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无论是尼尔达西还是克里斯范朋克,对于“黑天鹅”的赞誉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他们的言论也是整个北美地区影评的一个缩影,“黑天鹅”几乎得到了所有媒体众口一致的赞誉,而他们认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经典佳作,埃文贝尔对于心理学元素的灵活运用,无疑是最大的成功。
埃文贝尔在电影之中,对于镜子的巧妙运用贯穿全片,这是典型的心理学暗示,包括人物在镜子中折射的位置、模样、处境都带有深刻的心理学效果;现实与虚幻之间并不存在鲜明界线的手法则是对“现实与超现实”的混淆,就好像“穆赫兰道”将梦境刻画得如同现实一般,从而达到让观众无法分辨现实和非现实的区别;最值得一提的是埃文贝尔将黑天鹅翅膀破茧而出的这种人格分裂通过妮娜肩胛骨处的伤口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在故事最高潮的部分,翅膀从伤口出生长出来的画面让人毛骨悚然之余,却也将人格分裂的过程用最真实的手法呈现了出来……
毫无疑问,埃文贝尔对于心理学的巧妙运用,可以清楚地在电影任何一个角落看到,包括妮娜每天搭乘的地铁、卧室的布置、性.元素的暗示等等,甚至就连妮娜的服装、发型等等都有着与剧情天衣无缝契合的作用。
“黑天鹅”和“盗梦空间”一样,是一部值得人们反复去观看、反复去研究的作品,不过“盗梦空间”的深奥是在于一个全新的故事体系和架构,但“黑天鹅”的深刻却是来源于无数的细节,每一次观影都势必会有全新的感受。
对于“黑天鹅”之中诸多的心理学解释,人们基本上认同尼尔达西在“纽约时报”的言论。莉莉代表的是妮娜向往的对象、同时也是竞争的恐惧;贝丝象征的是妮娜对职业生涯的憧憬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托马斯则是妮娜对于完美追求的化身和向导。
目前关于剧情最大焦点都集中在了莉莉和贝丝身上,比如说表演前夜,妮娜在舞蹈室熄灯之后看到托马斯和莉莉在交.欢是否是真实的,还是幻想;再比如说妮娜看到莉莉勾引王子的演员大卫,导致大卫在表演过程中托举妮娜失手,这又是幻想还是真实;还有就是莉莉和妮娜的那一夜风.流真的只是妮娜的幻想吗,还是莉莉故意不承认的……
诸多的争议和讨论,这也是埃文贝尔作品的惯例,引发热烈的讨论才是正常情况,同时也证明了“黑天鹅”之中的细节有着无穷的挖掘潜力,值得人们再进一步研究。但是这些争议一直都没有锁定在母亲艾瑞卡这个角色身上,一直到又一种全新的观点冒出头之后,这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一部分观点认为艾瑞卡就是女权的象征,强势霸道的控制欲直接导致了妮娜的人格分裂;而另外一部分观点则认为艾瑞卡其实是妮娜的第三人格,这是隐性人格,同时也是主控人格。第二种观点冒出来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将“黑天鹅”整部作品的深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巅峰。
第二种观点是由心理学的专业杂志提出来的,撰稿人赫然是穆勒兰斯,埃文贝尔在哈佛大学期间的导师,而这篇文章居然被专业杂志刊登了,确实是让人侧目。
“艾瑞卡其实是并不存在的,而是妮娜心中自律性的一种潜意识意向。妮娜的母亲也许在她幼年或者少年时期就离开或者去世,但是她脑海中一直保留了对艾瑞卡严厉、谨慎的形象,并且母亲对待她的方式一直保留着一个小女孩的严格和限制,甚至她的房间都是按照幼时的方式进行布置。艾瑞卡就是妮娜的隐藏人格,同时也是主控人格,控制着妮娜白天鹅的显性人格。
这个理论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来讨论其真实性,首先是所有艾瑞卡对妮娜讲的话,都是妮娜的自我激励,她依靠着精神上对自己有着高期待、严格要求的母亲,这股力量不断推动着她前进,甚至是逼迫她前进,她的人生就是在遵循着艾瑞卡之前失败的人生重新爬起来在前进着;另外一方面,艾瑞卡还是妮娜心灵软弱时的港湾,当她面对困难时会选择向母亲倾诉,当她情绪开始躁动时母亲会通过电话遥控,当她自我失控时母亲的形象将会是最后的一道锁。
简而言之,艾瑞卡就是妮娜分裂出来控制自己的主人格。埃文贝尔对于这一点,从电影的许多细节都透露了出来。
