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渠护城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建元元年,七月十日,深夜亥时三刻。

  所有将士都被徐庶连夜叫醒。

  “喝啊!元直,这么晚了,召我们来有什么事情啊?”关羽打了个哈哈,语气有些埋怨。这也难怪,他们这些将领一天到晚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精神很容易疲乏,在无正事的情况下被叫醒心中自然有一些不愉快。

  徐庶“呵呵”笑道:“曹操为了不让我们发现他们的‘一石二鸟’之计从而将附近的暗哨全部撤离!”

  马超迷蒙的双眼,没有好气的说道:“这个我们都清楚。大人还是下命令吧?”

  徐庶叫几位大将上前,指着桌上的地图问道:“考考你们,曹操若是全力攻打宛郡。你们说说看,他们要从哪里攻打?”

  众人不明白所以,不过在想了片刻还是认真的回答了。

  关羽想也没想的回答道:“北门一马平川,非常适合投石车、弩车的停放。关某觉得是北门!”

  “东门!”马超想了片刻,答道:“东城门以外是一小型斜坡,非常适合步兵的冲锋。攻城的主力还是步卒。”

  这两人发言后。

  庞德、关平、马岱等将领一一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不过答案都不外乎北门和东门。

  徐庶指着南门和西门道:“诸位将军说的不错。宛郡南门有安众、北门有浃下,此二县与宛郡互应,形成一道天然的防线。曹操不可能由此二路发起攻击。而北门和东门两地的地形对曹操来说是攻城的宝地。庶可以料定曹操在三日之内,一定会对宛郡发动猛烈的攻击到时候他们两门齐攻。我军很难把握住他们的意图动向,如此一来对我军的防守非常的不利。更何况对才人多,分兵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军来说却是一大难题。”

  关羽点头道:“元直说的不错。如果对方兵少,分兵攻城是一不明智的决定。若对方兵多,则由两面攻击,那城中的压力会大上数倍。可是,曹操不会听我们的呀!我们让他只攻一门。他们就只攻一门。”,,。

  徐庶沉声道:“条件是自己创造的,机会是需要自己把握地。没有试过的事情,永远不会成功。”

  马超欣喜的说道:“莫非大人有计策,让曹操只攻打一门?”

  徐庶笑道:“没错,眼下就有一个机余,不过需要你们好好把握!”

  众人一听有任务。各个在瞬间就变得生龙活虎了起来。

  大家齐声道:“军师尽管下令,只要末将力所能及,一定万死不辞!”

  徐庶望了众人一眼,道:“东门外有灌溉农田的河渠五条,这五条河渠上连接着育水,水流不断。只要我们连夜将五条河渠改道连为一条。并在城门前大势挖松土地,将河水引入此处形成洼地。曹操便无法由此地发起攻击。”

  关羽皱眉道:“这五条河渠乃宛郡附近河流的命脉,这五河一断,那城中百姓即将无以为生!”

  “河渠现在能改过来。日后一样能够改回去。在改回去期间,城中百姓的口粮均可得到分配。并不会委屈城中居民。”徐庶说得异常的坚定。

  马超皱眉问道:“即使附近没有曹操的探马,但是我们在城东挖掘,所弄出的动静绝瞒不了曹操。曹操不可能就这样让我们大张旗鼓的挖掘吧?万一,在挖掘时候,曹操来攻,那我军不但前功尽弃。还有可能令我军伤亡惨重。”

  “不然!”徐庶否决道:“曹操多疑,我军在城南搞出的动静越大,曹操就越会起疑心,等天明之时,我们一切已经结束曹操到时后悔晚矣!”

  众人已经被徐庶说服。一个个都等着徐庶下命令。

  “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地!”徐庶见无人说话,就再问了一遍。直到确定无人反对后,才下令全军行动。

  花了一柱香的时间,关羽、马超、庞德将士兵全部聚集起来一共六万人马。徐庶和城中的文官也亲合了七万宛郡的老居民。

  徐庶将这十三万人聚集了起来,分了功,设置了暗语后,一群人就在南门热火朝天的大干了起来。

关羽和马超就各领一万人马在南城上下巡逻  宛郡中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曹军不发现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不,这边一动工,曹营那边就有一个人发现了。

