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三百零五章 资助(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sodu,,返回首页  入学名单已经超出唐烨和李真预估了,但是,很快,唐烨就发现,如果不制定个章程出来,这人数怕还得源源不断的往上增加。

  五牛他娘当晚就找到唐烨,期期艾艾的说,想送她和前夫的一孩子去学个手艺。

  唐烨态度倒也好,只是笑道,“这边若开了个口子,大嫂、二嫂娘家的亲戚又怎么办?里正的亲戚又怎么弄?村里长辈的亲戚,家里朋友的亲戚,这些又怎么办?五牛娘,不是我不讲情面,而是这口子不能开。”

  见五牛娘脸上讪讪的,想着这几天五牛娘忙里忙外的小心翼翼的招待,唐烨觉得她也不容易,便道,“李真给我说了,爹过世了,他每月还是按以前一样出半吊钱给你,让五牛和六牛日子好过些,一直没空给你说这事,今儿正巧,我就先给你提了,钱给你了,你怎么用,我们也不会过问的不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这理,我们也懂···”

  五牛他娘没想到每月半吊钱还能继续当即就有些激动,“这,叫俺说啥好呢,唉,真不知该咋谢谢你们…”五牛他娘只想着日后李真日后能帮衬五牛和六牛一把,万万没想到还会继续得生活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俺,俺一直,俺就说你们心好,俺···”

  “三牛给我们说了,爹给他的银子,大多都是拿这每月的半吊钱攒的,攒的钱,离五牛和六牛成婚的花费还差一大截呢·如今正房你们只占了个堂屋和卧室,其余的房间都分给大哥了,五牛和六牛成婚,肯定得修房子,这花费不小,虽然三牛答应了爹,会将日后五牛和六牛的婚事办好的,可你日后肯定是跟着五牛和六牛过,若他们知道你将钱全拿给前头的哥哥了·心里怕也会有想法的,所以,这一碗水,你也得琢磨着怎么端平,不能因为五牛和六牛有这边的哥哥们管了,你就不为他们攒银子…”唐烨想了想,还是出言提醒了一下。

  “哎,”五牛娘抹抹眼泪,“俺不会将钱全拿去贴补那边的。”抹了一阵眼泪,又道:“他三嫂啊·俺再问你个事,要是不对,你别生气,俺就是忍不住想问一下…”

  唐烨笑道,“你说吧,能帮得上的,我肯定帮,帮不上的,你也体谅体谅我。”唐烨有些怀疑她会说生孩子的事,便故意往帮忙上扯。

  不想·五牛娘还真的是想找唐烨帮忙,支吾了一会儿,“你铺子里还需要人不?俺那老大如今都5了·还跟着他二弟一起和他爷爷奶奶挤一屋呢,俺想,如果你铺子需要人,让他跟着你去长点见识,也挣俩钱…俺早就想开口了,你公爹不许,说三牛四牛在你们那添了不少麻烦,俺就是问问·你为难·就算了,你别和俺计较·俺就是觉得要是不问,总觉得对不住老大似的·你别怪俺,俺不是那不知进退的,俺就是问问…”

  见五牛娘如此小心,唐烨的心反而软了,聘谁不是聘啊,“他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准许他出远门嘛?老人怕舍不得吧?”

  “可大伯也没钱给他修房子娶媳妇,”五牛他娘道,“舍不得也得舍啊…”

  唐烨想了想,“这样吧,让他先到县城马车行去打个杂吧,县里毕竟离家近,如果你要送老二去学手艺,他们兄弟俩在县城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五牛娘喜出望外,“成,成,他三嫂,你真是个好人呢···”

  唐烨忙道,“丑话先说在前头,他如果干得好呢,我再让他去府城的马车行,那里的马车行大些,学得东西更多些,如果他干不好,那我就没办法了,一样会将他给辞退了的…”

  “俺知道,俺知道,”五牛娘欢喜道,“老大有力气呢,也不懒,但就是没啥心眼,俺不求他能去府城学本事,只求他能在县城将差事干好了就行,他三嫂,你给他派个力气活,这个他在行···”

