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九十八章 静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十天半月的,我们会跟着师父下山,到山脚下的村子里换一些米粮。庵里没有出产时,就拿着银钱去买。”

  “去村子里会经过一条河,里面有好多小鱼,这些石头也很多。”圆音扁了扁嘴,道:“你是没见着,河中间的那些更漂亮,亮晶晶的。若不是师父不允,我还能拣几块回来。”

  “水火无情,万一被冲走了可怎么办?你师父说得对。”方锦书接着问道:“那支珠钗呢,是在哪里捡到的?”

  圆音偏着头想了想,道:“好像是在那边的一个院墙外面,我也记不清了。”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是太妃娘娘居住的那一片院落。

  可是,根据芳菲打听得来的消息,除了早晚课,太妃们轻易不会走出院子。而做早晚课的时间,她们并没有戴这些宫中的首饰。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缘故。

  “漂亮吧?”说起她的宝贝,圆音展齿笑道:“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圆的珠子,赶紧藏起来。”

  她并不知道这支珠钗的价值,只觉得漂亮好看。

  “没有告诉过旁人吗?”方锦书问道。

  圆音摇了摇头,悄声道:“这是我的秘密。你知道了,也不许说给旁人。”在她单纯的心中,从来就没想过这支珠钗为谁所有,怎么会出现在那里,这等等问题。

  方锦书在心头松了口气,幸好别人还不知道。

  看来,她得去各位太妃娘娘院里都走上一遭了。这样的珠钗会遗落在院墙外面,背后的因由值得深思。

  怕就怕,这其中的隐情不可告人。

  她也想过将这件事放下不管,就算庵堂里出了什么事,也和她一个八岁小姑娘没有关系。

  但一想到静尘师太对她的照顾,彗音圆音对她的毫不设防,她就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既然被她发现了蛛丝马迹,是好事还是坏事她都想查个究竟。如果真有什么不好,也能为净衣庵尽一分心力。

  让圆音将木头盒子放入干草堆中,埋得更深了一些,方锦书才装作没事人一样,和圆音四处游逛起来。

  圆音是个天真活泼的性子,一朵野花、一根狗尾巴草都能令她开心半天。

  方锦书采了一些野菊,和一些不知名的香草编在一起,做成了一个花环给圆音戴在头上。直把她乐得合不拢嘴,戴着跑去跟地里的彗音面前显摆。

  共享了同一个秘密,在圆音的心头,方锦书俨然成为了她最好的小伙伴。

  从田地里回来,吃过晚饭,做了晚课回房,方锦书在心头暗自揣摩着,那支珠钗的主人究竟是谁?

  翌日仍然早起,早课之后到英烈皇太后灵位前诵经。午休之后,方锦书手中抱着那册妙法莲花经,到了第一个向她发出邀请的静和师太院子门口。

  这件事情,她只能隐秘的调查。静和师太既然对她说过让她来玩的话,她来这里就不算突兀。

  “小丫头当真来了?我还怕你不来呢。”静和坐在树下碾磨着手中药粉,她闲来无事,在院中开辟了一小块药田。

  方锦书见了礼,笑道:“母亲教导我见着师太们要恭顺,我也想请教师太佛经。”

  太妃已是她们俗世的身份,此时自然不便提起。静和示意她坐到身边,道:“小小年纪读什么佛经,也不怕读成个呆子!”

  “可我就是来给英烈皇太后诵经的呀,总不能每天都诵读我自己会的那几册吧!”方锦书苦着脸道:“就怕先皇太后听烦了,恼了我。”

  方锦书戴着僧帽穿着僧衣,衬着她稚嫩的脸颊,越发是软软糯糯的一团。这么个小女娃,一本正经的说着佛经,静和看在眼里觉得极为有趣。

  接过她手里的佛经,看了一眼,道:“我也不是很懂,这几句倒是可以给你解释一下。”

  讲完了佛经,她饶有兴致地问道:“你当真梦到了先皇太后?”

  方锦书来净衣庵的原因,庵堂里人人都知道,可静和半信半疑。她总觉得,这是方家为了讨皇上欢心,而想出来的法子。

  她还在心头感叹过,方家的人还真是狠心,只是为了在皇帝那里留点印象,就舍得让这么小的孩子来庵堂受苦。

  方锦书点点头答道:“我那会也不知道,是回了家讲给父亲听,才知道原来那位托梦救我的,是英烈皇太后。”

  她答得如此自然,静和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就算懂得撒谎,也不会如此自然。难道,这个小女孩当真是得英烈皇太后庇佑的有福之人?

  这样想着,心头对方锦书也起了几分亲近之意。左右她这辈子已是完了,困在庵堂里不可能出去,寻常人等也不能进来,只当结个善缘。

  看着她碾磨的这些药粉,方锦书闻着味道分辨出了其中几味药材,问道:“师太还懂得药性?”

  静和叹了一口气,道:“我外祖的平生志愿是要做大夫,虽然没能成,但家里医书药材不少。儿时我在外祖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从小就跟着他,也认识一些。不过嘛,眼下只是闹着玩的。”

  “我在书上看过,连东珠都可以入药,不知道是真是假?”方锦书装作好奇的问出这句话。

  “东珠也属于珍珠,碾磨成粉后可以用来调理肌肤,还有镇定安神的功效。”静和笑道:“当然是真的。”

  方锦书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只能用来做珠钗。”

  “那是自然。不过东珠难得,入药却是可惜了。”静和语气自然,方锦书在心头将她暗暗排除。

  又坐了一会,方锦书便告辞离开。临走时道:“我从家中带来一些游记,师太您如果感兴趣我就明日送来,感谢您教我读佛经。”

  “这么小个丫头,想的倒是周全。”静和笑道:“送来看看,我正愁日子不好打发。”她自觉这一生没了希望,说话也没了顾忌。

  想了想,她又道:“你光来我这一处也不好,别的院子里也都送去,别得罪了人。”

  方锦书得了她的心,静和便替她考虑起来。她是无所谓了,但方锦书年纪还小。这庵堂里住着的太妃也有自己的娘家,日常也会通书信。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