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十三章 黄龙七年(1)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第四部虎胆县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十三章黄龙七年(1)

  第十三章黄龙七年(1)

  杨如月认为。醉露网目前情况下。如果自己想和丁晋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亲密关系。势必要拉上徐文茂。依靠文茂的魅力。借以亲近丁晋。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其聪慧之人。善于揣摩人心。他能够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甚至可以因为条件和环境的改变。灵活地改变自己的为人处事策略。

  如果这个时候。有康州熟悉他的同僚看到杨如月在长安城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很惊讶:这位斯文有礼。潇洒不群的文士。难道真的是当日那个以流氓无赖手段出名的文痞杨如月吗?

  杨如月知道。要依靠徐文茂来笼络丁晋。必须先要化解二人之间的芥蒂。让他们重归于好。

这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  首先。踏入官场有一段时间的徐文茂。已经不得不明白一些政治学的浅显道理。也已经不得不因为高傲放荡的性格。接受了一些教训。最重要的是。这些不是太愉快的经验。让他明白。如丁晋之类。自己曾经轻易放弃的友情和人脉。是多么珍贵的一笔资源。

  所以。徐文茂方面根本不是问题。他现在的心结是。因为骄傲。而放不开面子。

  稍微麻烦点的。反而是丁想法。杨如月担心。丁晋已经放弃了这段不值得珍惜的友谊。虽然他确实对徐文茂的才华很喜爱。但此辈极其理智者。拥有顽固到让人讨厌的原则性。所思所想。不能以常理判断。

  于是。杨如月便先自己准备了一份精致的礼物。送给徐文茂。说是丁三郎赠送。并动情地回忆了昔日三人友好相处时的感人情形。顺势便说到两人之间地小矛盾。言词之间很是偏向文茂。可也以站在丁晋地立场。点出了他的难处。最后。以第三者的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地委婉规劝。希望文茂能看在对方首先示好的前提下。谅解丁晋的错误。朋友之间重归于好。

  文茂本就有意和丁晋恢复关系。现在看他主动给自己贵重礼物。自然是很重视自己。面子上有了光彩。再得巧舌如簧的杨如月劝说。心中之气已消了大半。修好之意。溢于言表。

  接着。杨如月便求得徐文茂一件物事。作为回赠丁晋之礼。

  而丁晋接到徐文茂主动赠送地礼盒。也很是惊讶。作为送礼人。杨如月故伎重演。再次动之以情。回忆当年往事。然后又以偏向丁晋的立场。谴责了几句文茂地不通世事和高傲自大。小气。小心眼。最后。同样是以第三者好友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劝说丁希望能看在文茂首先认错的份上。原谅对方。希望两人能珍惜友谊。恢复交往。

  丁晋听后。对徐文茂竟然会低头认错。有些不太相信。不过打开礼盒后。见帖子上果然是文茂字迹。这才半信半疑。继而查看礼物。很是惊讶地发现。竟然是徐文茂的珍藏诗集——庭草无人随意录。到了此时。他才算是相信了文茂送礼道歉的诚意。

  这本诗集。丁晋久闻大名。据说是文茂最得意的一些诗篇地精华集合。向不外传。只赠送给几个至交好友私下吟诵。偶有几句诗赋流传于外。必定引起文坛的一番剧烈震动。想不到文茂今日会赠送给自己。真是让人既感意外。又兴奋无比。

  翻开首页。果然见下角注一行小字:黄龙七年夏末。赠友丁青云。笔力清奇。笔画洒脱。正是徐文茂所书。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

丁晋轻轻念完这一联诗意悠远的小句。合上书籍。惆怅道:“罢了。罢了!融公。旬末某将在家中设宴。可否带一份帖子给徐兄?吾三人。也有好些时日未在一起大醉一场  杨如月喜。微笑道:“青云大度豁达。文茂知悉。必当前来。他日吾等当共谋一醉。”

  等他带着丁晋地请帖回去后。却对徐文茂说:“三郎接愧。连声感叹愧不敢当。于是设宴邀请吾等去做客。算是郑重地向你道歉。”

  徐文茂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心里更是畅快。等到参加宴会地时候。自然不会再摆脸色。面对丁晋的热情真诚。他也重新恢复了往日来丁府做客时。那般潇洒恣意。浑无拘束。于是。三人欢声谈笑。纵情辩论。彼此之间。似乎又恢复到了往日的亲密关系。

