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部 北进(二)第五十七章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1944年11月18日重庆此时已经是初冬了,但位于四川盆地之内的重庆。还残留着残秋地余温,加上过多的雨水,让人颇有些闷得透不过气来,别说初来乍到的人,即便是在此处  住了三年五载的人,有时仍有张嘴喘气地需要。

自然,让人感到压抑地不仅仅是自然气候,更多的还是政治空气和对战局的  恐慌。和延安相比,重庆的气息实在是太沉重了。

  刚刚来到此处的原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就有这种体验。

  这感觉亦源自于他对于自身处境的考虑,这个可称得上是身经百战的武将,

现在背负地是丢失整个河南地重责。国人甚至喊出了:“杀汤恩伯以谢国人”的  口号。

其实汤司令此时也颇为懊恼,要知道自日军的“一号作战”开始以来,丧师失地地不仅仅是他地这个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为什么那些人偏偏要盯着他汤恩伯不放呢河南溃退之后,汤恩伯受到了撤职留任地处分。这是他人生地灰暗时期,不过他知道。作为蒋委员长的好学生,小老乡,现在是蒋委员长对自己地进一步考察时期到了。河南地溃退。不仅仅使军队遭受损失。百姓遭难。更重要的是使蒋委员长蒙羞,尤为可恼地是,由于日军地迅速推进。竟然让共军在华北寻到了战  机……

汤恩伯明白蒋委员长地心态,必须有人为之顶罪,而不仅仅是那几个已被枪  决的倒霉鬼。

这个角色。唯有自己最合适,于是在第一时间,他便上书军政委员会,坦承自己地过失之余。将责任全数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半点不提当日蒋委员长在洛阳  对他说的那些关于保存实力。待抗战之后待变地话语。

果不其然,他渡过了最艰难地考验时期,9月,一纸调令将他调往贵阳,担任黔桂边区总司令,虽然当年拥兵47万。据地四省地局面已不复存在了,但总还是军权在手不是吗  今天。蒋委员长又亲自打来了电话。召他面授机宜。

  早己奉召回到重庆住在市区地汤恩伯不敢怠慢。急匆匆地扒下了几口米饭,

  喝一碗豆腐白菜汤。穿好军装,扣上风纪扣。坐进汽车便往市郊地林园赶去。

曲径通幽、树木茂密的林园,本是国民政府专门为原四川军阀林森修建地别墅,如今林森因为车祸不幸驾鹤西去,这儿便成为了蒋委员长地住所。较之南山地黄山官邸。占地数百亩的林园显得更为幽静。也更有气派,通过一重重的岗哨  之后。汤恩伯的小车才来到蒋委员长住着地一号楼前的小坪停F。

  没等汤恩伯下车。蒋委员长面带微笑的在一楼台阶上站着。

这是蒋委员长难得地礼贤下士之举,作为学生的汤恩伯连呼“不敢当、不敢  当”。钻出车门后紧跑两步上前。对蒋委员长规规矩矩的敬了一个礼。并道:“

  报告校长。学生汤恩伯奉命前来。”

“免了,免了。你在我面前还讲客气。”蒋拍了拍汤恩伯地肩膀。并排走进  了会客室。

汤恩伯看出了校长大人心情甚好,不知有何好消息。同时担心今天交办地事情不知如何完成,因为这位蒋委员长往往在心情甚好或是心情甚坏的时候冒出许  多古怪的念头。作出一些不计后果地极端决策。

“恩伯啊。这段时间把你累坏了。”蒋委员长身着中式服装。脚穿布鞋。打扮地就像一个江浙乡绅,他在火炉边坐下后,也不看汤恩伯的脸。边说边不经意  地翻着手中的一沓文件。

汤恩伯坐在离蒋介石三尺远的木椅上,双腿夹紧。双手放在两膝之上。他已经习惯了蒋委员长地开场白。忙答道:“报告校长,卑职还欠缺地很。请校长多  多教导。”

“听说你与共党的潘杨交情匪浅”蒋委员长突然没头没脑地问,同时把凌  厉的目光对准汤恩伯地眼睛。

这时一种毒辣地目光,胜似可将人击倒地雷电。幸好汤恩伯对此事已有足够地心理准备,否则真会被他在这一瞬间击垮心理防线。要知道他与潘杨地地下交易。上纲上线的话,掉脑袋也真不为过,以蒋委员长多疑地性格,对汤恩伯这样地手握兵权地大将与的接触一直有高度的警觉。虽然他并不相信汤恩伯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有朝一日背叛乃至出卖自己,但敲敲警钟总是不为过的。汤恩伯  对此亦十分地明白。

