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论说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那些大臣们没有银子,笑话,他们肯定是非常有银子的,你看看,前不久王方光是收礼便是有了一大堆的收入呢,从这一点便是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一群有银子的主啊,并且还是非常的有银子。

  但是他们不敢给皇帝啊,那岂不是明目张胆的告诉皇帝,我贪污了,并且还贪污了很多,这不是自己挖坑往里面跳吗?如此事情他们怎么会做出来。

  王方见皇帝居然这样的兴奋,不禁说道:“我们可以在一部分的地区试试看,看看能不能够取得效果,比如在苏杭等地方试一下,那些地方自古便是工商发达的地区,只要在那里行得通的话,便可以慢慢的推广。这样的话,圣上推行的阻力也是会少一些。”

  听到此话,朱由检不禁露出深思之色,随即便是点了点头:“恩,你此话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

  “谢陛下夸奖。”

  “你还有其他的什么意见没有。”对于王方此人,朱由检已经收起了心中的轻视,而是正视起来,毕竟现在朝廷最重要的问题便是银子问题。

  “这些恐怕一时半会也是说不清楚。”王方低声说道。

  “既然如此,那你就回去写好奏折,明天给我递上来,我需要看到你的详细方案。”

  “是圣上!”

  “好了,你下去吧!”

  话说王方下去之后,连夜便是把自己心中那点想法给写了出来,夜晚的时候便递了上去。在御书房里面,此时朱由检正看着王方所递上来的那一篇奏折,不时的点点头。

  “承恩啊,你觉得王方说的这些可行吗?如果可行的话,那确实是可以增加我大明国库的收入。”

  王承恩嘴角微微一笑:“陛下圣明,对于此事定然能够很好的裁决。”

  朱由检顿时便是一笑:“你这人啊。”

  王承恩听毕只能笑而不语,毕竟这事情可是关系重大,自己可是不能够轻易的便是说了,要是惹得皇帝不愉快那可是不妙,虽说自己是看着皇帝长大的,但是伴君如伴虎啊,况且这些年皇帝也是有些变了,变的让自己也是有那么一点琢磨不透了。

  “圣上如果能够推行的话,那肯定是可以极大的加大朝廷的收入,这不过这并非一下子便是可以见效的,需要一两年才是可以见效,不过这其中有一条倒是可以实行以下,或许可以缓解一下目前朝廷用银上面的紧缺。

  “哦,说说看!“

  “就是地方商贾赋税由中央另设立衙门征收。”

  朱由检不禁便是陷入沉默之中,随即便是说道:“这和由那些衙役征收还不是一样吗?”

  王承恩听毕不禁苦笑一声,这朱由检身居皇宫里面,哪会知道那其中的猫腻,这赋税收上来,第一个便是当地的官员要收刮一些,随后便是一层层的收刮,到了国库里面便是少了很多,而现在的土地比起以往可是要多了很多的,但是赋税依然是按照以前的土地征收的,并且那些官员还会以受灾等等说赋税收不上来………

  至于商贾,里面有很多只是给衙门送点好处的,正真收取到赋税的都是那些中小型的商贾,而那些大的商贾都是用各种各样的办法逃避缴税的。

  如果由中央直接派官员来收取,那样便是和其他的衙门给区分开来,那样便是方便管理,同时可以可以尽量的避免那些事情的发生,以增加国库的收入。

  但是这些自己肯定是不可以直接对皇帝这样说的,要不然他还不勃然大怒,他一怒之下恐怕又会做出什么不明智的举动起来。

  不过朱由检想了一会儿,还是想出了这其中的一些差异,随即便是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倒是一个方法。”

  “另外王千户说在苏杭地带实行农商皆本,鼓励经商,倒是也是可以推行一下,毕竟现在朝廷里面并没有银子。”

  朱由检其实从内心里面并不是非常的赞同实行农商皆本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商贾都是一些蛀虫,就知道吸食百姓的血液,但是朝廷又不能没有他们。

  而如今朝廷没有银子了,农业的税收之固定的,每年就那么的多,也是只能够从其他的方面想办法,而这个时候工商无疑便是一个选择,毕竟先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国库问题。

  只有国库里面有银子才好办事啊。

  “陛下夜深了,田贵妃正在等着陛下呢,陛下是不是去休息一下。”

  “恩”

  把皇帝送到田贵妃处之后,王承恩便是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这个王方可是真是会惹事,他的那个想法一放出去,恐怕到时候朝廷上下又是会引起一篇争执了,想到这里王承恩嘴角不禁露出微微的笑容:“这样也是好,反正那些大臣平时也就是那样。”

  在王承恩看来,这计划虽然是非常的好,但是你还是得要看情况啊,要知道现在朝廷上下的大臣是什么,他们可都是地主来的,每一个大臣的身后都是一大片的土地,他们的子孙有经商的有务农的等等。

  但是王承恩看的出来,这皇帝倒是真的心动了,想要从江南的商贾身上弄银子了。

  “这王方尽出些鬼点子,等明天我在找他好好的谈谈才行,这出头的事情可是不能够由我们锦衣的人来做,这可并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朱由检看着下面的群臣嘴角露出微微的笑容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这声音毫不犹豫便是从那王承恩的口中发出。

  “微臣有事请奏圣上”

  “准奏!”

