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七十四章 污变树懒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污变树懒!

  从同道中爬出来的是污变树懒!

  具体点说是污变三趾树懒,至于更具体的名称丁子衿就不知道了,因为考试也不会考那么细,只要知道根据树懒的前爪的指甲个数就能辨别三趾树懒和二趾树懒就行了。

  ‘这种生物也能成为污变兽?’,这是丁子衿第一次在污变兽图鉴看到关于污变树懒信息时,心里的第一反应。

  丁子衿实在难以想象污变之前就已经懒惰到极点的生物,污变之后又懒惰又性情狂暴的样子会是多么的矛盾。

  就单单以树懒的移动速度来讲,丁子衿甚至都觉得它不‘配’成为污变兽。

  在树上的正常移动速度也不过是每分钟四米,而在地上的话,因为两只后肢不能用来行走,只能靠着爬行移动,所以在地面上这速度还得减半,只有每分钟两米。

  若是雨季来临地面涨水的话,树懒倒是可能借此机会搬个家,化身游泳健将,以每分钟十二米的速度,在水下憋气四十分钟游动。

  当然,树懒若是真的遇到危险了,也是可以奋力狂奔的,这时候的速度可以高达每分钟十二米,如此‘惊人’的移动速度,成功的让树懒在成为一只合格污变兽的路上,远远地输在了起跑线。

  而当污变树懒缓缓地将长满某种绿色藻类的身体挪出通道时,丁子衿的身子莫名地打了个寒颤,心里萌发出一种恐惧感。

  而且不只是丁子衿,等候室中的众人也一样有着这种感觉,甚至隐约能听到此时寂静一片的观众席传来的一阵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很显然,不管是否隔着屏幕,污变树懒给现场的观众和等候室的选手带来的恐惧感是相同的!

  但要知道,真实地面对一只野兽和隔着屏幕观看,给人带来的感觉可是不一样的。

  即使是凶猛的狮子老虎,若是在电视、手机屏幕前观看,或许很多人还会觉得只不过是萌萌哒的大猫。

  但只有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面它们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恐惧,那是生物面对死亡本能的恐惧。

  此时等候室的众人隔着屏幕来观看污变树懒,却依然打心底中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不同于害怕,反而更倾向于一种厌恶。

  对于这种厌恶的恐惧感,丁子衿当时在翻阅污变兽图鉴的时候,就看到过针对这个现象的解释,至今仍旧印象深刻。

  编纂污变树懒图鉴的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作‘恐怖谷效应’,并且画了一个函数图帮助理解:

  ‘横轴是某样物体或生物外观与人类的接近程度,竖轴是人类对其的好感度,当造型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较低时(相似度在百分之五、六十,例如各种做成站立式的、动物造型的毛绒娃娃),人类对其有着较高的好感度。

  在这个取样调查所编制的函数图像中,随着相似度的提高,好感度却是一点点的下降。(想象一下,当你深夜回家的时候,打开门,借着惨白的月光,你希望看到的是用电子合成音迎接你的Q萌形态的机器人,还是造型跟劣质充气娃娃相似的机器人?)

  当某样外观十分接近人类但又明显感觉不是人类的时候(相似度在百分之八、九十,参考一些西方造型诡异的木偶娃娃、血肉模糊的丧尸),好感度就会陡然下降!甚至跌破好感下限形成恐惧感!

  于是在函数图像中就像是形成了一个山谷(因为相似度百分百的时候就是和自己同种族的人类了,所以好感度再次迅速上升),因此将其命名为‘恐怖谷效应’。’

  污变树懒之所以能给杀马特三人组、以及观看比赛的观众带来如此的恐惧感,就是因为外形与人类的相似性!

  千万不要觉得在网上看了几张动物园里的幼年期树懒照片,就真的觉得树懒就是丑萌丑萌的生物了。

  野生的树懒,可是常年保持着不洗澡记录,而且还是唯一一种懒到在自己身上种菜的哺乳动物。

  绿藻、地衣等植物孢子落到树懒毛上,就会借助树懒身上的分泌物汲取养分、扎根生长,特别是是在雨季里,树懒的毛发上就会长满了绿藻,有时还附着一些小昆虫。

  也正是因为这些小昆虫的存在,树懒这种一直以‘能不动就不动’生存守则的懒鬼,才会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下树排便,而不是像某些只图自己便利的人类选择‘高空抛物’。

  树懒的粪便为飞蛾的产卵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而且当这些飞蛾卵孵化出来之后,还会以树懒的便便为食,等到成年后就会子承父业地再次飞到树懒的身上。

  待到飞蛾死亡后,会被树懒身上的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以此促进藻类的生长,从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

  所以,树懒真的称得上是自产自销的动物。(笑)

  这是因为毛发上的这片‘自种菜地’,此时的污变树懒看起来就像是披着一身吉利服的人类在地上缓慢爬行。

  但是因为污变之后的脸看起来又完全和人类不相似,所以就产生了一种令人不禁打寒颤的诡异感觉,看了之后只想赶紧挪开视线,不想多看一眼。

  丁子衿记得污变兽图鉴当时还作了一个和‘恐怖谷效应’有关的引申:

  如今的人类虽然是由早期智人进化而来(现在的人类被称为‘晚期智人’,也叫做‘新人’),但在当时可不是只有智人这么一个人种,而且那时的人种差异,可不只是如今我们所说的肤色差异,外形差异之大就像是猴子和猩猩一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但整体的相似度却也在百分之七八十的程度。

  这就决定了当它们彼此相遇之时,就必定会产生‘恐怖谷效应’,或者说,现代人类之所以会产生‘恐怖谷效应’,就是从那时候遗传下来的一种心理反应,根深蒂固地处在我们的基因深处。

  可以想象,当时的各个人种对待彼此的态度,就像是此时众人看待污变树懒的态度——极度的厌恶!

  一旦他们相遇,出于这种厌恶与恐惧,往往会挑起一场战争,坚决的想要灭绝自己的近亲物种,而最后的胜者就是——智人!

  甚至我们可以更近一步地推断:可能产生‘恐怖谷效应’的基因,只存在于智人的体内,其他人种对待和自己的近亲物种或许还是很亲近的,但如今只剩下‘智人’这一人种,可能只是因为智人对其他人种太过厌恶,从而单方面挑起屠杀!

  ——————当当当,科普小贴士时间到——————

  提问:想必大家都见过从四肢着地的猴子到两条腿行走的人类进化图吧?但是有人知道这张图的真正含义吗?

  ‘一本正经的胡说’轻蔑一笑,然后一个螺旋升天后空翻转体720度高举双手落地说道:“当然是猴子在进化成人类期间的不同形态啦!小学生都知道。”

  作者君:耶!这道小学生都知道的题又有一个人答错了!

  答案:在1965年出版的early man这本书中,其实使用了四页折叠在一起的纸,展示了当时科学家们,通过零碎的化石发现的15个与人的进化之路相关的物种,并标注了他们出现和持续的时间。

  后世广为流传的进化图,只是其中截取的一部分,实际上却是‘灵长目、人科’中的各个人种。

  而且就像作者在书中强调的那样:‘不要把这张图理解为一个人种直接进化成了另一个人种,因为进化并不只有一条单一的路径,在繁衍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将进化的道路,劈出了一条条分支,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物种,只有最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存留下来。’

  如果其他人种没有灭绝的话,可能如今的这个星球就不止有人类一种智慧生物存在了,如今的世界格局很可能依旧处于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