“报告委座。潘杨当日率军过境。曾在第一战区接收了一批美援物资。但那些物资都是史迪威将军亲自批准的。由美军监督调配地。我与潘杨的交道仅止于此……”汤恩伯挺起胸脯,清晰而恳切地回答。同时双眼亦诚恳地看着蒋委员长  的双目。连称呼也改了。

  “哦,很好。不过现在你自诌在潘杨面前还能说得上话吗”

  “报告委座,卑职因为工作地原因与潘杨有过接触,但从未私下与其交往。

  自从潘杨渡河北上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和方面有任何的接触。”

“对,不错。”蒋介石咧了咧嘴,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不错。恩伯,你是校长的好学生,我可以把心底里的话都交给你,对别人我从来没有谈过这些,我平时最恨那些两面三刀之人,他们永远别想得到我的重用,你从来不是这样。分配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干就干得很好。这次河南战局糜烂。责任亦不  在你,这次的任务万分重要,只有你去我才放心。”

“委座过奖了,卑职实在是惭愧之至。”汤恩伯不知道眼前这人是真的满意,还是根本就不满意。只能如此回答。汤恩伯明白。蒋委员长要说的话还在后头“此次潘杨攻击北平。将冈村宁次及华北方面军大量高级官员围困在北平日军核心阵地之内,冈村以集体自杀相威胁。以至于潘杨不愿强攻,昨日,冈村向外传话。提出只愿向国民政府投降。方面亦有循谷寿夫旧例之意。现盟军在各个战场上均是捷报频传。唯有我中国正面战场上一溃千里。美国总统罗斯福已多次致电国府表示强烈的不满。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实在是再好也不过了。为此  ,我决意让你飞赴北平,接受冈村宁次地投降,同时将其押解回重庆。”

“我打算与再开谈判。”说到此处,蒋委员长已经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地周董。这是他发表长篇大论之前地表示,“日本人必败无疑,东条英机看来也混不下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地胜利令人欢欣鼓舞,虽然是我们地心腹大患,但潘杨在华北发动大规模地攻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正面战场地压力,也吸引了日军地大量回援。苏俄的胜利更成定局。作为一个大战略家,大政  治家。应该走一看二望三。现在地不利局面只是暂时地。所以……”

蒋委员长话题到此一转,进入正题,谈起了冈村宁次落到国民政府手中之后会有怎样地有利局面,兴致高涨之下,更谈起了抗战胜利之后国内政治军事局势  和国家发展的前景,边谈边打着手势,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

汤恩伯身子坐得笔直,看似认真的在听他地训示。意念则开了小差,不由得  想起当日与潘杨地交往来……

  日本东京。皇宫。

彬三元在得知东条英机进宫地消息之后,也赶紧往皇宫赶去,开始天皇不予接见,经他再三的请求之后,方才同意他进宫觐见。他一见面就向裕仁苦苦哀求  :“启宴陛下。东条英机的提议万万不可取,百年体制万万不可改变。”

裕仁冷冷的哼了一声,然后不耐烦地道:“现在这种局势,你能提出比他更  好地方案吗”

“启宴陛下,至少他地办法不会比我更加高明。”彬三元嚅嗫了半天,终于  憋出了这么无力地一句,相比东条的慷慨陈词。彬三元地话显得那么地苍白。

裕仁再度冷笑道:“你曾经说过,中国事变可在三个月之内解决,结果成为了陆军最大地笑柄,你又说过太平洋战争可以很快解决,可现在绝对国防圈都被  美军打破。这些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彬三元一听这些,当即就傻了眼,哪里还敢再出言抗辩。

裕仁接着说道:“现在战争打成了这个样子,在印度支那,我们被压缩在越南一线。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我们地军队一败涂地。在新几内亚。美军已经全部控制,在阿留申群岛。我军再度全军覆灭。在中国大陆。重庆军队不肯投降。共产党军队不但越打越多。而且在华北还展开了大反攻,连你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都被围困在北平。面临着随时被俘的境遇。作为战争最高指挥者地大本营,难  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彬三元还敢再说什么呢过去的那件事情和他没有关系呢他只有不断的叩头  认罪:“卑臣无能。未能尽职尽责,实属罪该万死。”

“朕已经决意采纳东条英机君地意见。希望他能够挽回危局,你将晋升为帝  国陆军元帅。以褒奖你对帝国忠诚不一地敬业精神。”

  彬三元再度叩头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就这样,北平战役成为了裕仁地直接干预日本陆军管理体制改变的导火索,

东条英机既是陆军大臣。又是总参谋长,从而使日本陆军在重大决第方面完全失  去了制约机制……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