男孩子买的是一块粉蓝的棉布,给田氏买了一块枣红色的,曾老爷子的是深蓝色,唯独没有曾瑞祥和沈氏自己的,子晴见了心里一酸。

  沈氏让子福把给老爷子和田氏的布料送过去,“就说是你们几个卖对联的钱买的,孝敬你阿公阿婆。”

  子晴听了忙跟上。

  田氏看到子福送来的布料,脸上的笑容热切多了,忙接过去,说道:“我大孙子还真本事,这么小就会挣钱,难得的是还知道惦着阿公阿婆,告诉阿婆,你挣了多少钱?”

  “阿婆,没多少钱,就够弟弟妹妹们过年做件新棉袄,今天都花了,可惜时间太短了,要是早点准备,兴许还能给我爹我娘挣出一件衣裳钱来。”子福回道。

  子晴看着大哥说谎连眼都没眨,没想到大哥小小年纪也挺有心眼的。

  “子福,没给小姑买点什么,小姑白对你好了。”秋玉一见子福的手空了,急忙问道。

  子福听了闪过一丝难堪,正想说什么,老爷子和曾瑞庆进来了。

  原来,曾瑞庆也是放假回家过年了,在街里碰到老爷子就一起进来了。

  田氏把布料抖给老爷子显摆,又把夸子福的话重说一遍,正说着,周氏带着子萍又进来了,老爷子自是高兴,原本他就最看重这个大孙子的,这下心里更自豪了,不过曾瑞庆和周氏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

  偏生子萍问道:“怎么还不吃饭啊,我都饿死了。”

  “吃吃吃,你就是个饭桶,就会蠢吃蠢做,看看人家,这么小就会动心眼子,一天到晚什么家事都不做,就会给自己家挣钱。哪像你,就会跟你娘似的,一天到晚忙得累死,也没人说你一声好。”

  训完孩子,周氏忽地又转向了老爷子和老太太,“爹、娘,话说回来,咱家还没正式分家呢,子福挣的钱是不是该交公啊?”

  这话着实有点突兀,让沉浸在喜悦中的老爷子和田氏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

  子晴推了推子福,子福忙把话接过来,“大娘,我没挣到多少钱,今天都花光了,也就我娘看到弟弟妹妹的棉袄都破了,要过年了也没钱置新的,这不才让我们试试的。”

  “就是,小孩子瞎搞的,能有几个子,再说也都花了,就算了。”田氏总算反应过来了。

  “好了,吵什么吵,开饭。不用眼红别人有新衣服穿,我这次回来也给你娘俩买了布料,过年你们也有新衣服穿。”曾瑞庆的话让这顿午饭在沉默中开始了。

  不管怎样,这一关算是过了,子晴也才意识到子福为何答应要给阿公阿婆买布了,否则,今天这一关绝对不好过。

  来了也有一个多月了,子晴是深知自己一家没什么地位的。

  次日,因着是小年,沈氏很是忙碌,一大早要杀鸡,要做早饭,还要和周氏做各种甜的糯米果,有炸的,有蒸的,小孩子都撵出去了,怕偷吃。

  东西做好了要先祭灶神,祭完灶神老爷子又拜祭了祖宗,最后田氏才给每个小孩一人分了一块,剩下的藏起来不知留着干什么了。

  曾瑞祥这天没出去,想是见到孩子们卖对联的甜头了,一整天躲在子福屋里写对联。

  子福说二十五大墟市去卖一天,剩下的就二十六日拿去去安州城里卖,卖完了今年就不弄了,安心帮家里干活。

  二十六一大早,子晴还在睡梦中就被子福叫醒了,因为前一天晚上子晴好不容易央求母亲同意她和子福去城里,留子禄看子喜,好在是姑婆自家的驴车,若非如此,沈氏不会同意的。

  上了驴车,子晴依旧睡意朦胧的,没办法,这具身子实在是太小了,说是五岁,实则四周岁多一点,她也是才搞明白,古代人是用虚岁算年龄的。

  好在安州城真不算远,估计也就半个来时辰吧,子晴就听见说到了,忙掀了车帘一看,果然一座城墙立在眼前。

  城墙和城门都没什么稀奇的,和子晴上一世从电视里看的差不多,也是一堆人排着队在城门口候着进城,还好,进城不需要检查也无需交钱。

  进城后,街道两边的房子大多是平房,拐到商业街这边才看到有二层的,据子福说大多是食肆酒肆,农贸市场在商业街的街口,里面的人真是摩肩接踵的,嘈杂的很,萧福生送他们到这,约好回去的时间和地点就去办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子福带着子晴驾轻就熟地摆好了地摊,今天带了六百来副对联,估计卖完得一会,子晴想一个人去转转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农作物,毕竟家里过完年就彻底分家了,总得打算好种点什么经济作物。

  还有,这个时空既然有花生和玉米,她想去找找看看有没有土豆和番薯,一来是这两样东西比较高产,二来是不挑地,土地贫瘠些也无妨,三来是新式作物,若是能打个时间差说不定就能挣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可子福说什么也不敢答应她一个人逛,子晴只好安下心来吆喝,这样才能卖快点,早点卖完好有时间做别的。

  好不容易来一趟安州,总不能空手回去。

  众人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吆喝卖对联,梳着简单的包包头,身上衣服虽然旧,但是很干净,小女孩的声音脆脆的,甜甜的,一点也不怯场,都很惊奇,不一会就围了不少人过来。

  对联卖的很快,子晴卖,子福收钱,两人配合默契,也就花了一个多时辰就全卖完了。

  看着眼前一箩筐的铜板,还有子福身上那个沉甸甸的布袋,子晴真心发愁怎么把这些铜板带回去。

  财不露白的道理子福也明白,好在箩筐里早就铺上了一层稻草,再加上临近年根下,可能怕有人闹事,时不时有衙役在市场里转悠,倒是不担心有人当街抢劫。

  子晴出了个主意,说是找个钱庄兑换成银子,这是她上一世从网络小说里看到的。

  还别说,这一招真行。

  好在钱庄不远,就在街口,子福一个人跑过去打听了一下,很快就带着一个小徒模样的男子过来了,男子帮着子福把箩筐抬进了钱庄。

  子晴是第一次进钱庄,感觉跟她从电视里看到的当铺有点相似,柜台很高,别说她了,就连子福也够不到。

  好在掌柜的还算和气,看在他们抬了一箩筐铜板进来的份上,找了两个学徒出来帮忙数钱。

  子晴也才知道,这铜钱和银子并不是随意兑换的,虽说一两银子等同于一千文钱,但一千文钱却兑换不来一两银子,需要加一点费用。

  好在这笔费用不高,算是点辛苦费,加之对方见子晴兄妹两个年龄小,且这笔铜钱又是子福写对联卖来的,少年郎小小年纪有这本事,将来的前程定小不了。

  再则,对方也从子晴两个的衣着上看出这是一户农家子弟,几十文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一户农家就未必了。

  于是,掌柜的发了个善心,免费帮他们兑换了五两银子。

  子福接过银锭没敢仔细看就放在箩筐里藏好,两人没敢再去市场,

  毕竟对两小孩来说,五两银子真真是一笔巨款。

  从钱庄出来,子晴看到旁边有个大的杂货店,倒是拽着子福一起走进去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