  孙承宗站了出来,恭敬的说道:“圣上,最近杨鹤御史所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已经击溃了大量的陕西流寇,目前欠缺军饷,需要军饷六十万两。”

  朱由检听到前面的话语心中还是一喜,毕竟陕西的流寇可是心头大患,杨鹤能够取得那样的成绩也是让他高兴,可是听到后面的话,面色顿时便是变化不定了起来,因为这又是向自己要银子啊。

  朱由检还没有发话呢,户部尚书便是站了出来了,王家桢随即便是躬身道:“圣上,目前国库空虚,已经无银两可以发出,另外今年吏部还需要很多银两支付官员俸禄……。”说这句话的意思不言而喻,支付完军费了,那么朝廷一部分官员的俸禄就没有了,没有俸禄谁干,这可是于国于民都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朱由检本想赏赐一下杨鹤的,毕竟杨鹤立下了大功劳不是吗?不赏赐一下怎么可以,另外军费也是打算挤一挤给发下去,以免出现军心不稳的情况:

  “难道真的就没有银两了吗?”

  “没有!”王家桢很是肯定的摇了摇头,自己这户部尚书做的窝囊,按理来说这户部是最富有的部门啊,毕竟这国库可是归户部管着呢,可是现在的户部变成最穷困的部门了,每天看到其他那些部门的尚书前来要银子,王家桢就感到害怕,甚至不得不躲起来,不躲起来不行啊,那些家伙你不给他们银子他们就缠着你不放。

  孙承宗不愿意了,这可是军饷啊,将士们打了胜仗没有军饷那怎么可以,这不是动乱军心吗?现在难得出现这样的好势头如果这样一下去,刚刚起来的势头有被打下去了吗?这样可是非常的不好啊。

  “圣上,流寇猖獗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安危,如今难得出现好的情况,如果军饷不下去难免会出现军心不稳啊。”

  朱由检不禁面露疑色。

  “孙尚书,可你也是知道目前国库里面并没有银两,而赋税也是没有上来,哪来的银子去充军饷。”王家桢不满的说道。

  “好了这事情放在一边,明天在议。”朱由检制止了他们二人继续讨论下去,因为朱由检知道这样的事情继续讨论下去也是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因为朝廷就是没有银子来的。这个时候不禁想起了王方的那个想法。不知道到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不过肯定是又会吵起来。

  “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不多时一些臣子便是把自己所要请奏的事情给说了出来,在这个时候,本以为要散朝了,而一个官员猛然便是站立出来。

  “微臣有事请奏圣上!”

  众臣子顿时一愣,这不都御史沈犹龙吗?在朝堂上面平时可是没见他发表什么意见来的,今天怎么突然便是有事启奏了,并且还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提出来。

  看到众多官员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沈犹龙心中有些激动,自己年纪已经有五六旬了,平时在朝廷上面也是没有什么作为,但现在自己有出头的机会了。

  “准奏!”朱由检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王承恩接过奏折,随即恭敬的递给了朱由检,朱由检随即便是看起了奏折。众臣子看着皇帝的脸色变化不定,不禁心生疑惑了起来,这个沈犹龙到底上奏了什么事情,居然让圣上的神色如此多变,难道鞑子有开始进攻了,还是那蒙古不敢落后想要在大明分一块肉。只可惜他们只能够从圣上的那多变的脸色来揣测,却不明白到底是所谓何事。

  “这是你的想法!”朱由检面色凝重的看着沈犹龙。

  “回圣上,如今国库空虚,无银两,如此下去于国于民都是非常的不利,如今鞑子,流寇,等等各处都是需要大量的银子,实行农商皆本于国于民都是非常的有力。”

  群臣顿时便是哗然,没想到这个沈犹龙提出这样一个惊天地的建议,刘鸿训立马便是站了出来:“陛下,不可,重农抑商乃是先祖所制,祖制不可废。”这语言功夫不可不为之高,一出马便是用先祖来堵皇帝的口,随即又对着沈犹龙说道:

  “都御史你因该知道农业乃是国之根本,根本不存,毛将焉附。农商皆本于国于民都是极大的不利。”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农业乃是水之源泉,源之不在,河将枯竭。”

  一下子群臣便是皆起反抗了起来,这声势那是一个壮大,只有兵部的那些人站在一边看着,不过他们其中还是有一部分的人加入到反抗的队伍之中。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