从大局观而言,艾瑞卡从头到尾只出过家门一次,那就是为了买蛋糕——至于最后一幕在剧场出现那则是妮娜自己的幻想。
而且艾瑞卡至始至终只和妮娜发生过对话,除此之外,包括出现在妮娜家门口的莉莉也没有和艾瑞卡有直接对话,仅有一次,托马斯表示艾瑞卡打电话过来说妮娜身体不舒服不能登台了,但这并不是面对面的对话,完全可能是妮娜被艾瑞卡人格控制之后打的电话。
细节方面,第一个就是吃蛋糕的场景,当妮娜拒绝吃蛋糕时艾瑞卡就大发雷霆要把垃圾丢掉,这实在太过异常,这更加像是妮娜自己买了蛋糕回来庆祝,但艾瑞卡的人格却自律地要求妮娜不能吃太多。在这里,艾瑞卡人格更像是妮娜内心的一个自律阀,督促着她去实现母亲没有能够完成的梦想。
再就是妮娜自.慰时突然看到了艾瑞卡,这就更加不合理了。因为在此之前妮娜并没有什么不正常,艾瑞卡完全没有必要在床边守候一夜,而这时候显然是艾瑞卡作为自律人格再次出现,表示妮娜对于自己的放纵感到羞愧。
莉莉找上门向妮娜道歉,找她一起出去喝酒,在这里,艾瑞卡和莉莉也没有任何对话的过程,即使是莉莉、妮娜、艾瑞卡同时出现的场景,艾瑞卡也是通过妮娜与莉莉对话,这就是内心斗争方式的具体化,与‘搏击俱乐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妮娜幻想之后莉莉在家里过夜之后的第二天,艾瑞卡冷漠地看着妮娜迟到并且错过重要彩排,既然莉莉没有和妮娜一起回家,那么艾瑞卡只是看到妮娜出去喝酒之后回来很晚的女儿而已,如果她是真实存在的,肯定不会放任妮娜的职业生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坐在沙发上的艾瑞卡,更像是妮娜自我愧疚的挣扎。
妮娜第二次到医院去探望贝丝时,她看到贝丝在自我毁灭时,同时闪过的脸庞不仅有贝丝的有她自己的,还有艾瑞卡的,这就说明其实妮娜内心一直是在挣扎着的。艾瑞卡因为怀了妮娜而不得已放弃了自己芭蕾舞演员的梦想,这种梦想被从小就灌输在妮娜的思想里,而贝丝就像是艾瑞卡没有怀孕之后取得成功的形象,但最终却堕落了,艾瑞卡的形象在这一刻与贝丝重叠在一起,更加可以看出妮娜在反抗艾瑞卡这个人格控制时的挣扎。
在这里,埃文并没有清晰地为观众解答:到底贝丝是自残,还是妮娜伤害的,其实在这里最主要揭示的是贝丝与艾瑞卡的相同之处,同时也是妮娜反抗艾瑞卡的实质化行动,我更加愿意相信,贝丝是被妮娜伤害的,只是她很快就被吓到了。
至于故事的最后,妮娜在达成自我完美时又再次看到了艾瑞卡坐在观众席之中,这是妮娜的两个人格完成了分裂、将舞台表演达到圆满之后,告别世界之前的最后一瞥,毫无疑问,她是不可能看到观众席上任何一个身影的,只是根据她内心的潜意识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人或事,此时出现的艾瑞卡不再是她的分裂人格,而是妮娜记忆中母亲的模样。随后,妮娜完美了。
简而言之,艾瑞卡不是真实存在的,她是妮娜的第三隐形人格,只是她内心里一股严格自律的力量产生的幻影。这让我想起了‘致命身份’里,那个始终不被人重视的孩子,谁又知道真正的根源就是他呢?也许,艾瑞卡就是妮娜人格分裂的来源吧。
埃文贝尔作为一名心理学硕士,他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无疑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并且与电影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开辟了心理学应用的全新领域,值得关注。”
穆勒兰斯撰写这篇评论可不是影评,只是单纯的心理学分析,而且锁定在了妮娜的三重人格之上,对于电影并没有什么分析。但是这篇分析出现之后,刹那间就在观众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真的如同穆勒兰斯所言,那么“黑天鹅”整部电影的深度又要加深一个层次了。
当然,这种三重人格的观点也有许多人并不同意,纷纷对穆勒兰斯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但是这种情况对于埃文贝尔的作品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且是久违了,继“朱诺”之后,“在云端”得到万众一致的赞誉之后,埃文贝尔作品的争议性又再次回归了,这绝对是可喜可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