  “可光做力气活,工钱不高呢。”唐烨笑道,“打杂的,包吃包住,每月也就给200文钱,活还不轻松呢。”

  “有工钱拿就行,”五牛娘道,“他死鬼爹给他们留了两亩地的,可他大伯如今楞是不还给他们,说要等他们成亲了再说,可房都没有,咋成亲啊,若他去县里了,大家都知道你们在帮衬他,这亲事肯定就好说了,没房子肯定都能将媳妇给娶了,等地拿回来了,他媳妇就在家种地,他在县里挣钱,熬几年,就出来了···”

  没想到五牛娘是这么算计的,唐烨不由有些佩服,还没来得及给李真说呢,大嫂和二嫂就接踵而至,都是娘家舅子或侄儿能不能沾光免费去读个书···

  唐烨将给五牛娘说的话又原封不动的说了一遍,大嫂和二嫂倒也没强求,讪讪的走了。

  晚上,唐烨就给李真说了,“明儿给里正说,将章程给制定出来,只限于李家村的人,其他的,一概不收,免得明儿又来一群人说情。”

  “大哥已经给俺说了,”李真低声道,“是他娘舅的孙子。”

  “你不会应了吧?”唐烨有些晕。

  李真忙摇头,“俺没应,就这样俺都担心钱咋办呢,咋还会应啊。”

  唐烨松了口气,“还算你聪明。”然后才将五牛娘的请托给李真说了,“我看她也不容易,就应了。”

  李真笑道,“爹娘总说你六亲不认,你其实心软着呢。你只是讨厌有人认为你就该帮他的忙,呵呵…”

  “本来就是啊,我又不欠谁的,我干嘛就该啊···”唐烨叽歪着,“就因为我有俩钱了,我有点家底了,所以我就该帮穷亲戚了·没这道理啊,我天天劳心劳力,合着就是为了帮他们?喔,一不帮忙就罪不可赦了,咱们对奶奶够不错了吧,不就没帮唐巧他相公谋个好差事嘛,你瞧她给爹带的信,哼,好像咱们欠了她多大债似的·她也不想想,唐巧他相公考试没考过,咱们怎么给四爷说,真是的,就不想想咱们为难不,四爷为难不···他相公能到县衙跑腿就不错了,还不知足···瞧瞧五他娘,只求打杂,府城压根就不在考虑范围内,多知足啊奶奶她···”

  李真忙道“不说奶奶,不说奶奶…俺错了,不该提这碴的,咱们合计一下这章程该怎么弄吧…”

  第二日,李真就给里正说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得定个章程,否则不就llL了套了嘛。

  于是呢,里正便召集了村里的长辈,按李真的要求将免费住宿吃饭学子的籍贯给确定了下来,只能是李家村的,别的一概不行并敲锣打鼓的通知了全村人。

这让等着有人塞了亲戚后,再去找李真说情的人不得不打消了念  然后,里正就拿着厚厚一叠的户籍跑去了县里,分别到两学堂代报名。

  四牛也跟了去,得租房子,找厨娘啊,这些得给马车行掌柜交代好,请马车行掌柜帮着处理然后还得通知唐烨他们的归期叫马车行提前将车匀出来,并给其他马车行送个信。

  偏僻的李家村一下到学堂报了47个名自然是惊动了县太爷,于是县太爷便知道了,四阿哥的连襟李真同学回来了,一回来就支持朝廷政策了…

  于是,县太爷便亲自过问此事了,18个学堂的学生自然是毫无二话,直接就收了,新学期开学直接去上课就行,而官学作坊呢,则必须得抓阄了,抓阄要等开学前十天才进行,所以,结果还不得而知。

  那么县太爷过问了什么呢?

