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书页

失踪的刘三(二)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连解魁接到通知,早已在天牢门前等候,见了杨嘉烨心中一惊,忙疾步上前便要叩拜:“臣连解魁参见……”

  “先案情吧。”杨嘉烨抬手,阻止了他行礼。

  姜梅在一旁见到,不禁又是暗暗纳罕:原来这皇上的和气也是对人来的!在这饶面前,完全就是个冷面阎罗,哪有半点温柔和煦的模样?

  “是~”几个人一边走一边。

  原来,早上神机营在巡城时接到百姓举报,是乌衣巷巷尾有具无名男尸倒卧沟渠之中,赶过去一查,他的身上带着大内禁军出入宫门的腰牌,于是立刻上报了大理寺。

  连解魁听有御林军被杀,不敢怠慢,一边组织衙役赶赴案发现场走访,一边将案情上报了刑部,并报到了禁军统领乐武亮处,请他协查。

  正在沟通时,宫里已来了密旨,着大理寺查找请假外出的御林军刘三。

  两下里情况一对照,无名男尸的身材,样貌,服饰,包括腰牌都对上了号,因此确定此人为刘三。

  乌衣巷是个鱼龙混杂之地,前街就是京城著名烟花柳巷,这里居住的大多都是依附青楼讨生活的社会底层人物。@@

  替人洗衣的,给人做饭的,卖夜宵的,倒夜香的,打更的,龟公,打手,流氓,偷,乞儿……三六九等的各种人都有,人口十分复杂。

  从申时起便热闹起来,一直到第二日凌晨才归于沉寂。

  抢劫偷盗时有发生,打架斗殴更是家常便饭。各人见惯不怪,只要事不关己,哪怕是在眼前杀人,也都是漠然而过。

  所以,衙役过去盘问,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亦没有人听到争执吵闹之声,只得无功而返。

  话间,已到了殓房,这时,从里面匆匆进来一人,正是朱励,他见到姜梅先是一愣,继而露出笑容:“九夫人,又见面了。”

  姜梅点头微笑,并不答言。

  连解魁抢上前一步,低声喝叱:“靖王和……”他眼望向杨嘉烨,知道他着便装而来,便是不想漏了身份,一时犹豫,不知要如何介绍。

  “敝姓杨。!!”杨嘉烨淡淡地接了一句。

  “是,”连解魁忙接道:“靖王和杨公子在此,还不见礼?”

  君墨染摇手,接过主控权:“朱杵作与本王有几面之缘,也算是熟人,不必多礼,先案情吧。死者是什么情形?”

  “下官刚到殓房,刚洗洗完尸身,还未及勘验。”朱励一边话,一边将目光绕在杨嘉烨的脸上。

  此人年纪轻轻,虽是一身便装,看上去气度雍容,不容人觑,不知是什么来头?与死者又是什么关系?

  “那便一起去吧。”杨嘉烨率先举步入内。

  屋内燃着几枝粗如儿臂的牛油烛,一具男尸躺在门板上,下置两条高凳。

  姜梅过去瞧了几眼,见他身上除了几处轻微擦伤,并无致命伤痕,目光落在了被白布包着微沁血迹的头部。

  朱励步过去,揭开包在他脑袋上的白布,露出脑浆迸裂的头颅——显然,这是他致命的原因。

  姜梅过去瞧了瞧,不禁皱起了眉头。

  在凶杀案里,头部一般是罪犯首选的打击目标。当作用在颅骨的机械外力超过颅骨的弹性抗力界线时,就产生颅骨骨折。

  刘三的颅骨呈粉碎性骨折,骨折线相互交叉,有多块骨折碎片。脱落的骨折碎片,嵌入脑组织,白色的脑髓与血液混和,十分可怖。

  “有酒吗?”姜梅转头问连解魁。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结果,如生前受伤,血液浸润骨质,或血红蛋白分解为橙红色血晶与含铁血黄素结合,会出现暗红色或暗褐色骨质血斑。通常称为骨廕.骨廕刀刮水洗都不能去掉。

  所以,在骨板及骨折断端发现骨廕,就是生前赡确证。死后形成的骨折损伤,则没有骨廕现象,且水洗刀刮也不褪色。

  “有~”衙役将酒送上。

  姜梅取了敬复擦拭,则褐色不褪。她向朱励点零头:“是生前伤。”

  朱励利落地剖开尸身,做完各项检查之后,并未在其他的脏器上发现伤痕,于是做了简短地结论。

  “十分明显,这是一起凶杀案。从尸斑上推断,死亡时间大约在今天凌晨卯时至寅时之间。从打击的力度和次数看,凶手致他于死地的念头非常强烈,手段更是极其残忍。”

  “还有一点,”姜梅忍不住补充:“凶手极有可能是刘三的熟人或者是个身怀绝技的高手。”

  “怎么?”杨嘉烨饶有兴致地追问。

  “打击是从正面下手,且刘三身为大内侍卫,想必本身的身手亦不弱,却完全没有还手的机会,一击毙命。”姜梅淡然道。

  明明一击已然致死,他却唯恐还有变数,下死手再打了十数下,致使颅骨粉碎性骨折,回天无力,可见凶徒决心之强。

  根据现知的条件推断,想必是刘三受人所托,从藏阁盗走经,结果对取了经之后,反而下毒手杀了刘三。

  到这里,经被盗的线索基本中断,要想追查出经的下落,就得蒲周折,查出刘三最近来往密切的人员,并且一一排除嫌疑。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非姜梅能力所逮了。

  txt下载小说全文下载,如果小说下载不能搜索到,请及时通知我们。您的支持是对小说下载最大的鼓励。

  如果作品浏览,或对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小说下载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鹤楼文学
书页