  不过。和表面的温和笑容不同。丁晋却感觉虽然和文茂的交情恢复了。但是两人之间的友谊。仿佛笼罩上了一层虽浅薄却始终穿不透的隔膜。让双方的关系。始终无法再回到从前的亲密无间。

  丁晋自付。这也许只是自己单方面的感觉。毕竟。这次矛盾。表面看。虽然是因为文茂偏狭而小气引发的。但实质原因。自己也应该负担很大责任。正是因为他感觉到文茂的贪婪索取和不知进退。已在挑战自己的原则底线。所以才认为对方已不值得自己付出友谊。才有了终止这段交情的打算。

  而正是在这样的心思下。丁晋有意躲避。才让文茂因生了闷气。而在两人之间产生了不和。

  不过。说到底。丁晋对徐文茂还是很欣赏的。他身上有某种丁晋所没有或无法达到的东西。让丁晋既欣赏又羡慕;文茂的才华。也为丁晋异常喜是徐文茂这样的能引导流行文化导向的诗人。就如同古代的大明星一样。浑身闪耀着一种极其吸引人的夺目光芒。如要细究原因。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丁晋就是在这种既不愿意继续和文茂保持亲近。却又对其异常欣赏喜爱的矛盾心理中。和文茂交往着。这种相处。唯一受益的人是杨如月。因为频繁接触。他和丁晋的关系。日渐亲密。

  丁晋在处理司封司的工作时。得悉这几年有一批官员的爵位悬而未决。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部分本该得授爵位的官员。一直得不到相应的爵品和与之相对应的俸禄。这其中。像杨如月这样。先遭贬黜从而被剥夺爵位。后又蒙特赦官复原职。甚至加官的人员。便有大半无法及时授予原来的荣爵。

  这是由制度的漏洞造成的。丁晋早欲补之。不过和户部、吏部相关官员协商后。才知道朝廷财政已不堪重负。这些制度上的不足。以前不是没有人提过。但是考虑到一下要解决众多官员的爵位荣禄。且以后每年都要增加一笔大开支。主官们简单一计算。便无不变色。连称不可以。这才不得不罢休。现今想要彻底解决此类顽症。又谈何容易。

  丁晋也感觉很头疼。但既是制度上的不良症结。即便再顽固再难以化解。也不能以敷衍。再困难的事情。也得想办法去解决。

  经过和吏部侍郎高九渊的多次商议研究。两人制定出了一套细致的解决方案。不过这套方案。总的原则是:缓图之。决定慢慢化解。制定先后顺序。以每年解决多少多少位官员的爵禄为目标。在朝廷财力及治公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做长期作战打算。

  这套方案最精彩的地方。还在于授爵官员的划分和对官员的协议上。既然有先后顺序和俸禄优厚。自然就得对“待分配”官员有个明确的划分标准。一窝蜂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而对官员的协议。就是解决授爵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授爵可以。发俸禄也可以。不过自然不可能和正常官员一样。如果可以。这个问题也轮不到丁晋当司封司主官后再解决了。

  这个协议的核心是消俸政策。就是想着法儿减少朝廷财政的支出。比如。按照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实职官。采取逐年递减或者逐年递增发放爵禄的策略。以减轻某一段时期。国家财政的负担。

  再者。可由官员自愿与否。签订协议。优先解决授爵。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有爵无禄。或几年后解决俸禄问题。或减俸的方案。

  还有一部分官员。实职之多。也可采自愿原则。授爵减俸的办法来优先解决他们的爵位问题。不过相对应的。爵位的工资就要比正常少上很多。

  整套方案。完善。再完善后。吏部尚书崔庸过目。签字盖章。表示自己这关通过了;然后经由尚书都省查验无误。再转中书、门下二省审核。最后由政事堂诸位宰相商议后。发出堂帖。正式开始试验阶段的实行。至于是否就此作为一项国策施行。还要由实验阶段的效果来决定。

  正是在这个实验阶段。丁晋以政策制定及主要执行人的身份和权力。很方便地为杨如月这个复职贬官。优先解决了爵位问题。被朝廷授封“延东县男”的荣爵。

  而丁晋。也因为突出的政绩。被朝廷嘉奖。官升两级。成为正六品的员外郎。散官品为“承议郎”。加封“平遥县开国男”。(。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