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八百九十四章 纵容教案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

  三岔河口是天津海运和漕运的必经之地,也是天津最早的货物集散地,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天津有名的商业中心之一,随着铁路的开通漕运的衰落,这里一度有些萧条,但在天津开埠之后,海运越发的兴盛,三岔河的繁华更胜往昔。

  在距离狮子林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哥特式大教堂——圣母得胜堂,因教堂是在原来的‘望海楼’旧址上建立的,天津人都称之为‘望海楼教堂’,这是法国人修建的天主教教堂。

  紧邻着‘望海楼教堂’的则是教堂开办的一家名叫‘仁慈堂’的孤儿院,因为主要以收养婴幼儿为主,所以又叫‘育婴院’。

  一辆马车缓缓的在‘仁慈堂’大门对面停下,三十出头的杜明堂坐在车里没下车,而是静静的打量着大门紧闭的‘仁慈堂’。

  元奇在广州和上海都开办有规模不小的义学,主要生源就是来自各地赈灾时收容的孤儿和一些弃婴,当然弃婴基本都是女婴,这次天津赈灾,遭遇西洋教会肆无忌惮的跟他们抢生意,这事还真有些出乎杜明堂的意料。

  起初他也没当回事,西洋教会开办孤儿院收容孤儿,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各个通商口岸都有,毕竟西洋教会在大清传教不易,开办孤儿院既是做慈善也能培养教徒,可谓是一举两得,花银子奖励送孤儿来的人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初元奇急于扩大义学规模时也采取过奖励的措施。

  不过,在得知‘仁慈堂’收养的婴幼儿接二连三的死亡这一消息之后,杜明堂对‘仁慈堂’立刻生出来浓厚的兴趣,他隐隐觉的这个一个机会。

  车门一开,一个二十多岁留着辫子穿着长衫一副士子打扮的宋子皋钻了进来,“杜兄怎的突然对‘仁慈堂’感兴趣了?”

  杜明堂径直问道:“仁慈堂死了不少婴幼儿,可是确有其事?”

  “有!”宋子皋干脆的道:“这段时间确实是死了不少,应该有五六十个了。”

  杜明堂眉头一皱,“怎么回事?疫病?”

  “不清楚。”宋子皋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下,他才道:“一直以来,仁慈堂收养的婴幼儿死的都挺多,能存活下来的极少,十不存一。”

  十不存一?这是什么情况?杜明堂一双浓眉登时皱了起来,婴幼儿的死亡率是高,但怎么也不至于高到如此地步,“这’仁慈堂‘是不是有什么有古怪?”

  宋子皋低声道:“其实很多婴儿送进去的时候,已经快死了。”

  杜明堂追问道:“快死了还收?还拿银子买?”

  “其实也不是拿银子买。”宋子皋道:“起初只是奖励那些捡到弃婴并将婴儿送来’仁慈堂’的好心人,以鼓励更多的好心人将捡到的弃婴送来‘仁慈堂’一来二去就变了味,见的有利可图,不少游手好闲,市井无赖或是买卖搜罗或是坑蒙拐骗,将婴儿送往‘仁慈堂’以获取奖励。”

  杜明堂追问道:“快死的也要?”

  “要。”宋子皋点头道:“只要是还喘气的都可以,奖励都是一样的。”不等杜明堂追问,他就直接道:“没人知道那些个洋教士是怎么想的。”

  这事不仅是透着古怪,而且透着邪门!杜明堂沉默了一阵,沉声道:“查,尽快查明这些个西洋教堂的育婴堂有什么猫腻!”

