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干什么?
这还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主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当然是一瞬间便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王栩调任蜀郡太守,把金陵尹给空出来,这是腾笼换鸟,给小昏侯腾出一个关键位置啊!
皇帝定然是觉得小昏侯把丹阳县治理的太好了。
丹阳县一夜间变成钢铁重镇。
良田阡陌,水车遍地,荒田开垦。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百姓们一个个富得流油。
私塾蒙童们唱着盛世之歌,对皇帝歌功颂德,这丹阳县简直步入了尧舜时代,圣人之治降临,是大楚郡县良治的一个模板。
皇帝肯定是想让小昏侯,把这金陵城也给治理一下,让这皇城帝都,也变得跟丹阳县一样。
那时候,皇帝一出皇宫,便能看到自己的皇城脚下,百姓们一个个富的吃酒喝肉,心中多欢喜啊!
大楚的史册上肯定会大书特书,说他项燕然乃是千古第一明君,能臣辈出。
可是,孔寒友和王肃两位三公大臣,心中极度的不乐意啊!
让小昏侯干金陵尹,这是何等恐怖的事情!
小昏侯还是小昏侯的时候,就把金陵城给折腾的鸡飞狗跳,招摇过市,到处惹是生非...敢坑沈府的银子,敢不还平王府的欠账,在皇宫里欺凌王孙公主,逼他们出银子炼丹。
小昏侯这个大纨绔,各种坑蒙拐骗,简直如恶霸一般。
在金陵里,谁不头疼他?
要不是沈太后和皇帝,把小昏侯逼得入赘了平王府,当了上门赘婿,恐怕小昏侯还在金陵城里到处混。
小昏侯从县令,晋升了金陵尹,掌握了治理之权,还不把这金陵城的王侯、门阀,给折腾出屎来!
这金陵城的王侯、王孙、公主、大臣们,还要不要有活路了?
还要不要活了?
孔寒友还是不死心,只当没看到皇帝的心思,又提名两位得力的郡守,出任金陵尹。
“不准!”
“金陵城的治理,不是寻常之辈可以胜任的。丞相大人,心中难道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皇帝眼皮都不眨一下,淡淡道。
孔寒友没办法了。
接连两个提名的人选,都被驳回,这是皇帝对他不满意啊。
再这样下去,他的相位都不稳了。
孔寒友被逼的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臣还有一个人选,不如,让小昏侯晋升金陵尹?”
“丞相大人眼光不错,提名人选不错。朕,准奏了!”
皇帝淡淡道。
孔寒友和王肃无言。
这不就是皇帝你的心愿吗!
非要逼的他们来说。
这份全国郡县政绩大考的清单,总算是通过了。
他们躬身告辞,两道萧瑟落寂的身影,在宫门外拉出了长长的斜影,仿佛落日余晖。
蔡和大太监亲自送两位三公大臣离开皇宫,看着他们的背影,灰溜溜的出了皇宫,轻嗤嘀咕了一句,
“皇帝英明神武,目光如炬,还能看不出谁忠谁奸,谁在耍心眼?!这两老顽固,居然敢在皇上面前动心机玩手腕...这下尝到苦头了吧,活该!”
“不过,小昏侯要是当了金陵尹....他这么霸道,横行无忌。这皇朝里许多人要当孙子了。
太监出宫,在金陵城里也要提心吊胆了!
这年头,越来越不好过了。”
蔡和摇头感慨着,转身回宫。
新官上任三把火,小昏侯放火一向是极猛,这金陵城怕是要有一场大风暴了,可别把金陵城给烧了。
那些还一门心思想要对付小昏侯的王侯、大臣们,有苦头吃了。
太监们还是深藏在皇宫里好。
风吹不进,雨淋不到。
丞相府,将全国郡县政绩大考名单和升迁、贬渎,正式对外公布。
当然,只是公布了排名。
并未公布政绩的具体细节。一旦丹阳县政绩七项细节都公布出来,比其他县高个几十倍,谁信啊?
除非亲眼去丹阳县看,谁也不信啊!
可谁没事,也不会跑去丹阳县啊!
写在纸面上的数据,谁一看,那都是吹牛逼,假的不得了。
“卖报了!《大楚邸报》,小昏侯全国郡县政绩位列第一。丞相和御史大夫亲自验证,举荐为金陵尹!”
“《丞相府邸报》,公布全国郡县政绩排位名单。县令排名,小昏侯高居第一,董贤良第二、晁方正第三...主父焰第十。全国郡县政绩考核,排位前十县令,都能晋升郡守。”
“《御史台邸报》,本次政绩排名,监察有效。小昏侯政绩属实。”
金陵城的各大邸报,纷纷刊登,在全城火爆大卖。
大楚皇朝,朝廷众臣、王侯权贵、门阀世家,金陵城的百姓,一时间金陵城震动,难以置信。
所有的酒楼、茶馆,那些儒生们、百姓们看到邸报,都难以置信,议论纷纷。
“卧槽!这是什么情况?”
“小昏侯这个请了半年病假,在金陵城“养病”,从不上任的丹阳县令,居然是政绩第一?”
“简直是神迹啊!他要是坐在家里,能让丹阳县政绩第一。我也能!”
“小昏侯这是花了多少银子,买通了丞相府和御史台的关系,这才晋升上位啊?!”
“更神奇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一起提名小昏侯担任金陵尹!!!
两位三公大人,这是傻了吗?
居然让金陵城头号大纨绔,曾经把金陵尹王栩打破头的小昏侯,金陵一霸,当金陵尹,治理金陵城?!”
“折腾来,折腾去!
小昏侯终于折腾成了金陵尹,掌管一座帝都皇城。
别的金陵尹,那都是孙子,在帝都见了谁都得跪!....可是小昏侯,像是是孙子吗?他能把别的王侯、大臣,都逼成孙子!”
“对啊,就怕小昏侯脑子一热,把金陵皇城给直接拆了!”
“来来,大家打个赌,小昏侯什么时候拆掉金陵城?我赌三个月,小昏侯就要拆金陵城!”
金陵城,上到权贵门阀,下到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在惶惶不安的议论着这件足以影响到大楚政坛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