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三十七章 征粮滋事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两晋隋唐第三十七章征粮滋事第三十七章征粮滋事第三十七章征粮滋事  前面说过。昭仪军这只偏师,负责的主要工作,既不是战斗,也不是防卫,而是征集粮草的任务。

  本来,大军征伐,辎重粮草应有国家统一筹集和配给,但是战争进行到现在,参战的朝廷各支部队,除了羽林军等少数主力外,大部分的用度,也只能是通过自己筹集的方式来完成,朝廷只能支援一小部分。

  这是由国家经济糜烂、国库据挤造成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很大。

  襄州,就是昭仪军的粮草征集之地,军人们谓之“吃食”。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种白吃白拿东西的“食客”,自然是不受欢迎的主,但一些边临战场范围的州县,为了自身辖区内的安全,往往也会主动寻找一些和己方关系不错的部队来驻扎。一方面。军队得到粮草补给,可以加强自己的持续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地方得到军人庇护,免受战乱或者匪患的侵扰,多少算是双赢的关系。

  不过,这种关系比较脆弱,除了一些非人力的变故外,还取决于双方共同的努力维护,比如说军方索要无度,超过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或者地方已肃清战乱,不再需要军队的保护,凡此等等,都可能造成关系的破裂。

  而昭仪军这只征粮部队,来到谷城一年有余,总得来说,和地方上的关系还算马马虎虎,不过,这主要得益于县令邵凤康的软弱胆小,事实上,随着昭仪军索要数目的不断增多,谷城百姓已是怨声载道,而每次,邵凤康面对强横的来征粮的军士,总是鼓不起勇气来抗争。

  所以说,昭仪军和谷城官员之间,早已存在矛盾,没有爆发出来。只是缺少一个突破点。

  而在接风宴后,谷城县上至官员士绅,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了新任刺史大人和昭仪军屯粮都尉孙归有着很深的矛盾,这是种心理暗示,尤其是大家都对昭仪军不满的时候,为昭仪军树立起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那么,反过来说,这个昭仪军的敌人,无疑就成了自己敢于对抗一些不满因素的大靠山。

  这让很多人有了底气,于是,矛盾自然而然就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昭仪军的军士们又来征收这个月的粮草了。按照惯例,他们需要先和县署官员协商后,由县衙出具一道告示—说明这个月的粮草数额是多少?摊派给了哪几个乡的百姓负责?到时候,县署的差人会跟随征粮运粮的军士们,前往指点的地方,向百姓收取粮食。

  实际上,差人们也会从中渔利,这是以前谷城县署制度的不严谨和监督的散漫造成的必然症结。但是,这些弊病在丁刺史到来后,得到了改善——田曹和户曹两个部门的许多规章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

  差人们正憋着一肚子火,征粮的军官们得意洋洋地来了。这次,他们索要的数目更夸张,明显超过了谷城百姓的承受能力,不过,这是孙都尉的意思,他们只管来征粮,至于能不能凑集到,那是谷城县的问题。

  接待的几位差人,立马便觉得有一股邪火,腾地窜了上来,他们虽然此前同流合污,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征不征粮也不是他们小人物能决定的,还不如趁机敛点钱物,也好便宜了那些粗野无礼的军汉。

  可是,公差们毕竟还是土生土长的谷城本地人,这地界上生活得全是他们的父老乡亲,而昭仪军这次,明着就是要来刨全县百姓的根来了,要是满足对方的要求,谷城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此外,军士嚣张跋扈的样子,也激怒了差人,他们明确而干脆地拒绝了对方。于是,一场激烈的争执发生,最后。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县令邵凤康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应付。

  而当跟随县尉牛畏出去视察烽火台的丁晋回来时,他便看到了这样的情形:几个粗野壮实的军汉,围着邵凤康大声吵嚷,而素来注重仪表的邵伯年也是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丁晋问清原由后,大怒,对邵凤康道:“县君辅佐皇上治理谷城,却不能制服小小的军士,竟使得他如此无礼,何以镇服一县百姓呢!”

  邵凤康羞愧,丁晋当即喝令铁保及跟随的刺史府士卒,将几名军汉捆绑起来,又道:“现在本官已将以下犯上之徒束缚,邵县令可对他们裁决,一切后果,有本官承担。”

  左右谷城官吏也纷纷言道:“请县君裁定,还我百姓以安宁。”

  这个时候,也不容邵凤康再犹豫,他只觉一股血气上涌,喝道:“汝等假借征粮之机,多次盘剥压榨本地百姓,现又冲撞本官。实在可恼可恨,来人,押下去,每人重责二十大板。”

  军汉们没想到谷城县真敢责罚自己,立即高声叫骂,没骂两句,早被塞了嘴巴,于是奋力挣扎,差人们竟然拖拽他们不得,正在纠缠之机,外面急报。又有十多名军士冲入县署,手执兵器,来势汹汹,眼看就要闯入大堂了。

  邵凤康吓得六神无主,向丁晋哀叫道:“大人,这,这可如何是好。。。”

  丁晋神色不变,从容镇定的样子,使观者皆服,他对铁保道:“铁大人,替本官传话出去,今日此地为本刺史办公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号令,擅入公府,皆视为谋逆,一律擒拿勿论,有胆敢前进者,可直接手刃之,无需通报。”

  铁保兴奋地喝道:“遵大人令。”说完,带了几十名士卒,立即赶往前院。

  牛畏也踏步而前道:“使君,下官也愿前往缉拿乱兵,请大人允准。”

  “好!”丁晋赞赏地点点头,大声道:“牛县尉忠勇可嘉!你带儿郎前去,给本官好好镇一下那些粗野兵卒的匪气。但需谨记,真相未明前,不得伤害无辜。”

  牛畏大声答应着,领命而去。

  那些刚才还挣扎不休的军汉,此刻也老实了起来,似乎为丁晋从容不迫而又刚正威严的气势所震慑,又似乎是意识到了外面同僚行为的严重性,皆服服帖帖起来,不敢妄动。。.。

  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过系统信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