  ‘仁慈堂’收容的婴幼儿频繁的死亡不仅引起了杜明堂的注意,也在天津逐步的散播开来,加上天津城里婴幼儿失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将怀疑的目光对准了买卖婴幼儿的‘仁慈堂’。

  城内外也是谣传四起,有说洋人吃婴儿心肝来延年益寿;有人说洋人专门挖婴儿眼珠、心脏做药引;还有说婴儿眼珠能炼水银,各种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传言跟长了翅膀一样四处传播,弄的天津人心惶惶。

恰在这个时候,乱葬岗又发现了大量的婴幼儿尸体,尽皆是开膛破肚,惨不忍睹,消息一传开,更是坐实了那些个谣传  天津县衙抓住了两个人贩子,其中一个还是‘教民’,无独有偶,天津百姓也当场抓住了一个用迷药迷昏孩子正准备拐走的人贩子,当场就扭送县衙,一审之下,三个人贩子尽皆供认是将孩子卖给了‘仁慈堂’连价格都是一致,一个孩子五块银元,而且还供出是‘望海楼教堂’华人司事王三提供的迷药。

  这一来无疑是坐实了‘望海楼教堂’买卖婴幼儿的事实,不过,知县刘杰却是犯难了,他很清楚这事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丢官革职的下场,当即就上报给知府张光藻。

  知府张光藻是个官场老油子,升衙细审之后心里暗暗叫苦,直接向坐镇天津管理洋务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禀报。

  第二天一早,完颜崇厚就带领知府、知县提押着人犯前往‘望海楼教堂’,天津百姓一看这架势,纷纷跟随在后去看热闹或者是说为父母官们壮胆。

  崇厚的本意是逼迫教堂交人,当堂审讯,与几个人贩子对质,但望海楼教堂压根就不理会,直接说教堂里没有王三这个人,崇厚既担心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也没胆子公然强行闯进教堂搜捕,他很清楚,涉外的事情很麻烦。

  交涉了一番之后,教堂一口咬定没有王三这个人,崇厚在无奈之下也只得率领一众官员衙役悻悻而去。

  官员们走了,围观的百姓却没散去,毕竟是铁案如山,再则天津的百姓对于洋人不仅不怕反而还有种优越感,毕竟当年天津一战,大清可是将英法西荷联军打的溃不成军。

  被那么多人堵在大门口,教堂自然不干,派出一些教民驱散劝解,双方很快就发生口角,继而相互谩骂,进而发展到相互殴打。

  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毕竟是占据着主场优势,很快,汇聚到望海楼教堂的百姓就越来越多,见势不妙,教堂人员连忙紧闭大门,躲在教堂不敢出来。

  围观的百姓不解气,开始向教堂里扔石头、垃圾。估计什么烂菜叶、破鞋底儿都被掷了进去,什么恶心扔什么,什么解气扔什么。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曹根生快步走进房间,朗声禀报道:“大掌柜,天津爆发大规模突发性群体事件,数千百姓围攻法国望海楼教堂,据悉,是教堂涉嫌买卖残杀婴幼儿。”说着,他上前两步呈上电报。

  看完电报,易知足脑子里立时蹦出一个名词——天津教案,略微沉吟,他才吩咐道:“密切关注!随时禀报情况。”

  待的曹根生退下,赵烈文有些疑惑的道:“天津这事难道还会进一步发展?”

  天津教案是颇为有名的教案,易知足印象颇深,自然清楚这事没那么简单,不过,这事也不好解释,笑了笑,他才道:“惠甫不会觉的这事很简单罢?”

  这事不简单吗?赵烈文琢磨了一阵才道:“不会是保皇派想利用民意抵制洋人,继而以此做文章反对宪政罢?”

  天津教案的背后有如此复杂?这想象力真够可以的,易知足当即顺水推舟的点了点头,“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见他赞同,赵烈文连忙道:“眼下是朝廷推行宪政的关键时期,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真是有人在背后操纵或者是推波助澜,咱们也是鞭长莫及。”易知足缓声道:“暂且观望罢。”

  天津的局势很快就进一步恶化,推波助澜的不是大清的官员,而是法国驻天津的领事——丰大业。

  天主教教堂被数千百姓围着丢石头丢垃圾,虽然人员没什么伤亡,但教堂的玻璃被打烂不少,更为严重的是这无疑是在践踏法兰西的尊严,身为法国驻天津领事,军人出身的丰大业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立即派人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让他派兵镇压。