  县太爷亲自过问了租房一事,让县衙的人帮着找,然后就是让里正给李真带了封手书,在信中,大力表彰了一番李真对本县教育事业的支持,并请李真回程时,在县城逗留两日,他要开个推广大会,号召县里的乡绅都像李真学习…

  县太爷和李真都没想到的是,此举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一年后,陕西省的入学人数大增,连官学入学也得抓阄了,作坊学堂更是五年后都录不完报名学子,于是,陕西省学政的折子就飞到了敦庆帝案头,在赞扬了一番陕西民众的好学精神后,便请求朝廷火速拨银拨人,不管是官学还是作坊学堂都得扩招啊,而且是马上…

  敦庆帝压根就不问户部尚书国库是否有钱,直接就批准了拨款,户部尚书肉疼得给敦庆帝说,虽然国库如今收入来源多了,可支出也多了啊,连劳役都得付银子了呢,这钱不够花啊,皇上你批银子的时候是不是悠着点儿啊···

  于是,在批优秀员工奖金的时候,敦庆帝就悠着点了,还说是户部尚书哭穷,他也没办法···弄得户部尚书立马成了众矢之的。

  压力山大的户部尚书便抱着账册到养心殿哭开了,请敦庆帝查一下账册···

  敦庆帝才没那耐心看账册呢,于是户部尚书就将收入开支一条条的给敦庆帝背了,弄得敦庆帝烦不胜烦,只好问太子,国库果真很紧?

  得了太子肯定的答复后,敦庆帝不好意思了,赶紧从内务府拿了几根玉如意赏给了户部尚书,然后便拎住德儿咆哮,“股票呢,股票呢?说好的圈钱的股票呢?”…

  惹得畅春园的太上皇一连好几天都神采奕奕,就等着看戏,看敦庆帝抓狂,想当初太上皇可没少为户部没钱发愁啊···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银子是拨下去了,然后呢,便是师傅了,官学好说,先生好招,可作坊的匠人师傅就不是那么好找的了,于是,内务府的工匠便认识了个新名词“下派锻炼”···

  敦庆帝自然也查了的,为什么陕西民众突然变得如此好学,查完后,对弘历道,“你大姨姐家有钱喔…”

  弘历还没反应过来,自己皇阿玛怎么突然讨论起了自己大姨姐的家底,就听敦庆帝怒吼着,“你小子竟然还找你皇额娘借钱!不知道虽然内务府收入多,但开销也大啊!”

  弘历气得直跺脚,不就借了40两银子嘛,至于嘛,至于这样嘛…

  这些都是后话了,接到县太爷信函的李真并没意识到他此举会带来何种连锁反应,从而间接的影响到了朝廷的某些重大决策,此时正在忙着和唐烨商量,进县城该给县太爷送什么礼···

  这些天唐烨和李真已将带回来的礼物都发得差不多了,手边除了剩下些糖果点心,就没其他的了,带回来的银两因要资助儿童进县城读书,也没剩下多少,给县太爷的礼物还真不知从何备起···

  唐烨这边还没将县太爷的礼物准备好,便接到了好多村民送来的礼物,大家听说唐烨他们起程在即,都纷纷登门送礼了,“都是地里产的,别嫌弃···”“一定得收下,不值两钱…”

  然后,唐烨便发现了,十个村民九个都送的是核桃,联想起三牛和四牛初到京城时也是带的核桃,唐烨便不由问道,“村子里产核桃?”

  五丫道,“嗯,村子里核桃树多,俺们院子里就有两棵。”

  唐烨才知道这几天天天看的树竟然是核桃树。

  “家里一共有多少核桃树?”唐烨问道。

  “就这两棵啊,每年结不少核桃呢,一棵树结的果子有40多斤呢,能卖不少钱,这两棵树分家的时候没分,卖了钱后大家分钱。”五丫道,“三婆婆他们家的核桃树有30年了,一年能结200斤的核桃呢,他们家全靠那棵核桃树了呢…”

  “核桃卖出去多少钱一斤?”唐烨问道。

  “二十文钱,”五丫道,“有时候也会遇到压价的呢,不过,好在核桃树也不用人怎么伺候。”

  唐烨算了笔帐,种核桃比种庄稼划算啊,这也算经济作物了,怎么大家不大力种植呢,“怎么不多种些核桃树啊?”

  “核桃树栽下后,要五六年才结果,而且有的树还不结果子呢,”五丫道,“开头结的果子也少,所以没人专门种这个。”

  唐烨脑子里闪过一个主意…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