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三十二章 君前问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四部虎胆县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三十二章君前问第三十二章君前问  丁晋跟着小黄门何进来到麟德殿附近的马球场。ZuiLu.NET在这里。皇帝正在观看一场精彩激烈的击鞠比赛。

  击鞠又称击球、打球。击毛求。是一种骑在马上持杖击球的体育运动。击鞠最初由吐蕃传入。其打法是在宽广平整的球场上。参加者分为两队进行比赛。球场上设有球门。出场者一人骑一马。手持一杖。共争一球。以入门为得筹。以得筹多少定赢输。

  击球是大周帝国非常流行的竞技运动。宫廷、京都及各大城市均建有马球场。君臣士庶嗜之若狂。就连许多豪爽的妇女也参加了进来。使得这项运动高潮迭起。历久不衰。

  此时。场上比赛的双方是皇帝的亲军—射生左厢。身穿白色球衣;另一方是由宦官统领的武装—左右监门卫的军士。身穿黑色球衣。对于击球。丁晋虽然不是狂热爱好者。也有一定常识。看双方争抢的毛球涂以红色颜色。表示这不是一场和和气气的友谊赛。而是关乎荣誉和奖赏的正规比赛。也代表着激烈和残酷。

皇帝的御仗设置在北面高高的看台上。宫廷教坊乐队在高台下分列左右。奏节奏明快奔放的龟兹乐以助兴。还有一群宦官、宫女充当拉拉队。比赛激烈或进球时。便鼓掌喝彩。这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唱何进领着丁晋一路穿行。到了高台下后。小碎步跑到大太监——“内飞龙使”李静忠面前。媚笑道:“忠公。丁大人奉召面圣。小人将他带来  丁晋拱手笑道:“李大人。”

  李静忠尖着嗓子道:“嘿嘿。丁大人。数月不见。英风不减当日啊。丁大人。随某来吧。”说完。头前带路。顺着台阶上了看台。

  丁晋向小宦官何进颔首为谢。随即跟着李静忠上了高台。台上。慧帝看到比赛精彩处。手舞足蹈。大声欢呼。几位近侍官员相伴左右。也是大声鼓彩。李静忠趋步上前。跪倒在地小声唤道:“大家。大家。老奴有事相报。”

  连唤数声。小皇帝才听到。他的雅兴被打扰。显得很不高兴。眉头皱成一团抱怨道:“你个老杀才。专门捣乱的东西。没看到朕在忙吗?”

  李静忠跪伏在地。谀笑道:“奴婢该死。奴婢罪该该死。不过知道大家心里急着想见到丁大人。所以斗胆禀报。即便被主子责罚。老奴也是心甘情愿。”

  “哦。丁卿来了?”小皇帝眼前一亮。急声道:“人呢。人在哪里。快让他上来见朕。”

  丁晋忙从下面站立的人群中出列。恭声道:“皇上万岁。臣在此。”这群人。一部分是宦官中有地位者。一部分是皇帝地近侍官员。都是陪着皇帝看比赛的。丁晋刚才随李静忠上来后。不敢直面龙颜。于是站到人群后面。等待传唤。这时他突然出列应答。倒把前面站立的几位官员吓了一跳。

  翰林待诏、起居舍人杨如月笑道:“皇上。原来丁大人早已站候多时了。”

  慧帝忙从宽大的龙椅上起身。迈步而下。拉着丁晋地手臂扶他起来。亲切地道:“哎。劳丁卿辛苦了。”

  丁晋惶恐。恭声道:“陛下降旨传唤。臣跋步前来。是为臣之道。不敢称辛苦。”

  慧帝颔首。对丁晋的举止有度。更是欣赏。赞道:“卿素有贤名。朕闻之早矣。苦无机会执臂相谈。甚是遗憾。今日。召卿来。一是解此夙愿。二是有事相询。”

  “陛下请说。臣知无不言。”

  慧帝笑道:“听说卿上本政事堂。建议将洛阳则天皇帝故明堂顶层标志改为天珠。可有此事”

  天珠也就是一颗巨大的圆球形珠子。常用来作为皇家高层建筑上的装饰物。象征天子的尊贵。上文提到。原来武则天明堂地顶部是一只展翅凤凰。结果被殷保素修缮的时候。连顶部一起给削掉了。御史铁良辰便弹劾他犯了“不。殷保素急慌慌地寻了自己的朋友们。商议对策。等他找到丁晋说此事时。丁晋心有所动。想到了一个既能帮助殷保素度过难关。又能帮自己缓和一下和窦刚之间矛盾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在现在的明堂顶部。建造一个圆球型物体。这样。配合支撑巨木上的九条飞龙。便巧妙地形成了九龙戏珠的样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对于高层建筑顶端的装饰物来说。珠这种园形地东西终究要比金凤的造型经得起风吹雨打;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政治上的意义—九龙捧凤。那是则天皇帝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迎合女皇心思。才制造出来的。但是无论是天下臣民的认同感。还是正统礼仪规范。都是不太妥当的。更何况。女皇之后。皆为男主掌国。这个不和谐地建筑。如果不是远在洛阳。只怕早已成为历代皇帝的心病而被拆毁。