  “喂,兄弟,你看,宛郡那方在干什么呢!一下子怎么这么多人!”一个曹兵看不清这些人在干什么,就问身旁伙伴。

  现在是夏日,圆月高桂,近处的地面并不昏暗,因此,施工的地方只有几支小火把,在近处可以看得清楚,不过一旦到了远处,就看不清了。

  “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鬼怪,在夜里哪看得清楚。”旁边的小兵也看不懂。

  “要不你过去打探打探?”一个小兵提议道。

  “我不去,你去。”另一个小兵立刻就摇头回绝了过来。

  大家你推我让,谁也不敢去冒这个险。

  “那么就去熏报。”一个小兵建议道。

  听了这话的曹兵,立刻就向不远处,灯光大亮的营帐走去。

  帐中正是负责前寨的李典。

  巡哨兵跑进帐来,道:“禀报李将军,宛郡南城门处大有可疑。我等都不明所以。请李将军定夺。”

  李典听了,立刻就披上了外衣,向寨前走去。

  李典看了半天,也吃不准对方想干什么,于是,便问周围的小将官“谁人前去打探!”

  一名偏将接令而去,不过过了半个时辰,一点消息也没有。

  李典这时意识道了事情的不妙急忙前去通报曹操。

  曹操听闻后,心里觉得奇怪,当了那么长时间的乌龟,要出来也不用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吧?

  来到寨前。

  曹操也没有夜视眼,看不清楚对方在干什么。

  这时,曹操麾下的文武大将也纷纷来到了前寨。

  曹操问道:“诸公想必都看见了宛郡的异常。不知各位是如何设想的?”

  曹操身旁的诸位各个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可是在什么状况也不清楚,对方在干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能说出什么好的建议出来?

  各个都不做声,前寨一片寂静。

  良久。荀攸提议道:“此地于宛郡太远,根本就无法探清。不如谴一支军队去探探虚实,再做打算。”

  李典这时道:“魏公,典先前谴了一个百人队的士兵前去查探过了……”

  曹操道:“怎么不早说,得了什么消息?”

  李典羞愧的摇了摇头,道:“一人未回!”

  曹操沉思片刻,就道:“曼成,你带一千士兵亲自前去探探究竟,你由后阵指挥,若有意外,立刻回来。”

  李典领命而去。

  一千轻骑缓缓的向宛郡东行去。可能由于马蹄包了布,他们在行走时竟没发出任何声色。

  还未行至一半,就被马超的“天罡军团”给发现了。

  一时间战场上一里之地,尽是喊杀之声。

  一千轻骑兵根本就无法抵御战斗力惊人的西凉铁骑。两军一接触,曹军的轻骑兵立刻就被冲乱了开来。

  这那是打战?分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好在曹操多疑,让李典在后阵行军,不然他又要痛失爱将了。

  曹军阵前。

  李典带着孤零零的十几名残骑,跪在曹操的面前请罪。

  曹操一脸内疚的道:“曼成遇险,操之罪也好在曼成无事,不然,操悔恨终身矣。”

  李典感动的对着曹操磕了几个头,口中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过他那坚定的双眼,足以表明了他的心意。

  曹操扶起了李典,就对心腹郭嘉问道:“奉孝,你觉得如何?”

  郭嘉对宛郡并不熟悉,对徐庶的做法也就猜不透了,他道:“也许是伤敌之策吧?兵法云:凡守城者以丞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守者也。”意思是说:所有守城的一方,都应该以迅速歼灭敌人为上策,如果拖延持久,一心等待援兵到来,这是不懂得守城的方法的庸才才使用的计量。

  郭嘉的语气也不能确定,不过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答案。

  曹操也点了点头在没有想法的情况下,这唯一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

  夏侯惇怒道:“才几万人马竟敢如此嚣张,盂德,给我一支军队,让我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曹操拒绝道:“破敌不在这一刻,我们此次出征的目的就是救援孙权。能拿下宛郡则妙,不能拿下就没有必要做无谓的伤亡。对方早在我们定内乱的时候就占据了上风,他的胜利已经成了肯定,此战的目的就是给刘备制造麻烦,让这一战早些结束。相信这一战结束后,孙权定会举全兵反扑刘备的。到时………哈哈。”

  曹操大笑的走回营帐。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