  崇厚却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儿的态度,不肯派兵。

  到的下午,围在望海楼教堂的百姓不仅没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丰大业再也坐不住,率领着租界的‘救火队’怒气冲冲的赶到三口通商衙门,直接闯了进去,一见崇厚就破口大骂,并且掏出随身佩戴的手枪随手放了一枪。

  见的丰大业开枪,崇厚吓得连忙躲进了房间,丰大业不依不饶的在客厅里摔茶碗、拍桌子骂个不休,崇厚只得出来好言好语的将其打法走,心里却琢磨着该怎样杀杀法国人的气焰,挽回点颜面。

  此时的衙门外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一大片百姓,都是从教堂那边跟随着丰大业过来的,有看热闹的,也有威慑的意思,天津知县刘杰在闻报之后生怕出事带着三班衙役匆匆赶来维持秩序。

  丰大业从衙门出来正好碰上匆匆赶来天津知县刘杰,他清楚知道这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个天津知县而起,放才一枪吓住了崇厚,他又故伎重演,拔枪出来随手一枪,不曾想刘杰身边的一个长随应声而倒。

  一见洋人开枪打死了人,围观的百姓登时一拥而上,将丰大业乱拳打死,连同他的随身秘书也跟着被打死,而用来装门面的‘救火队’一见这局面,立马四散逃命。

  愤怒的人群随即又赶回望海楼教堂,冲进教堂杀死两个神父,把天主堂烧了;再到天主堂东边的领事馆,杀死了另一个秘书及其妻子。

  彻底失去控制的人群又到仁慈堂杀死10个修女,放出150多个孤儿,然后将仁慈堂付之一炬。

  整个天津城彻底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人群,见洋人就杀,连信教的教民也不放过,见教堂就烧,短短三个小时,4座英国人的教堂与2座美国人的教堂也被烧毁。

  一直到大批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北洋水师官兵进城实行戒严,天津城才安静下来。

  京师,紫禁城,军机值房,总理大臣恭亲王奕焦头烂额的看着手中的电报,三个小时的骚乱,七座教堂被烧,二十多个洋人被杀,除了法国人之外,还有三个俄国人(被错认为是法国人),另外还有四十多信仰西洋教的教民。

  他很清楚,天津这场骚乱必然震惊中外,西洋各国必然会联名抗议,这事若是不能妥善处理,直接影响大清在世界各国的形象!

  只是,天津这个烂摊子,该派谁去收拾?思来想去,还是让元奇派人最是适合。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看完电报瞟了一眼站在窗口抽烟的易知足,说实在的,天津这事如此急转直下,令他心里十分震惊,多大点事,居然引发如此大的骚乱,要说这事背后没人操纵引导,他还真不相信。

  沉吟了片刻,他才斟酌着开口道:“会不会是太后?”

  “不太可能。”易知足转过身来,“这事针对的是法国人,若是针对的英国人,或许还有可能是太后。”

  赵烈文微微点了点头,如果说要利用民意制造事端,蓄意挑起战争,英国人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法国人!等等,法国人?他眼皮一跳,该不会是易知足在背后操纵吧?

  易知足哪里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缓声道:”出了那么大的事,法国人会是什么反应?”

  赵烈文不假思索的道:“强烈抗议,以战争威胁!”

  “这个可能很大!”易知足点了点头,“极有可能会联合英国一起出兵。”

  赵烈文反应一点不慢,当即试探着道:“大掌柜该不会是在为出兵西北寻找借口罢?”

  “能有借口自然更好。”易知足缓声道:“毕竟西北扩张国内有不少人是持反对态度的。”

  赵烈文看了他一眼,“会不会影响普法战争爆发?”

  “不会。”易知足笃定的道:“欧洲才是英法的根本。”

  话没说完,曹根生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内阁总理大臣来电,希望元奇派员前往天津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