  现在。铁良臣弹劾殷保素有罪。虽然确实难挑毛病。但是如果任其弹劾成功。那么。金凤凰还该不该再修缮完好?如果修缮。那么皇帝和宰臣们又如何自处?

  因此。丁晋的这个建议。妙就妙在能另辟途径。绕开凤凰之事不提。从能使建筑保持更长久、更实用的方面出发。认为“天珠”是最为合适之。这也是无可挑剔的。

  丁晋的建议。还有一份暗藏的深意。既然窦相不希望殷保素获罪。那属下就得为他分忧。想办法不让殷保素被朝廷责罚或者减轻责罚。而殷保素是建造“龙戏珠”、“龙吞珠”之物地大行家。没有他的参与。洛阳明堂顶层的天珠工程。可能就无法尽善尽美地完工。这样一来。戴罪立功就是他的使命了。

  话归正题。且说小皇帝问及天珠之议。是否为丁晋提出。丁晋老实答道:“回陛下。此确为臣所提。不过。臣愚钝。又不善土木之法。窃胆提出。也许徒惹人笑话。”

  “那卿为何还要提出来?不怕被诸位相公训责吗?”小皇帝相信了丁晋的谦虚之语。很好奇地问道。

  “这?”丁晋稍一沉吟。郑重回答道:“臣不敢欺瞒陛下。殷保素与臣有旧谊。臣不忍见他因一时疏忽而遭横祸。再者。其人有大才。前次献连堡之计。助武帅屡获大捷。朝廷未有赏赐。如再以罪相责。恐寒天下有志者之心。”

  慧帝听了。目光炯炯地盯着丁晋。半响。才赞叹道:“朕常听人说丁三郎有君子之德。虽思盼一见。心中未尝没有怀疑之心。今日相谈。却是见面更胜闻名。卿不避嫌疑。敢为友人仗义执言。是为一德;为国拳拳之心。思虑周。不卑。不亢。不菲薄。不夸大。犹如古贤之操守。是为再德。卿有此三德。实为真正大才。听闻窦、卢二位相公言殷保素有宰相之能。而朕认为。丁卿之德、之能。也足为宰相。”

此话说出。在场众人脸上皆变色。慧帝虽未亲政。但也是名义上的一国之君。君无戏言。所以再昏庸无能的皇帝。一般也要注意自己在臣子面前地言行。他既然说丁晋能做宰相。那就是十分看重地意思。只要保持这份欣赏看重。那丁晋做宰相。应该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何况。按照慧帝地年龄。最迟一到两年。就要执掌大柄。到时候。丁晋凭着这份天恩。前程那还用得着多想  杨如月脸色变幻莫测。一种复杂的情绪笼罩在心头——自己为丁晋铺路。到底是做对还是做错了?

  不管其他人想法如何。事件的主角—丁晋。却毫无喜悦可言。

  皇帝越是夸赞得过分。丁晋越感惶恐紧张。就如芒刺在背十分不自在。这不是因为矫情。老实说。丁晋这类官员。谁不盼望得到皇帝的赞美和欣赏。谁不希望得到帝国之主的看重和提拔。但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场合。

  丁晋敢打保票。皇帝的这一席话。很快就会传到窦刚的耳中。而依他的刚愎性格。两但是他对此毫无办法。丁晋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死循环的逻辑:他如果作出有利于缓解和窦刚矛盾的言行和表示。则势必得罪于皇帝—君主的威严和尊贵。甚至不允许自己欣赏的人不接受自己的欣赏;而如果他接受皇帝的赞许。默认两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则势必激怒窦刚。

  平心而论。丁晋更倾向于接受皇帝的示好。他虽然不是个传统的士大夫。但还是被士大夫的思想所熏陶——忠君爱国。这是做大臣的本分。皇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国之主。而是权力的正统。

  可是。小皇帝现在的实力太弱小了。何况他还没有亲政。冒然卷入权臣和皇帝的纠葛中。像丁晋这样的中低级官员。很容易就会成为政治角力的牺牲品。而且还死得无声无息、毫无价值。甚至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该何去何从呢?(。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